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的时间里,经济水平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是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了极端的不平衡,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东部相比更是有着较大的差距。西部省份之一的四川省,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其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更是严重落后于其他地区。文本以四川省民族地区为例分析了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2.
评估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效应是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在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政策进行量化识别的基础上,实证检验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的调控效果以及深层次调控机制.研究发现:(1)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具有相对较强的空间指向,且重点作用于东部板块、西部板块以及东北板块.(2)目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大体上可以实现在保障经济发展效率的同时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目标.从四大板块来看,区域协调发展政策能够显著缩小东部板块以及西部板块的区域差异,同时对东部板块、中部板块以及西部板块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相对较强的促进效应.(3)在区域协调发展政策调控下,东部板块以及西部板块重点通过抬升"腰部省份"或者"尾部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以缩小板块内区域差距,中部板块内各个省份则呈现"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3.
李天文 《决策导刊》2000,(11):10-11
陕西作为西部地区的省份之一,处于我国东部与西部之间的接合点,如何搞好地方立法工作,推动大开发,实现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新跨越,是陕西地方立法工作面临的十分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区的经济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这种发展存在极大的不平衡,即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要快一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要缓慢一些。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  相似文献   

5.
陈西川 《管理世界》2015,(2):170-171
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是近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划分的四大区域,其经济发展状况反映了我国经济整体的发展水平。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融入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加深,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的持续变化及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形成,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新要求应有新的区域经济划分方式与之相适应。本文认为,"两带一路"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新经济区域的划分是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自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通过建立农村水利建设和农村经济系统协同模型,采用我国2003年—2011年省际数据,分别对东中西部农村水利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协同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自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锁定"三农问题",尤其是2011年一号文件将"水利"确定为主题以来,我国东中西部农村水利建设—农村经济协同度呈现逐年持续上升的趋势,并且不同地区协同度从高到低排序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7.
京津冀一体化与河北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东部、中部、西部三层次梯度发展的格局已经日趋明显,而作为东部的三个区域经济体即“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已经成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焦点。面对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启动,河北经济究竟如何选择是至关重要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8.
对不确定情况下的服务业网络组织进行研究.售后服务行业在我国东部大城市已经悄然出现了一种网络式组织形式,然而其业务量是不确定的,就其面对的市场特点建立了泊松流模型,用模型对网络组织进行分析,得出网络组织的效率改进主要体现在资产和管理的规模经济及不确定条件下人员的互补效应.  相似文献   

9.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事关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事关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事关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问题。文章结合海东实际,围绕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的战略部署,就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谈一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0.
产业转移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和承接东部发达地区经济辐射的重要方式。江西作为我国中部重要的省份,在承接区际产业转移过程中有其特有的比较优势,既能带动东部地区产业延伸,又能作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中间媒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持续演进,产业转移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改革开放30年,我国东部沿海经济通过承接国外产业转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际产业转移的深化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倾斜,我国中西部许多地区逐渐成为承接海外和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本文首先介绍了襄樊市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现状,然后分析了襄樊市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具有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最后站在地方政府的立场上给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主要是指在一定的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区域经济可以反映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国目前已经划分出了东部经济区域、中部经济区域、东北部经济区域和西部经济区域。对中国的经济区域进行合理的划分有利于政府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状况制定出合理的政策,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协调发展。其实世界上除了中国其他国家也有自己的经济区域。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区域不仅和经济相联系和政治、管理体制、社会背景等相互关联,对经济发展的区域进行合理的划分同样促进了发达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和各个方面的和谐。为了我国的经济发展能更加协调,我国的区域经济政策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东部经济发展一直不平衡,西部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加入WTO对中国来说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众多有利条件的出台,惠及整个中国。在这过程中如何充分利用入世的机会大力发展西部经济是一个十分紧要的问题,这时解决我国东西部经济不平衡,减小贫富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作为我国早期的能源中心,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传统的重工业不再是我国的支柱产业,我国的经济产业逐渐向轻工业和第三产业转型。由此,黑龙江省经济转型进入关键时期,需要理性认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项影响因素,迈出全面振兴的新步伐。为此,黑龙江省政府建立东部城市群,并将城市群+“创新创业”作为下一步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方向,力图实现城市群之间的产业、经济协同,进一步强化区域一体化建设,通过城市之间的资源互补及整合,最终达到强化优势长链、补齐短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西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原因分析和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数量由之前的零提高了不少,然而相对中国东部,中部的外商直接投资,西部地区FDI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在一定程度上,FDI分布的不平衡性成了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的最大阻碍之一,也是造成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巨大差异非常重要的原因。因此,对西部地区利用FDI的现状、原因、影响、及对策进行分析研究,有利于加快发展西部地区的经济,缩小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16.
世界各国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系列的区域发展问题,并给国民经济整体协调的发展带来威胁.就我国而言,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东部沿海地区凭借其良好的经济基础、优越的地理位置,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发展迅猛,而西部地区则相对落后.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日益扩大已成为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全局性问题.为此,世纪之交,我国对国家经济布局指向和区域经济进行适时调整,做出了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7.
在以可持续发展为重要内容的科学发展观在全国深入贯彻落实的当代,大力倡导循环经济已经成为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最佳选择,而对这一经济形式的立法是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保证.我国作为在这一项法律建立相对滞后的发展中国家,推进循环经济,必须完善循环经济法律体制.  相似文献   

18.
工业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走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自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化在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促使发达国家的经济经历了"三连跳"即从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为国家经济发展积累了重要物质基础,储备了专业人才,开拓了发展空间。受劳动力素质、资本、区位、国家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工业集聚在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发展水平比较低。因此,有必要对我国落后地区工业化发展进行研究,指明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落后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西部的企业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支持下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但与东部地区企业的发展相比,西部的企业在很多方面仍然有很大的差距。本文主要结合当前我国经济改革和全球经济发展的国内外环境,谈谈我国西部企业面临的金融风险以及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20.
刘超 《决策探索》2006,(10):20-21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而循环经济为缓和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尖锐冲突提供了条解决途径.循环经济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与资源的有机结合,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是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