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第三条道路”与伯恩施坦主义在理论内容和特点上存在着很大的相似性和很强的历史连续性。这种强烈的历史连续性是否说明了当代“第三条道路”依然只是一种修正主义?我们认为,从社会主义的本质特性而言,如果说伯恩施坦主义还可以说是一种修正,那么,当代“第三条道路”则是一种背离。当代“第三条道路”陷入了“特征危机”,这必然会使它作为社会主义政党的影响力受到严重削弱。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和建设历史上,人民群众始终是伟大的主力军,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领袖们更是充分地估计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并谆谆告诫:“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如果怀疑这两条原理,那就什么事情也办不成了。”邓小平同志也告诉我们:“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极其艰巨复杂的任务摆在我们面前。很多旧问题需要继续解决,新问题更是层出不穷。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文艺理论对马克思、毛泽东文艺思想做出了卓越的创造性贡献。他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精辟分析了社会主义文艺的人民性 ,深刻阐述了文艺与人民的辩证关系 ,提出了“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人民需要艺术 ,艺术更需要人民”的光辉论断 ,揭示了社会主义文艺属于人民的本质特征 ;指出艺术成就“应当由人民来评定” ,文艺创作只有面向人民 ,文艺工作者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 ,找到知音 ;要求文艺工作者“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哺育自己” ,认为这是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道路 ;将“描写和培养社会主义新人”作为社会主义文艺创作任务和历史使命 ,作为文艺作品是否取得成功的主要标志。邓小平文艺理论作为邓小平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将要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不发展市场经济,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也不可能;发展市场经济不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便会抹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由社会主义道路滑向资本主义道路。如何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两条根本原则”和“两个基本点”。两条根本原则是:“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11页。下引此书只注页数)如何正确把握这两条根本原则,邓小平同志指出,关键在于坚持两个基本点:“第一,必须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相似文献   

5.
“十个坚持”是中国共产党在历经艰辛、饱经风雨的长期摸索中积累下来的成功经验。对此,可以从深厚根基、根本逻辑和实践遵循这三重视角来审视。就深厚根基而言,它表现为以史为鉴的历史结晶、百年奋斗的理论升华和“世界之问”的求索回答;就根本逻辑而言,它体现为与时俱进推进理论创新的思想逻辑、始终不渝坚持人民立场的价值逻辑、坚定不移走自己道路的实践逻辑和刀刃向内推进自我革命的政党逻辑;就实践遵循而言,它表现为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导新的实践、把为了人民和依靠人民统一起来和以伟大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用历史主动精神创造新的历史奇迹。这三重视角是回答“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这一问题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6.
<正> 新中国刚成立不久,社会主义文坛上就出现了一桩大喜事——老舍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人民艺术家”如何热爱人民、表现人民?这条光明的康庄大道怎样走过来的?乃是老舍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课题,毛主席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大众化“就是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老舍的创作道路,正是走的和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我们党在领导我国革命和建设的三个不同的时期,针对遇到的三道难题,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开辟了三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与建设的道路,引导我国革命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胜利.考察三条独创性道路的形成,最根本的一条经验就是:我们党坚持了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今天认真总结实现这一“结合”的经验,对我们完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庄严使命,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中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深刻理解这条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深刻理解选择这条道路的实践基础和现实根据,从而坚定走这条道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在实践中努力开拓,使这条道路越走越宽广。  相似文献   

9.
我们以由衷的喜悦欢庆中国共产党诞生 80周年。这 80年 ,是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步发展壮大成熟的 80年 ,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不断结合、领导中国人民走自己的路、在曲折中胜利前进的 80年 ,是使一个长期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变成为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功勋卓著的 80年。认真回顾历史进程 ,喜看辉煌成就 ,总结基本经验 ,这对我们展望未来 ,振奋精神 ,夺取新胜利具有重大意义。八十年行程与三条有中国特色的道路江泽民同志指出 :纵观我们党的全部实践 ,主要干成了三件大事 :“第一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新…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文学创作的首要任务,是努力创造工农兵的英雄形象,还是“写中间人物”?这是当前有关文学创作问题的一个重要争论,是一场关系到文艺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大是大非之争。我们认为:把描写工农兵英雄形象作为社会主义文学的首要任务,既正确地反映了时代和人民群众对于文学的要求,而且也是  相似文献   

11.
东北沦陷时期文学虽然比“五·四”新文学迟了十二年时间,但其所走过的道路却大体上是相同的,当然,其中也有不同之处。把它和“五·四”新文学做一些比较,会使我们从中看出一些新的问题。继承不是单纯的承接东北沦陷时期文学继承了“五·四”新文学的光荣传统,从性质上看二者是相同的。那么,这之前的文学又是怎样的情形呢?在“五·四”新文学运动至“九·一八”事变前的东北文学中有一些现象是值得思考与研究的。一是,从1919年到1930年这十几年的时间里,为什么东北新文学没有很快地发展起来?当时,受“五·四”新文学的影…  相似文献   

