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遵宪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的积极活动家,也是卓越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古近体诗六百多首,收在《人境庐诗草》中,是我国近代文学中一笔很可宝贵的文学遗产。四人帮否认我国古典文学优秀的爱国主义传统,近代文学更是一样遭到冷遇。在黄遵宪诞生一百卅周年之际,我们分析他的诗歌所表现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对于批判四人帮,对于批判继承文学史上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无疑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刘冰冰 《东岳论丛》2001,22(2):137-141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外交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杰出诗人。他忧国忧民 ,抱负远大。但是历史怠慢了他的政治热情 ,拒绝了他的经天纬地之才 ,而不无凄怆地成就了他的诗名。黄遵宪生活于近代中国 ,是故国家园屡遭磨难的见证者。他以诗歌的形式悲愤地记录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巨大事件 ,其诗作有“诗史”之誉。他主张诗歌创作应“复古人比兴之体” ,在对古典诗歌形式的改造中 ,进行了“以单行之神 ,运排偶之体”的可贵探索。黄遵宪喜爱民歌重视民歌 ,他所创制的“新体诗”还接受了来自民歌方面的艺术影响。黄遵宪的诗歌不仅体现了晚清时期诗界革命的实绩 ,而且显示了中国古典诗歌向现代诗歌转化的历史足迹  相似文献   

3.
黄遵宪法律思想与实践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次从法律思想史的角度研究黄遵宪,认为黄遵宪是我国近代史上具有丰富资产阶级法律思想的政治人物,他在引进西方民主、法律思想及在法律实践方面的活动,对促进中国封建法制向近代资产阶级法制的过渡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作为晚清第一批留欧学生及早期驻外使节,陈季同还是一位在当时产生了很重要影响的翻译家,他旅欧十六年,积极致力于向西方翻译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他在翻译实践中将中国士大夫所构建的理想王国作为现实的社会介绍到欧洲,努力使欧洲人了解到中国社会历史中美好的一面,这当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西方社会对中国的误解和偏见。但他所建构的理想王国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当时的中国社会。他在翻译实践中提出忠实性原则和不可译性的理论问题,开创了中国近代文学比较的先河,成为中国之"世界的文学"的首倡者。  相似文献   

5.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派、诗人,同时又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他的一生著述有《日本杂事诗》、《日本国志》、《人境庐诗草》及未刊信札文稿二百余篇。本文拟以黄遵宪主要著作为线索,探寻其历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文学 ,无论在发展过程上还是性质上 ,都不同于西方近代文学。西方近代文学从 1 4世纪文艺复兴 ,到 1 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繁荣 ,经历了充分发展的历史 ,并以其各个阶段不同流派所达到的艺术高度 ,标志着西方资产阶级发生、发展时期文学的成熟和辉煌。然而 ,由于中国近代社会时间的短暂和变化的急剧 ,使得中国文学近代化的步履仓促而艰难 ,当近代社会结束时 ,它还未走完自己的历程 ,因此说中国文学近代化是一个超越时限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黄遵宪在1895年正式出版的《日本国志》及其它著作中,第一个向国人全面系统介绍日本因明治维新民主与法制建设成就,而致迅速富强。他率先提出“以法治国”方略,倡导民权宪政,引进近代司法原则,废除治外法权,倡男女同权论。他在百多年前就为世人打开了窥视域外世界近代法治文明的明窗,将近代法治首先引进中国。黄遵宪是中国法律近代化的思想先驱。  相似文献   

8.
黄遵宪是晚清“新派诗”的代表人物。他的诗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审美领域,其中虽然使用了一些新名词,但这些新名词的使用并没有给他的诗歌格律造成任何影响。分析黄遵宪诗歌中新名词的运用,可以发现,黄遵宪的诗歌创作仍然恪守着中国诗歌传统的美学原则与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9.
西方文学对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有着深运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翻译文学发生的。所以中国近代翻译文学不仅推动了近代文学的发展与变革,成为近代文学发展的重要参照系,而且对“五四”新文学也起到了催生作用。但长期以来,对于在中西文化交流中起了重要作用的近代翻译文学的研究,却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郭延礼先生的《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3月出版)——这部44万字的学术专著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成为近代翻译文学研究的拓荒之作。该书的作者具有开放性的研究视野,他没有把近代翻译文学看作一个封闭…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个"拿来主义"者,为了表现新事物、新思想、新世界,黄遵宪在其诗歌作品中使用了大量的新语词。这些新语词诗歌与同时代诗人所创作的"新诗"单纯采用外来翻译词语和自造隐语而使诗意无从索解不同,是熔铸新思想以入旧风格。他创作的律诗使用了当时"流行"的新语词,清晰而不呆板,并未给他的诗歌格律造成任何破坏。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透露出现代诗歌的新气象,但也仍然恪守着中国诗歌传统的美学原则与审美趣味。黄遵宪以新词入旧诗虽非尽善尽美,但他在这方面开创之功对后来诗界的影响是深远而巨大的。  相似文献   

