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妍 《理论界》2012,(10):87-89
福柯通过知识考古学发现,疯癫在文艺复兴时代就逐渐收敛了自身暴烈的狂力,最终成为理性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在以笛卡尔的理性主义为哲学基础的欧洲古典时期,疯癫不再是理性的对等和补充,而只是与卑贱的身体相联系的非理性,是一个理性分析和管理的纯粹客体。在理性的注视下,疯癫呈现出三种面孔:谵妄的激情,无所事事的邪恶,狂躁的兽性。所以必须将疯癫隔离出现实的世界,在禁闭所中用各种手段让疯癫脱离其纯粹的主观状态而回到现世中,回到存在的坚实真理上来。  相似文献   

2.
胡颖峰 《浙江社会科学》2013,(1):114-119,145,159
权力理论是福柯思想的核心,福柯对于疯癫、监狱、性、身体、惩罚、真理与知识等问题的研究并非只是单个问题的研究,而是通过对这些看似边缘问题的深入研究来揭露现代规训社会的本质。在现代规训社会,统治阶级运用规训权力对身体进行监视与规训,针对身体的微观物理学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福柯认为,现代权力体制的运作离不开性,性是所有的权力都规训、监视的目标。权力不是压制性的,而是生产性的,权力生产知识、生产真理,知识、真理又为权力效力,知识与权力的结盟是现代性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米歇尔·福柯与欧文·戈夫曼几乎生活于同一年代,他们的研究主题和思想观念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两人都探讨自我、权力和身体,剖析与解构西方的精神病学,反对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截然二分。福柯与戈夫曼分别论述了作为现代社会治理术的全景敞视主义与全控机构,这两者都是理想类型。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福柯主要通过知识考古学、谱系学研究知识与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戈夫曼则通过情境互动论探讨互动秩序。福柯的知识考古学与戈夫曼的情境互动论之间可以形成一种互补关系,福柯善于宏观历史分析,但未给个体留下多少空间,而戈夫曼聚焦于作为能动者的个体,弥补了结构-历史性视角的缺憾。  相似文献   

4.
走出疯癫话语——论福柯的“疯癫与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柯立足人性、权力、精神病学、心理学和知识考古学等多层面,深入分析了疯癫的内涵;指出疯癫是人性的一个构成和底线,疯子和正常人无严格界限,他们应享有人的权利.人们不应该监禁、关押、处罚或歧视疯子,疯癫是一种生命力,许多天才人物的发明创造都与"精神错乱"相关.疯癫比理性更接近幸福和真理,疯子对事物的感受和认识往往更真实.很遗憾现代文明一直在扼杀疯癫.其实,背负各种罪名的疯子是无辜的,有罪的只是社会及其权力话语.  相似文献   

5.
权力分析是法国著名思想家米歇尔·福柯思想的基本主题 ,也是福柯思想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从福柯权力分析的方法论创新入手 ,着重从现代社会经济理性和生产制度的角度 ,探讨福柯对现代权力本质的分析和认识 ,揭示福柯现代性思想的创造性与局限性。作者提出 ,福柯所研究的现代权力形式 (即规训权力 )不仅是体现现代经济理性的生产制度的产物 ,而且按照经济理性的要求 ,通过一系列的隐蔽机制实施着匿名的统治。透过福柯思想的权力主题 ,我们可以找到一个重新审视现代性的重要切入口 ,不仅具有理论上的重要性 ,而且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多方面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的是当代法国著名思想家福柯对理性与非理性关系所进行的批判分析,揭示了作为他者的非理性在现代性进程中的命运.通过清理福柯的基本思路,我们认为他在前后期使用了不同的分析批判策略,并因此为我们勾画出了理性与非理性关系的两种大致轮廓理性要么对非理性实施绝对排斥,要么对它进行温和改造,但非理性作为他者始终没有获得自身的地位.论文进而从福柯的主要作品出发,具体地展示了理性与非理性关系的这两种情形.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性语境中,韦伯展开了对"理性"和"理性化"的讨论,他认为现代文明的全部成就和问题都来源于理性与非理性的紧张和对立,导致现代社会陷入无法自拔的困境,人沦为非人格化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麦当劳和麦当劳化将韦伯的理性与非理性带入后工业时代的生产和消费过程,更加深刻地阐释了韦伯的理性化理论。高效性、可计量性、可预测性和可控制性既是麦当劳化高度理性的表现,也是其非理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政治是经济生活的集中体现,是调节社会关系的特殊方式。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政治生活应当以理智化为发展趋势。在人类社会历史中,就象理性活动一样,非理性行为也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必然组成部分。人类政治事务的非理性行为和现象,既是人类社会相对不成熟的表现,也是阶级社会内在矛盾的必然体现,并时常成为重大事件的动因。这正是我们力求社会关系理智化的原因。我们要尽可能合理地处理人们之间的各种关系,以创造适合人类生存的社会形式。一、政治生活中的理性与非理性人类力求社会关系理性化的愿望与实践,并不能保证政治活动符…  相似文献   

9.
基于西方哲学中理性与非理性之争日益激烈,以及现代社会环境和个人因素的原因,西方文学作品中的疯癫形象及其研究日益增多。国外研究中性别疯癫研究、男性研究逐渐取代女性疯癫研究,断代史中的疯癫研究成果丰富,少数族裔研究成为特色;国内多隐喻研究和女性疯癫研究,同时在理论运用、研究深度以及研究文本创新方面存在不足。针对国内研究现状,需要加强男性疯癫研究和跨文化比较研究,此外尝试运用新理论进行文本阐释。  相似文献   