12.
人的文学与人民文学,是中国文学理论现代性追求道路上的重要成果,是现代性道路的不同选择在文化上的体现,是建构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学科的重要理论资源。本文拟从理论基础、基本精神和价值立场三个维度对人的文学与人民文学作比较研究,以廓清学术界长期存在的关于二者关系问题的误区。人的文学与人民文学比较研究,对于建设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付文军 《兰州学刊》2023,(11):15-25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富强、为民族谋复兴和为世界谋大同的科学道路,对于这一道路的理论省察必须坚持唯物史观。我们要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科学性、合理性,以确证中国式现代化虽带有“中国特色”却并不独立于世界历史之外,而是响应时代发展趋势、推动历史发展的科学现代化道路。唯物史观要求充分重视“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作用,我们必须按照这一思路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史和建设史上的各项工作重点和实践方案,以深刻剖析各个时期具体举措的科学性、时代性、人民性和实践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条实事求是的“守正创新”之路,它是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中国特色的有机统一,在学理上丰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系列命题。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是对“跨越论题”的雄辩证明,又是关于“历史合力论”的科学验证,还是“历史科学”的现实展开和“两个必然”的生动诠释。在迈向“第二个百年”伟大奋斗目标的征程上,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和关怀文艺工作,特别是在“文革”后不久,他就亲自领导文艺界进行拨乱反正,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文艺思想。其中,最具有战略意义的是,他指明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文艺事业发展的根本道路。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道路问题,不仅是关系到我们每一个文艺工作者艺术生命的问题,更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水准的问题、关系到我们民族和社会主义时代文艺的命运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道路呢?邓小平同志指出:文艺工作者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提高自己认识生活、分析生…  相似文献   

15.
实现劳动群众的共同富裕,让全体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究竟应该怎样实现农民群众的共同富裕?是搞平均主义、要求农民在致富的道路上“同步走”、“一起富”,还是承认差别、尊重规律,允许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这里,我们从总结历史经验的角度,对允许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的内在根据即客观必然性,作一番理论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深刻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我们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要求,是党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党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17.
现在似乎有一种看法,一听到要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要表现理想,就认为是搞“高、大、全”、“假、大、空”,把它与“四人帮”鼓吹的脱离实际、想入非非的“理想化”等同起来,这是一种糊涂观念。的确,理想的问题同中国人民的命运一样,是走过了一条极不平坦的道路的。50年代末期,我们在生产上出现了高指标和瞎指挥,在经济上刮起了浮夸风和“共产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与“太行道路”傅希忠1943年7月,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抗日根据地工作时说;“经过了无数曲折,遇到过不少的困难,到现在,我们才摸索出了一条道路,这条道路使我们不仅保障了抗战的需要,保护了人民的利益,打击了敌人的掠夺计划,而且为反攻和战后建设做了...  相似文献   

19.
论台湾移民社会的形成对台湾文学性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文学作为人的一种精神文化现象,是和人所生存其中的社会并生和并行的。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批评家丹纳在其《艺术哲学》中十分强调种族、环境、时代对艺术生产的决定性影响。他特别指出:“的确,有一种‘精神的’气候,就是风俗习惯与时代精神,和自然界的气候起着同样的作用。”“时代的趋向始终占着统治地位。……群众思想和社会风气的压力,给艺术家定下一条发展道路,不是压制艺术家,就是逼他改弦易辙。”这就是说,历史环境和时代精神,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精神状态,制约着作家的精神趋向,也制约着文学的存在方式和发展道路,从而形成与这一社会相呼应的具有群体特征的文学性格。文学社会学的这一条基本规律,无疑有助于我们开启台湾文学殿堂的门扉。什么是台湾文学的特殊性格?是什么因素形成台湾文学的特殊性格?这是所有台湾文学研究者都首先关心的。台湾著名作家和批评家叶石涛在《台湾文学史纲》的序言中说:“我  相似文献   

20.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向何处去?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关系到全国各族人民的命运和前途的根本问题。周恩来同志贯彻实行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转变论。他一再阐明中国革命的“非资本主义前途的问题”。(《周恩来选集》第162页,以下引文只注页码)新中国诞生的前夕,他在《人民政协共同纲领草案的特点》的报告中,又明确指出:“新民主主义是一个过渡性质的阶段,一定要向更高级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阶段发展”,“这个前途是肯定的,毫无疑问的,但应该经过解释、宣传特别是实践来证明给全国人民看。”(368页)由于建立了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由于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了强有力的、在各种经济成分中居领导地位的国营经济,还由于在其他战线上也实行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的正确的方针政策,这样,我国就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等方面形成了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优势,造成了一切必要的和可能的条件,使民主革命及时地转变到社会主义阶段上去,并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基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关于革命转变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平改造的伟大设想,终于变成了光辉的现实。这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是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伟大创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