11.
在近代文学史上,陈衍是一位很值得研究的作家。但长期以来,他一直没有得到学术界应有的重视。而事实上,他那浩繁的诗话、别具特色的诗歌选评、以及“同光体”闽派的领袖地位,都使他不容争辩地应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本文力图通过对陈衍生平、文学成就的初步论析,以期引起学术界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过渡、衔接与转型——重新定位中国近代文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现代文学两种文学本位观主宰着当今的中国文学史研究 ,正是这两种文学本位观使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缺乏主体性。在古代文学的立场而视 ,近代文学是古代文学的延续 ,但更是古代文学的衰落和死亡 ;在现代文学的立场而视 ,近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新生 ,是现代文学的先声和开端。古代文学更看重近代文学对传统文学的继承和发扬光大 ,现代文学更看重近代文学中新的文学因素的萌生和壮大 ,在这两种不同的文学本位观观照下 ,近代文学被拆解成两种面貌和性质完全不同的文学。更重要的是 ,不论是站在现代文学的本位立场还是站在古代文学的本位立场 ,近代文学都不可能得到充分的肯定 ,其地位都不可能得到认可。无论是对于中国古代文学来说还是对于中国现代文学来说 ,中国近代文学都是边缘性的文学。中国近代文学没有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那样的内在统一性 ,不具备充分的类型化 ,同时表现出典型的变革时代色彩。建立起恰切的中国近代文学本位观 ,是修治中国文学通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文学史这门学科中,对近代文学的研究是薄弱的一环。近几年一些研究者在发掘近代文学史料上作了大量的工作,对某些在近代文坛上产生过较大影响的作家、作品、社团流派以及对近代文学分期等问题的研究,有所进展,但却缺乏从宏观审视,以史为系统的论著,尤其是在高等学校近代文学的教学中,尚无一部材料翔实、见解深刻、阐述全面的通用教材。陈则光教授致力于研究中国近代文学多年,他的新著《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册)(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填补了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中的空白,刚一问世,便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黄遵宪的政治改革思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遵宪的政治改革思想初探任松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广东嘉应州人(今梅州市),是清末维新运动中具有强烈的政治改革意识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在当时具有很大的影响.但在研究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时,却提及不多,研究不够充分.因此,本文试就其政...  相似文献   

15.
近代粤东客籍诗人群体是 19世纪末形成的一个地域性文学集团 ,它是以黄遵宪、丘逢甲为中心 ,靠共同的客家情结和彼此间的亲缘关系、师生关系、同事关系而维系 ,他们的诗歌创作风格各异 ,对岭南近代诗坛乃至近代文学都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研究是五十年代的事.但对这段文学史的研究,则早在建国前就开始了.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中国近百年历史的研究,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说:"对于近百年的中国史,应聚集人材,分工合作地去做,克服无组织的状态.应先作经济史、政治史、军事史、文化史几个部门的分析的研究,然后才有可能作综合的研究."周扬同志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意见,更明确地说:"中国文学遗产的整理、研究工作是最艰巨的,首先需要做的是中国近代文学史和现代文学史的研究工作."①但,认真地系统地研究近代文学则是建国之后的事.从建国开始到1966年"文革"前,是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第一阶段.这时期突出的成就是开始把近代文学作为中国文学史中独立的一段来研究,并有了"近代文学"这一明确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正> 黄遵宪是近代中国一位杰出的诗人、著名外交家、维新运动启蒙思想家与重要领导者之一,他对近代中国的贡献是多方面的.然而,相较于海外、港台而言,大陆研究黄遵宪的专著并不多见,因而,最近由三联书店出版的青年学者郑海麟博士所著《黄遵宪与近代中国》(以下简称“郑著”)一书,自然引起学术界同行重视.是为一部颇具价值的学术著作.郑著一共十一章四十三节,三十二万字.从分析黄遵宪家世、家庭、青少年所受教育特别是黄氏早期诗作在近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始,至黄遵宪的晚年思想及其影响止,纵论黄遵宪一生几个阶段:青年诗人;外交家生涯;回国后的社会政治活动;参与戊戌维新运动;晚年思想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的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分为四个时期。其中 ,2 0世纪 2 0至 40年代 ,是近代文学研究的第二时期 ,也是现代学术体系的建立时期 ,以胡适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和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为代表 ,而陈子展是最早使用“近代文学”这一概念的学者。 2 0世纪的最后 2 0年是近代文学研究的第四个时期 ,近代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研究视野趋于开阔 ,研究水平有较大提高 ,高质量的学术论著纷纷问世 ,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的学术群体 ,并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山东、河南、江苏、广东、东北为主的学科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随着人们对近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所具有的特殊意义的深入理解 ,随着研究者思想观念的更新和研究视野的扩大 ,随着近代文学学科队伍的不断壮大 ,近代文学研究将显示更加美好的学术前景  相似文献   

19.
郭延礼 《文史哲》2007,(5):73-82
黄遵宪是近代杰出的思想家和诗人,他的"新派诗"代表了诗界革命的实绩,历来评价较高。钱钟书先生对黄遵宪的"新派诗"颇有微词。钱先生的批评主要有三点:一是黄遵宪的"新派诗"有新事物而无新理致;二是黄遵宪的《番客篇》、《以莲菊桃杂供一瓶作歌》不过是因袭了前人的作品;三是黄遵宪在诗中运用新名词"亦犹参军蛮语作诗,仍是用佛典梵语之结习而已"。这三点不仅关系到黄遵宪"新派诗"的评价,也涉及到对诗界革命派诗歌的认识。回到原典,重新解读黄诗,就会发现钱先生所提出的三点,似有不妥之处。公正地说,黄诗不仅开拓了诗域,而且传递了新的情感和思维方式,创新了语言,也改革了诗体。  相似文献   

20.
盛宣怀是近代中国的重要历史人物之一。他因大力创办中国早期民用工业企业而享有“实业巨子”的美誉;也因曾充当中外反动势力的走卒而留下了“买办官僚”的骂名。他的政治地位同他的经济业绩一样显赫,如果不是“四川路案”使他一夜之间成了革命与反革命双重打击的对象,他可能会在“办大事”、“做高官”的道路上走得更远。然而在某种意义上说,盛宣怀不过是一个悲剧人物:正是他所办的“大事”,加速了他所竭力维护的那个制度的灭亡。辛亥革命后的盛宣怀虽已离开政界,但并没有游离于政治斗争之外。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派与封建专制势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