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物志》的理论主题是研究帝国领导班子的建设,即从不同角度探讨“主德”(君主)与“偏材”(人臣)在体质、性格、能力和任职方面的差异,以及如何从体貌、言谈、行为等方面鉴别他们.尽管领导班子存在“英雄”型创业人才系统与“中和”型人才系统两种形式,但其领袖人物的素质都是中和均衡,故能以客观公正之心顺应人才规律,无为无不为.《人物志》属于黄老道家管理哲学在人才领域的具体运用,对中国现代人才管理,仍有十分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从《人物志》看刘劭的人才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劭《人物志》一书就品鉴和选拔人才问题提出了一些基本看法:一、德才兼顾的中和思想;二、不拘一格、扬长避短的用人思想;三、人之才智出于情理的思想;四、致太平必赖圣人,创大业则尚英雄的思想。刘劭在继承先秦、两汉以来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博采道、法、名、阴阳五行诸家思想的合理成份,并不断加以完善和创新,形成了颇具时代特色的人才思想体系。对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应以科学的态度进行批判继承,从而为今天的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3.
由竹简《文子》看原本《文子》的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竹简《文子》出土后,研究者对《文子》思想理论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但多数研究者的研究对象仍限于今本《文子》,或者将今本《文子》与竹简《文子》混为一谈,忽视了二者之间的巨大差异,所以许多旧说值得商榷。本文以竹简《文子》为研究蓝本,从残缺混乱的简文中提炼出原本《文子》的思想概貌,认为原本《文子》应是老子道家向黄老道家过渡的中间桥梁。  相似文献   

4.
黄老道家形成于战国末期至秦汉之际,假托、推崇黄帝,以老子之学为核心思想,兼采杂揉阴阳、儒、墨、名、法诸家学说要旨,对早期道家消极“无为”主义进行改造和扬弃,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提倡发挥人的主观  相似文献   

5.
刘邵《人物志》是在汉末人物品评新潮中发展起来关于知人、用人的一部理论研究著作,它不仅涉及到人的资质、仪容、才能、性格,同时还反映出人的品评是由道德判断深化为既重道德判断又重才性容止鉴赏的探寻.其内容囊括哲学、道德、思想、政治兼容儒、道、法、名理诸家.作为我国古代第一部人才学著述,该书在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人才品评价值走向的同时,近世又引起美国、日本等国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惠栋《汉事会最人物志》目前常见的是《丛书集成初编》本。此外,上海图书馆藏有两卷稿本,5卷写本;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有旧抄本一册,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2套抄本,其中一套之母本为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旧抄本,另一套为清吴清如抄本;上海图书馆所藏写本与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抄本为一套抄本的上下册。抄本系统反映了惠栋的辑录意图与思路,并对《丛书集成》本有重要的勘误作用。  相似文献   

7.
曹魏九品中正制的历史真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毅 《文史哲》2007,(6):62-69
曹魏时期官员的任职资格认定并非由中正所垄断,而是存在中正与行政长官两个评价系统:行政长官对官员入仕与晋升,不仅有提名权,而且评价其政绩才干;中正作资格审查时,仅给在职官员定"品",而不给察举对象定"品",仅以"辈"论。中正评价在职官员与察举对象的两种话语,在魏末改革中合二为一:中正之"品"化为"官品",而父辈官职决定子弟起家官职的选举惯例,使父辈的"官品"随之成为子弟的起家"资品",两者相差四等,是西晋"资品"与"官品"级差的来源。  相似文献   

8.
刘光胜 《学术界》2022,(10):85-94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学派间剑拔弩张。而清华简《治政之道》让我们看到了诸子融合互鉴的另一面。当时的学术交融,可分为“学有所主”与“学无所主”两种类型。同为融合,由于采撷的内容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思想面向。早期国家治理理论的生成模式,不是诸子互相排斥与彼此否定,而是“百川归海”式的融汇。突破不同学派的藩篱,淡化对道体的考察,转向君人南面之术,为国君提供切实可行的治国方案,是早期国家治理思想体系建构的总体方向与理论趋势。  相似文献   