10.
他者的权利问题在当今世界仍然是一个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通过比较利奥塔、哈贝马斯和福柯在知识权力论方面的思想异同 ,本文试图探讨在一个工具理性和真理性话语或权力话语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里 ,当代西方学者对知识、真理和权力的合法性所作的反省 ,并探讨由此而暴露出的作为理性之对立面的非理性存在或理性之他者的权利问题  相似文献   

11.
路翎小说中描述的疯癫诸相,如自虐、极端狂妄自大、虚妄的幻觉体验、道德上的自我惩罚、情欲绝望的兽性等,既是社会真实情状的书写,又是他的挖掘人物“原始强力”和发挥作家“主观战斗精神”文学观念的集中体现;这不但强化了作者对造成疯癫的黑暗丑恶社会愤怒的控诉,而且拓展了人性书写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他者的权利问题在当今世界仍然是一个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通过比较利奥塔、哈贝马斯和福柯在知识权力论方面的思想异同,本文试图探讨在一个工具理性和真理性话语或权力话语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里,当代西方学者对知识、真理和权力的合法性所作的反省,并探讨由此而暴露出的作为理性之对立面的非理性存在或理性之他者的权利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权力的合理化,是欧洲现代化过程中伴随着经济领域的合理化而出现的重要现象。作为从权力视角解读现代化历史的重要思想家,福柯从权力的合理化角度,考察了规训权力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分析了规训权力的特点和社会功能。虽然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彻底被以监视权力为代表的规训权力所攻占,但是,福柯并不认为自由的空间已被彻底剥夺。福柯肯定了权力关系网络之中权力与作为权力的阻力的自由的共生关系,在这种意义上,福柯的权力观是一种积极的权力观。  相似文献   

14.
黄晖 《理论界》2006,(5):61-62
本文从分析福柯研究历史所用的独特的知识考古学方法入手,通过考察福柯对人类社会中疯癫历史的真实再现,揭示了福柯对历史理性的颠覆和对传统历史观的瓦解。文章最后认为,福柯倡导一种否定事物的本质起源,并强调间断性和个性化的非历史主义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15.
基于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及其对疯癫的理解,文章对《简·爱》中的疯女人伯莎·梅森和《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的活死人艾米丽·格里尔森进行了对比。伯莎和艾米丽虽然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但都有着悲惨的命运。她们都是在权力话语中被边缘化、被异化的他者,是失语的一方。伯莎在夫权的权力话语中被推向了疯癫;艾米丽在多重权力话语的重压下过着活死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福柯与理性批判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启蒙运动的最大精神力量不在于抛弃了信仰,而在于确立了一种真正基于宗教之上的绝对不变的理性的信念。福柯继承了由尼采开创和海德格尔追寻的理性批判传统,关注并批判了启蒙运动的消极影响。作者通过对福柯与康德、尼采、韦伯、海德格尔和法兰克福学派在理性批判问题上的共识与歧见的分析,肯定了福柯理性批判的独特贡献在于他明确拒绝“启蒙运动的敲诈”,即你要么接受合理性,要么陷于非理性的泥潭,这种非此即被的二元思维方式,并进一步指出人类的认识、思想和现实活动都包含有理性与非理性两个因素,它们各有其功能,其价值体现于二者的相互弥补。文章还评价了哈贝马斯—福柯争论的理论实质,认为福柯批判理性,并不是为了否定理性,而是要提醒人们关注理性膨胀的恶果。  相似文献   

17.
孙晶 《理论界》2007,(7):93-94
权力理论是福柯学术思想的核心。在对现代两种经济主义权力观进行批判的基础上,福柯集中从权力存在的形态、权力运行的机制和运行的目的等方面对现代权力问题予以阐释。在福柯看来,权力没有具体、确定的形态,只是一种关系;权力首先不是压制性的,而是生产性的;权力的运行不是自上而下的过程,有自身的意向性,属于双向、互动的支配关系。这种微观权力思想解构了现代的宏观权力理论,体现出后现代主义的无主体、无中心、分散、多元、相对主义等理论倾向。  相似文献   

18.
权力与自由——福柯微观权力理论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怎样看待权力与自由的关系?这是理解福柯微观权力理论的关键。与割裂了权力与自由之间关系的传统宏观权力理论不同,福柯强调权力与自由之间存在内在联系的微观权力理论,前者强调权力的统治关系,后者强调权力的抵制关系,这就为自由留下余地;根据权力与主体、自由之间内在联系的不同程度的理解,微观权力关系又分为消极权力关系和积极权力关系。福柯推崇一种积极的权力关系,主张过一种生存美学的伦理生活方式,他认为在这样一种权力关系中,主体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福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权力探究模式。  相似文献   

19.
从《第六病室》中厘清在人类理性发展史上 ,理性与非理性在精神领域与权力领域的共生与斗争的关系 ,两者围绕权力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分析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掌握着理性力量与非理性力量的知识分子的生存选择  相似文献   

20.
公共权力的理性化是现代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面向。从公共权力理性化的要求来探讨中国的党政关系问题,将为我们提供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多的理据。公共权力的价值理性维度凸显了坚持党的领导的必要性,因为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将当下的利益需求同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原则相统一、相融合;公共权力的工具理性维度要求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宪政秩序的建设,实现党政关系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