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民办高等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总体而言,民办高校尚处于弱势地住.通过实施"国家示范性民办高校"建设计划,建设一批民办高校强校,可以带动民办高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促进我国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今年2月11日在杭州召开的全国优质民办高校建设专题研讨会围绕该主题作了讨论和呼吁."国家示范性民办高校"建设不仅需要政府加大对民办高校的扶持,更需要民办高校的自律和自强.政府的扶持加上民办高校自身的努力,民办高等教育一定能够迎来另一个春天.  相似文献   

2.
每个国家民办高等教育能否得到蓬勃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政府教育政策影响,政府的态度与政策导向,对民办高等教育的存在与发展至关重要.基于政策研究角度,在分析浙江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及现行政策的基础上,剖析存在的问题,从建立政府财政资助机制、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公平竞争与合作共赢机制、宏观管理与自主办学机制、健全投入主体重组与退出机制、明确利益回报(驱动)机制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浙江省民办高等教育扶持政策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科学发展现分析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立法为民办高校发展创造公平竞争与协调发展的环境,加强政府对民办高校的扶持和政策优惠,完善民办高校的法人治理机制,完善民办高校办学质量监督和评估机制等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民办高等教育办学内涵的拓展,使民办高等教育的质量观发生了演变。学历考试标准质量观、市场需求质量观、学术和职业兼顾的质量观是民办高等教育质量观演进的路径。社会的发展促进了民办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演变,学生的高等教育价值取向也推动了民办高校办学质量观的演变。政府对民办高等教育的制度或政策,是引导民办高校办学质量观演进的有效途径。学术性和工具性兼顾的质量观,是民办高等教育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私立高等教育全球范围扩张过程中,多样性是一个普遍现象.私立高等教育作为公立高等教育的补充形式,发挥着教育市场中“吸纳需求”的功能,在中国大陆,民办高等教育呈现出多样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模式.尽管中国大陆存在着大量的民办高等教育多样性的事实,却鲜有多样性的理论解释.文章试图通过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对于中国大陆民办高等教育中的多样性现象给出理论上的阐释.通过分析发现,一些情形导致了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中的多样性表现,如组织域的发展历史较短,缺少稳定的法律与规范体系,组织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分权化的管理体制以及不同省份在经济发展水平与民办教育政策上的差异,较强的办学自主权,以及民办高校所具有的企业组织属性等.文章同时指出组织同型化发展的趋势是由民办高校模仿公办高校、民办高校之间相互模仿、教师的共同价值观以及不断增强的政府干预引起的.  相似文献   

6.
从治理的视角探讨了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政府责任的内涵,强调政府在管理民办高等教育中的宏观协调者和监督者角色,提出了政府的主要责任是主导并构建民办高等教育的多中心网络治理模式,在政府、民办高校、市场和社会等多元主体间形成平等对话、相互协调和上下互动的合作伙伴关系;政府的根本责任在于维护民办高等教育的公益性及其在与公办高校市场竞争中的公平性,从而实现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和公办民办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了在黑龙江东方学院召开的全国首批民办普通高校协作会的基本情况,介绍了与会同志在民办高等教育发展问题上达成的一些共识,表达了民办高校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促进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事业快速有序发展的若干愿望。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民办高校倒闭现象不断进入人们的视野。高等教育市场供给相对过剩、办学者的欺骗行为与缺乏必要的自律精神、教育质量低下以及资金链条的断裂都是导致民办高校倒闭的重要原因。为此,民办高校要充分认识到高等教育的投资风险,诚信办学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声誉。政府要加强对民办高校的管理和扶持,提供有利于民办高校发展的制度环境,这也是化解民办高校办学风险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民办高校规范管理引导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通知》《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25号令《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的精神,教育部于2月28日至3月2日在大连召开了“加强民办高校规范管理引导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政协、财政部、民进中央、民盟中央、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民办高等教育在改革开放后历经了跨越式发展,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与此同时,广东省民办高等教育在发展中也存在办学质量不高、融资能力不足、内部治理机制不健全以及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民办高校、政府和社会等各方面力量的协同配合。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广东省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呈现以下趋势:总体规模保持稳定、呈扩大态势;办学形式更加多样;发展主旋律是抓质量、强特色;办学自主权更充分;监管体制机制更健全。  相似文献   

11.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的基点旨在推动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本文试图从这一基点出发解析民办高等教育研究内涵。并分析民办高等教育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民办高等教育研究的几点建议,以引起人们对民办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在数量和规模上的突破,对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和体制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经费投入不足、师资队伍建设有待提高、思想准备不充分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通过质量的提升来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目标的实现,也需要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携手合作。由此,引发了对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大体经历了“恢复、发展、规范、再发展”四个阶段。基本上与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相一致。在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它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笔者试提出划分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即起步阶段、建立阶段和发展阶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构建民办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保障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民办高等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教育教学质量尤其成为其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关系到招生和就业等一系列现实环节。本文从民办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保障体系的内涵和构成入手.阐述当前民办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现状,指出当前民办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的六个重点。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筹资困境及其根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办高等教育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民办高校却面临着经费总量不足、经费结构单一等筹资困境。本文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利用2005年全国的截面数据,对民办高校筹资与其利益相关者对应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民办高校筹资困境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民办高校教学质量问题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十一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正由精英化教育迈向大众化教育,随着民办高校学生规模的迅速扩大,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将受到严峻考验。当下,质量成为民办高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在这种背景下探讨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着重对制约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的师资、生源、课程体系、教学管理等四要素进行深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当今民办高等教育已经步入正常的发展阶段,这对民办高等教育的举办者和管理者提出优化教育管理、完善教育制度的要求。本文从教育、产业经济和社会三个视角构建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三面观,提出民办高校必须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建立三维立体管理的构想。如组织机构的设置可实行分类指导与管理: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的质量管理机构,以经营管理为重点的产业性管理机构.以劳动与人事管理与服务为核心的团队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18.
关于提高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正逐步过渡到大众化教育,在这契机中民办高校也得以蓬勃发展。但是规模的扩张与质量的提高并未同步,民办高校面临严峻的考验,质量成为民办高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文章阐述教学质量的内涵,分析影响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作为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民办高校应紧紧围绕实现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和谐发展,学校招生、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的和谐运作,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和谐运行,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的和谐互动这四个着力点,提高治校理教能力,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营造和谐校园和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浙江树人大学为例,对民办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情况及其应对策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民办高校教师职业是一种很有压力的职业;民办高校教师的总体压力感很明显,在科研方面尤其突出;民办高校教师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其工作压力有一定的影响;民办高校教师应对工作压力的策略主要倾向于积极主动行动和认知。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从教师和学校组织两个层面提出适当减轻民办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