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执业能力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强调满足社会或行业的需求,突出专业技能练习,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职业化教育。本文从依据、目标和评价三个方面粗略论述了基于执业能力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以行业人才需求为依据,确定人才培养方案。以执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组织课程实施。以执业能力为导向,评价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成效。  相似文献   

2.
陈峻华  李旭娟 《职业》2023,(17):48-52
完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评价体系是“三教”改革攻坚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果导向教学理念以其反向设计、能力本位、学生中心、持续改进等特点与当前课程学习评价体系改革相契合。本文阐述了基于成果导向教学理念,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画册设计课程学习评价的具体策略和实施过程,以期解决该课程学习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为相关课程的学习评价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张冬梅 《职业》2017,(27):38-39
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本文在分析各种机械岗位应具有的职业能力基础上,确立行动导向培养目标,以此构建基于行动导向课程体系,并通过行动导向教学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进行教学设计.在工学结合课程行动导向教学应用方面,本文以机械产品制作课程中学习任务二"导杆固定座加工"为例,详细介绍任务导入、明确目标、任务实施、成果展示和评价环节.实践证明,通过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明显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得到有效培养.  相似文献   

4.
李亚 《职业》2016,(29):60-61
行动导向教学法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与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目标是一致的.本文以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探索行动导向教学法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从当前该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一般原则,从课堂准备、课堂落实、课后评价三个方面对如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学生思政素质培养、专业理论知识储备、技术技能获得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如何监管与评价学生专业课程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成为困扰众多高职院校教师和督导的问题。在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认定背景下,推进课程改革创新,实施科学课程评价,严格课程管理,立起教授上课、消灭"水课"、取消"清考"等硬规矩,是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课堂革命大势所趋。高校可以从课程定位、资源建设、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师资基础和教学服务、第三方评价六个方面构建适宜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一体化课程相比较于传统课程在课程目标、授课形式、学生学习方式和课程评价模式四个方面的区别,重点阐述了一体化课程模式下班主任如何在以上四个方面有效开展德育工作,如何实践"以学生为主导""做中学、学中做",实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实践.  相似文献   

7.
职业院校"学习评价"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某个专业的知识、技能和标准等为考核内容,运用适当的方法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技术能力和社会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的手段,本文以PLC编程与控制技术训练课程中,交通路口信号灯黄灯闪烁训练项目为例,对每个训练环节"学习评价"的具体内容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8.
使学生毕业后能顺利就业,必须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和竞争力。而要实现这一点,必须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目标、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直至教学评价,凸显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谭馨 《职业》2014,(29):38-40
本文深入探索了一体化课程学生学业评价的目的和一体化课程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开发构建的原则、方法。以财务管理专业为例,确定了建立与职业生涯各阶段相对应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指出了一体化课程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构建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教学改革工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就业为导向、以综合职业素质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以适应学生终身实际需求为根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广泛地开展调查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以此来积极研究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学生学业的评价机制,促进技工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等领域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是技术员类系列中的高层次人才. "高技能"要求教师以从事某一具体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为出发点来确定培养目标,确保学生就业时具备所需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应用型"要求教师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设置课程,强化学生"入学即入职"的思想.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坚持以学生就业为原则,遵循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规律,强化内涵建设,围绕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积极构建以能力为本位,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为满足现代社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需求,本文提出“多元化”协育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优化策略,以能力目标为导向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设定课程模块能力目标,按目标组合优化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及考核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使学生对未来职业生涯充满期待;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奋斗目标,提升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相似文献   

12.
陈晓华  孙耀辉  陈翠玲 《职业》2020,(10):47-48
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畜牧兽医专业确立了三大理念("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的核心教育理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课程的课程改革理念、以行动导向教学为主的课堂教学理念),以"基于成果导向的教育观、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和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念为引领,以"课程设计项目化、项目内容职业化、教学实施行动化"的课程开发与实施为原则,构建了"校内实训+岗位实践+顶岗实习"的能力递进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3.
戴晶晶  郝杨 《现代交际》2014,(8):165-165
本文主要简单的介绍了职业能力导向基础上,进行国际物流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探讨了职业能力导向基础上的国际物流课程改革方式,以提高国际物流课程的专业性。据此,有利于提高国际物流专业教学的质量,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秀的物流管理人才,以促进我国国际物流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财务管理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组教师与企业财务主管合作,秉承任务导向,项目驱动,工学结合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课程整体设计与实施,准确定位课程目标、精心构思与设计教学内容结构与能力训练项目,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5.
黄跃华 《职业》2012,(26):137
一、课程设计思路与理念 课程建设思路为"以就业为导向,以教研科研为中心,以学生职业成才为本",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强化学生职业基础模块、专业技能模块、企业实战模块、职业拓展模块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构建"多媒体教室+实训室+第二课堂+企业职场"的课堂多媒体教学、实训室实践辅导、课外自主学习和选修课相结合、企业实践课内外并重的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模式.以教材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线,使"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  相似文献   

16.
赵启文 《职业》2014,(15):71-72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按照工作过程和学习者自主学习要求安排教学活动,体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学做合一、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一体化教学中,必须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学生评价模式,建立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满足企业用人需求。  相似文献   

17.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课程改革是当前高职学校体育教学发展的目标,本文分析了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的必要性,然后介绍了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其中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是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最后介绍了体育教学改革中教学内容要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8.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既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又要顾及现阶段中职生自身的素质.因此,本文提出,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要以就业为导向,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诸方面进行探究教改,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9.
构建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项目化课程评价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本评价体系的内容 1.项目化课堂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项目化课程教学过程应以"职业活动为导向"、"注重实践".它取消了"试卷"的考核手段,采用项目实践过程作为评价工具.  相似文献   

20.
通过高职教育考核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可以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导向以"素质、能力本位"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树立素质教育的考试观;充分实践以"试"促教,以"考"促学,以"试"导"学"、"教""学"互动的课程考核理念,才能有效发挥考试的"检测、诊断、鉴定、评价以及导向、反馈和激励"等效能,引导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的改革,突出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