9.
在影响《内经》理论体系形成的先秦六家学派的哲学思想中,阴阳家和道德家处于最显著的地位。其中道家的“气道(通)乃生”和“道法自然”的思想对《内经》理论体系的形成产生了较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精气学说为基础的气化生理理论的建立和以“道法自然”为宗旨的养生治则理论的确立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淮南子》的成书、传播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广忠 《船山学刊》1996,(2):101-112
在距今二千一百年前的西汉前期,江淮之间出现了一个著名的文化学术中心,数千名“俊伟之士”,云集古都寿春,探讨天下兴亡,研究学术方技,而他的倡导者,就是被南宋史学家高似孙称为“天下奇材”的淮南王刘安。  相似文献   

11.
论全球化背景中的文化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跃平 《江淮论坛》2002,(3):114-117
在21世纪全球文化面临转型之际,审视人类文化发展的本质趋向,文化的价值取向当以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价值标准进行文化选择,要涵养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精髓,培养符合国际市场的观念文化,注意文化的时代主体与民族主体相统一,加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协调发展,提升大众文化的人伦意识和审美品位。  相似文献   

12.
西北回族宴席曲究竟产生于何时,无详史可查。但我们可以参照我国诗、词、曲的发展历史,回族形成的历史背景以及回族民间相关传说,追溯它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3.
西晋中国游仙诗发展历史上比较沉寂的一个阶段,历来少人论及。然细究其思想与艺术内容,仍有一定的现实气息与新鲜特色的闪现。从西晋的社会文化背景入手,对西晋游仙诗的主旨进行考察,可知西晋游仙诗仙境人间化的特色与当时"朝隐"风气盛行的关系,及部分西晋游仙诗在"列仙之趣"背后的幽约情怀。  相似文献   

14.
论全球化背景下的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和新要求,能否适应新形势,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深入研究全球化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新思路;以全面的观点看待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开放的眼光看待开放的世界: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5.
文章阐述了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我国乡村文化发展呈现的三大特点:现代因素的增多与民间传统文化的失传并存,历史连续性与文化断层并存,政治主导性与文化自觉精神缺失并存。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协调发展,乡村发展与文化传承同步,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论述人民民主专政的形成必然 ,考察人民民主专政的制度结构与价值取向 ,以揭示决定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结构的合法性基础和制度精神 ,并从中分析出中国政治形态中理想与现实、制度与主义、目标与手段的内在联系 ,从而更清楚地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形态存在的问题以及应有的发展取向  相似文献   

17.
以政治文化为基点进行分析。中国古代建筑的政治文化意涵可包括三个方面:其一,从君主政治的权力合法性起源说看,"圣王作宫室"是君权合法性的理论依据之一,这就使得建筑与君主政治形成了紧密的联系,致使中国传统君主政治的权力合法性具有传统型与卡里斯马型的复合型特点。其二,宫殿和民居建筑中蕴含着君权权威认同的政治文化意涵。其三,通过对坛庙、明堂等古代建筑的分析,可见其中涵容着对于天人合一及政治秩序建构的融合与会通。从古代建筑这一物质文化的层面考察政治文化,为这一研究论域开拓了视野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球化”对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在“全球化”背景下 ,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三个新趋势 :一是文化产业已成为一些发达国家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 ;二是跨国文化产业集团将成为影响国际文化版图构成的重要力量 ;三是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趋势正在给文化产业的存在形态和发展趋势带来革命性变化。  相似文献   

19.
张万杰 《学术界》2007,(5):243-247
九一八事变后,被迫流亡入关的东北各阶层爱国人士自发地组织起来,开展以"收复东北失地、打回老家去"为宗旨的东北救亡运动.东北救亡人士为东北救亡运动的重要领导者与参与者,他们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引下,争取张学良的思想发生转变,沟通张学良、杨虎城之间的关系,促使他们下定"兵谏"的决心,发动了转变历史的惊人之举,其历史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相似文献   

20.
在大思政的课程建设背景下,对工程伦理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规划设计和探讨。并结合突发情况下对教学环节和秩序造成的影响,就高等院校如何做好线上线下课程思政建设、研究把线上的教学活动与实际课程相结合的新途径,努力做到教好书、育好人,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格接班人。紧密结合河北工程大学当前教学实际情况,认真思考研究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深度融合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立德树人的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在润物无声中完成,通过对工程伦理课教学过程的设计,探索研究如何将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深度融合在一起的线上线下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