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相结合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是我国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语言和思维训练结合,是我国当代语文教学改革的显著特征,是国外语文教学的共同趋势。民族地区的初中语文教学,要结合实际,有的放矢,以阅读训练为载体进行思维训练,以写作训练为载体进行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载体训练学生思维力。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思维训练,积极尝试新的方法和手段,把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各种途径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逐步通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朗读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朗读,可以促进学生理解课文,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读技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朗读训练必须做到课内外相结合,课内训练是打基础,所以要选择恰当的训练方法,以便使学生掌握朗读的基本技能;课外朗读训练是求提高和发展,在训练中要遵循其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提高.只有课内外训练相互配合,才能形成一个立体训练系统,优化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封闭式的语文教学以传授知识为目的,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知识积累的多少来衡量人的智力与才能的高低。它压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忽视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培养。“大语文教育”思想,就是主张语文教学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发展智能素质和非智能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封闭式的语文教学以传授知识为目的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 ,以知识积累的多少来衡量人的智力与才能的高低。它压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忽视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培养。“大语文教育”思想 ,就是主张语文教学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地结合起来 ;把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 ,发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 ;把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  相似文献   

5.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加的一个统一的脑力劳动过程,教师的脑力劳动应当跟学生的脑力劳动相结合,而最终目的是积极开展学生的脑力劳动,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大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是对外界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学生要学好语文,提高语文能力,取得综合效应,思维方面应进行扎扎实实的训练。如果忽视了这一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过硬的语文能力,并在进行昕、说,读、写训练的同时,向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历史观和幸福观的教育。学习语文这个工具,同学习语文所表述的思想,总是不可分割地结合在一起,统一在一句话、一段话、一篇文章里。因此,语文课进行思想教育,应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应该从课文的具体内容出发,  相似文献   

7.
语文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是正确处理发展智力与培养能力两者关系的重要原则,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但语文训练内部——听、读、说、写之间,也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在语文训练过程中,如果不能很好处理这种关系,那么也会削弱语文教学效果,不能全面迅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8.
中学语文教学作为中学学科教学的一种,其教学的原则不仅具有各学科教学原则的共性,同时具有语文学科特殊的个性特征。从整体上认识语文教学原则的全貌,既要分析语文与其它学科教学的共性原则,也要分析语文学科教学的个性原则。中学语文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共性的原则有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性相结合原则、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中学语文教学个性的原则主要有语文教学的审美性、听说读写综合性训练、语文教学课内外相结合和语文素养积累性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中专语文教学中的口才训练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加强口才训练的必要性与紧迫性1、语文教学的目标:口才训练不容忽视中专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任务应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长期以来,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只重读、写能力的培养,却忽视听、说能力的训练。教师们并非不知道口才交际能力对于学生将来踏上社会后的再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迫于统考压力或其它方面原因,往往还是引导学生抠字句背解释,而把许多方面能力的训练挤出了语文教学课堂。现在,随着深化中专语文教学改革,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说”的能力应作为语文教学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的语文教学都非常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通过这一训练提高学生能力。作者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努力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抓住语文教学的核心,把语言与思维训练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达到增强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双重目的;同时,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强化学生思维训练,发挥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促进学生协调发展。作者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加强学生思维训练,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高,语文教学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杨国学 《新天地》2011,(9):189-189
新课标崇尚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反对教师替代的繁琐分析,同时又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语文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墓础。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语言,积累学习经验,并达到学以致用,“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起着重要作用。”据此,在习作教学中,笔者始终注重课文引路,紧扣训练点,见缝插针,读写同步,适时训练,扎实有效地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作文,落实读写目标,让读写比翼双飞。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 ,要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 ,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 ,语言文字训练决不是语文教学的全部内涵。现行《大纲》已将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作为教学目的之一 ,这不仅切中了语文教育的特点 ,也是当代学生教育的迫切需要 ,利用语文学科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对于塑造灵魂 ,改善学生的文化心理结构 ,指导学生的言谈举止将具有深远的意义。下面笔者就从语文美育的任务和语文教育中的美育氛围谈点粗浅的见解。一语文美育有自己特定的任务 ,它应充分发掘语文教材及教学中美的因素 ,通过各种渠道 ,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 ,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4.
一《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中学语文教学要使学生“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而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这就要求语文教学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但是,思维本身是抽象的,思维训练必须以教材为依据,通过一定的练习形式来完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分编型《阅读》教材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重视思维训练。这套教材很好地体现了发  相似文献   

15.
中师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教师是以口头语言为主要手段来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因此加强口语训练在师范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既是检验中师生合格率的重要标志,又是决定学生们将来从事教学工作效果好坏的重要关键。近年来我们在狠抓双基教学的同时,根据师范特点增设谈话课,加强了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现将我们的作法和尝试简述于后。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常廷印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从事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教学则是教会学生运用这一工具。在语文教学中,基础知识的积累、思维能力的培养、读写能力的训练,都是语文教学的主要要求。但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语言,积累学习经验,并达到学以致用,“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起着重要作用。”据此,在习作教学中,笔者始终注重课文引路,紧扣训练点,见缝插针,读写同步。适时训练,扎实有效地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作文,落实读写目标,让读写比翼双飞。  相似文献   

18.
在美术职业中专学校,语文教学同学生所学的美术专业结合起来,既能促进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又能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综合训练的主要阵地。然而当前的作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在语文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作文教学。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投入的精力最大,但对提高学生作文实际水平的帮助却不大。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要寻求审美教育与语文教学的最佳结合。 如同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思维训练一样,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也不能脱离语文教学的正常轨道,置一篇篇课文中语文知识的传授、语文能力的训练于不顾,而应该将它有机地纳入语文教学的过程之中,从而使审美教育与语文教学同行并进,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语文能力都得到发展。这是其一。其二,语言文字是审美信息的载体。因此,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