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成功的关键。反思性教学是我国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提升高校英语教师学习与发展观、学科教学能力及外语教学观、职业观与职业道德观,以及培养高校英语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鉴于我国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及反思性教学的现状,提出更新教育理念,培养反思及创新意识;践行反思实践,提高反思及创新能力;营造反思氛围,促进合作反思,建立创新团队。  相似文献   

2.
以社会性别视角对高校青年女性教师专业发展进行研究,能发现其专业发展较为被动、方式较为封闭且单一、专业发展意识较为薄弱且专业发展缺乏支持与引导。青年女性教师的个人意识及动机、高校层面的职位晋升及培训机会、家庭层面的家人态度及家务状况,以及社会层面的社会地位及社会期待都对其专业发展产生了影响。为了促进高校青年女性教师的专业发展,从青年女性教师角度,应激发自身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从高校角度,应搭建支持高校青年女性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从家庭角度,应更新高校青年女性教师专业发展的家庭角色;从社会角度,应营造高校青年女性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3.
青年教师是高校的新生力量,其专业发展主要通过自我实现、外部环境支持和保障等途径来实现。在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自我专业发展意识薄弱、重科研轻教学、专业发展形式化、专业发展制度不完善、专业发展环境不够优化等困境。为走出这些困境,切实提高我国高校青年教师素质,必须从制度、高校、教师自身层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4.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是指高校在进行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所具有的,能够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一系列文化、资源、制度等要素的组合。其基本构成如下:获取高等教育机构等上层管理部门支持的能力。营造协作环境,创办学习型高校的能力。制定促进教师持续性专业发展的各项管理制度并有效监督实施的能力。具备为教师提供充沛的专业发展所需资源的能力。应从上层支持、文化建设、制度设计和资源保障四个层面构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通过深入访谈某高校基础技能课师生,调查某高校英语专业基础技能课程在设置与整合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访谈结果进行深入剖析,指出构建英语专业基础技能课师师合作模式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依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本研究设置了基础技能课师师合作模式周期表,并提出要构建资源共享与师师合作平台。  相似文献   

6.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全力培养应用型或技能型人才,是由其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层次类型、学生就业需求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使命决定的。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关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转型。地方本科高校发展路径:以建立应用型专业和专业群为平台,加大应用型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力度;以政产学研合作创新为途径,全面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和知识应用能力;以制度创新为保障,全面提高教师从事应用型教学和研究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从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合作、培训、评价等机制层面,促进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加强高校教师队伍的管理、提高高校教师综合素质、促进高校教育的全面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教学学术厘清了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对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从组织、制度、机制、文化等几方面入手,积极构建促进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水平提升的良好环境。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注重反思与合作,提高教学学术水平,才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笔者认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应称为"互动场景中的经验总和".那么教师专业知识来源于何处?教师是如何在专业场景中提升实践性知识的?笔者在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中,试图从教师专业生活中梳理出几块实践性知识产生的场景,在较为具体场景中展开分析.笔者试图描绘的场景包括三个方面: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和师师互动、个人生活.  相似文献   

10.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面临教师自主发展意识淡漠、知识结构不完备、重科研轻教学、在职培训重功利轻素养、教师合作文化亟需建立、现有考核评价机制不合理等问题。作为教师自身,应自觉树立自主发展意识,确立专业自我,正确处理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努力提高教学学术水平。作为学校,应采取相应措施,如构建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培养模式、建立教师专业共同体、构建教师合作文化和合作机制、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制度等,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制度和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11.
教师专业发展是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需要高素质专业化的高职教师队伍。但当前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师专业发展意识薄弱;教师准入和评价机制不完善;教师缺乏专业实践能力;缺乏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等。对此应更新教育观念,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完善教师的准入和评价制度;加强校企合作,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构建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以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乡村教师研究回顾与新时代发展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乡村教师研究历经近百年发展,研究成果从极度匮乏、逐渐丰富、质量提升、快速发展到“重心下移”,日渐成熟。回顾这一发展历程,旨在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探索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路径,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乡村教育振兴提供学理支撑。通过文献计量统计与描述分析可知,中国乡村教师研究主题涉及乡村教师的生存境遇、身份认同、队伍建设、专业发展、培养培训以及相关政策研究、乡村社会发展、域外视角等。其中探讨了诸多实践问题,促进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研究体系和跨学科研究范式,明确了一系列理论问题,即:乡村教师发展问题是乡村教育振兴的根本问题;乡村教师政策制定与实施在乡村教育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应把如何推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作为乡村教师研究的核心问题。当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中问题解决措施不完善、政策实效测评欠缺、思想体系建构较弱等亟待改进。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应加强“十四五”规划期间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制定与推进研究、“互联网+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创新实践模式研究、技术赋能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以及乡村教师助力乡村振兴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3.
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伦理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维度。通过对西方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深度探寻可以看出西方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特点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走向专业化,教师职业道德结构层次不断趋于专业化,将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将内化渗透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我国应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条文的操作性;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的法制性;注重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渗透性;完善教师选聘及工作制度的严密性。  相似文献   

14.
高校教师承担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职责,不仅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承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培育者和灵魂的塑造者。加强高校教师专业道德建设,可以从重视师德教育,提高教师道德义务认知水平;完善教师专业道德规范,健全师德评价体系;培养教师专业道德品质,加强教师道德自律;优化师德环境,构建良好高校教师文化四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5.
高校教师合作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弘扬教师合作文化,开展高校教师合作已成为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培养可持续发展教师队伍的必然诉求。开展有效的教师合作,应引导教师树立合作理念,激发教师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重建教师合作文化;建立纵向教学团队与横向科研团队,优化教师合作模式,推进教师合作的深入开展;加强制度建设,改革评价模式,为教师合作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美国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标准评估体系是对美国教师认证体系的创新,它对教师、学生以及学校的改革产生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消极影响。该标准对我国制订教师专业标准有着重要启示:重视教师专业标准的建立;成立一个优秀教师认证的专业组织;为认证优秀教师制定一套可操作的程序和标准;制订标准需要充分研究,立足长远。  相似文献   

17.
以全国2223名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围绕《纲要》颁行以来幼儿教师政策的两大目标“加快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和“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展开调查。调查发现:10年来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教师地位与待遇政策落实相对滞后,除教师进修培训外,工资收入、社会保障、职称评聘、民办园与公办园差距等都与既定目标相差甚远。建议尽快出台《学前教育法》;淡化编制制度,建立职称评聘制度,制定幼儿园教师工资标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教育投入要更多向教师待遇改善倾斜。  相似文献   

18.
依托良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德国通过"精心选拔教师、精细设计培训"的特色教师培养体系,打造出了一支"敬业、专业、职业"的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我们应借鉴德国职业学校教师培训的经验,有政策、有组织、有计划地打造一支适应我国高职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9.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是提升高职教育水平的重要手段。但我国目前的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采取切实的措施加以校正。具体措施应该包括团队师资建设,团队能力建设,团队兼职教师建设,团队文化建设,团队制度建设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教师评鉴应以形成性评鉴为主、总结性评鉴为辅,二者各有其目的和功能。规划健全的多轨道教师评鉴制度是长期而专业的任务,建议把握法制化、专业化、民主化、弹性化等策略或原则。其推动策略包括:持续推动教师评鉴纳入“教师法”、扩大办理教师专业发展评鉴、落实教师成绩考核、建立教学辅导教师制度、加强不适任教师的辅导与处理、建立初任教师辅导与评鉴制度、根据教师专业标准持续研修教师评鉴规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