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报编辑工作的高标准、高强度、隐蔽性、创新性,都要求编辑应该具有成长型心智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积极获取有利于工作和自我成长的资源和信息,才能拥有顽强的意志去克服职业倦怠等问题,从而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2.
青年职业倦怠成因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简要分析国内外关于职业倦怠问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三个观点:一、职业倦怠是人们在工作领域反应环境综合压力的一种方式。它的初始表现延续人类的进化机能,具有选择性适应意义。二、青年个体长期陷于职业倦怠,则有病态之虞。病态职业倦怠不仅危及青年个体的心理健康,而且影响团体工作效能。三、缓解青年职业倦怠,企业的努力是必要的,但关键在于个体努力消弭价值认知上的冲突。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关于职业倦怠的研究已经成为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关注热点。而警察日常工作中听面临的高负荷、高压力、高应激性,使警察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危群体之一。已有相关的研究表明我国警察的职业倦怠现象比较严重。职业倦怠不仅直接影响警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4.
警察长期处于“三高”工作环境下身心俱疲,不能有效解决工作压力,从而形成职业倦怠。它主要表现在生理耗损、情感衰竭、认知偏差和人格解体四个方面。本文作者从工作、个人和社会支持三个方面分析了职业倦怠的原因并阐述了警察职业倦怠的影响,最后时警察职业倦怠的预防和干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职业倦怠是人们在紧张和繁忙的工作之中由于受环境、情感等内外因素影响而出现的一种身心不适、心理衰竭、情感封闭和亚健康状态。有研究表明,职业倦怠现象特别容易发生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由于护士是一种典型的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所以护士一直是职业倦怠研究中重点关注的职业人群之一。目前针对护士职业倦怠问题以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居多,应对策略的研究很少。  相似文献   

6.
梁伟玲 《职业》2013,(29):38-39
在现代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中职教师因职业压力引发的职业倦怠渐呈蔓延态势。职业倦怠不仅严重影响中职教师的身心健康,降低教师的工作信心和热情,也将引发教学质量下降,最终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有效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必将会对整个职教事业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主要阐述了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感产生的根源,提出了有效缓解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感的心理调适方法及其积极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内高校越来越重视辅导员职业素质的提高,但是对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的心理感受以及职业倦怠行为的关注度还不够。辅导员队伍如果出现职业倦怠,将影响学生教育管理的效果和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研究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现状,探讨预防职业倦怠的对策,将有助于提升辅导员工作效能。  相似文献   

8.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直接影响我国高校的有序发展。笔者通过研读国内外与"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相关文献,通过总结与分析,从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入手,探讨该群体职业倦怠的原因,并与高校工作实际相结合,提出缓解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先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进行简析,然后在职业特点和工作负荷方面,对造成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因素进行总结,进而在减轻工作负荷、完善考核制度等相关基础上,详细分析与阐述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管理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0.
黄珍 《职业》2006,(11):14
先看一组调查数据;刚工作的职业倦怠率为46.6%;工作1年为44.7%;工作4年的为43.7%.工作5年后,职业倦怠率大幅降低.虽然随着工作阅历的提高职业倦怠的可能性越来越少,但也有特殊的高发期,向阳生涯CCDM职业规划师对大量咨询客户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在职业生涯发展中,主要有三个职业倦怠高发期.  相似文献   

11.
郑爱剑 《现代妇女》2014,(9):272-272
随着我国新闻媒体事业的不断发展,新闻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新闻媒体工作给从业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当长期的压力得不到纾解,职业倦怠便不可避免。职业倦怠其实是现代社会的一种职业疾病,由于职业压力,人们感觉自己的身体和心理被耗干、被燃尽,进而降低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本文对媒体从业者的职业倦怠原因及危害进行了分析,并探索了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减轻媒体从业者职业倦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辅导员职业倦怠根源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职业倦怠”又称“职业衰竭”、“职业桔竭”。“职业倦怠”一词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登伯格在1974年提出,用以描述助人行业的从业人员因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而导致的一种疲惫不堪的心理状态。据中国人力资源网组织的“中国‘职业倦怠指数’调查”表明.有70%以上的被调查者处于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状态。嘶究表明:从职业类别来看,教师是职业倦怠的易发群体。高校学生辅导员作为教师中一支特殊的队伍.因其特殊的职业要求、巨大的社会责任以及较高的公众期盼,辅导员队伍职业倦怠的现象凸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发展。本文从辅导员工作特性本身出发。初步分析了辅导员职业工作特性导致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原因,并对如何干预、缓解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对策进行了讨论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姜馨 《现代交际》2010,(8):30-30
本文分析了图书馆人员职业倦怠形成的原因,指出了人本管理能有效地消除和抑制馆员职业倦怠的同时,提出了馆员职业倦怠的若干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也是关系到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力量。然而越来越多的高校辅导员出现职业倦怠现象,这已成为辅导员队伍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笔者结合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情况及出现的职业倦怠现象,分析职业倦怠形成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教师生活体验是就是在学校工作、生活的直观反映.它标志着教师对本职业、本岗位的认可程度,影响着教师的工作热情、教学质量,甚至一个学校的发展前途。教师的职业倦怠将极大阻碍教师自身价值的实现,影响教师的幸福指数,使教师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群体性的职业倦怠将直接关乎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能否尽可能“去倦怠”成为关涉学校能否健康发展的一大关键。  相似文献   

16.
职业倦怠经常困扰以人为服务对象的工作领域的工作人员,高校教学秘书的工作由于经常要与领导、教师、学生、家长打交道,在实际工作中容易造成因工作压力而紧张的情况,同时相比教师,其职业声望和工作待遇偏低等现实状态,容易使高校教学秘书产生职业倦怠。因此,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提高教学秘书的职业幸福感,提升自我价值感,以缓解职业倦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刘艺聪  李倩倩 《职业》2010,(2):23-23
越来越多的职场人一上班,就开始无精打采、蔫蔫不语,仿佛连续熬了好几个通宵一样。疲惫萎靡,无精打采,职业倦怠,成了很多人的工作常态。  相似文献   

18.
中国自古以来,教师就被赋予传承文化、培育人才的崇高使命。不少人有意无意把教师"超人化",教师自身的工作压力与工作强度越来越大;部分教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身心疲惫状态。探究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根源,寻找相应的对策以缓解职业倦怠,已成为教育界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旨在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对研究分析教师的职业倦怠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小学英语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研究对某市4所小学英语教师进行了职业倦怠的问卷调查,分析其结果,提出构建一个以职业倦怠为核心,社会及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教师为三个层面,组织因素和个人因素为前因变量,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和教学效果为后果变量的小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干预模型。  相似文献   

20.
陈淮 《职业》2002,(9):31-32
编辑是时下许多年轻人向往并乐于从事的一个职业———跻身于白领阶层、相对自由及个性化的工作特点、拥有判定他人文字生命的特殊权利等等优势,使之在职业排行榜上一直处于热门与前列的位置,据2001年某权威机构的统计,编辑与保险经纪人等列在最有社会地位、最受欢迎的职业中;但从相反的角度看,也有人认为编辑职业缺乏原创性和挑战性,没有想像中的那样自由,只不过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而已,因而其吸引力在实际中大打折扣,并且不需要什么特殊的素质。两种看法孰是孰非,笔者试图在此做一番辨析。编辑,通常是指策划选题、开掘作者、审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