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用实证研究方法基于中国上市公司2001年到2005年间的经验数据,分析了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上市公司业绩的关系,发现机构投资者既是"价值发现者"也是"价值创造者",机构投资者对提升公司业绩、改善公司治理等有积极意义,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我们针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现状提出了我们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2003—2019年持有A股上市公司股票为样本,基于投资组合视角研究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意愿受到投资组合影响,监督型机构投资者不会显著增加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相反,非监督型机构投资者会显著增加企业股价崩盘风险。影响机制检验显示,非监督型机构投资者通过增加信息不对称程度加剧了股价崩盘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相比于其他企业,非国有和公司治理水平低的企业中非监督型机构投资者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加剧作用更为显著。以投资组合为研究起点,探讨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对股价崩盘风险的非对称影响,为证监会引导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治理、降低股价崩盘风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机构投资者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不但热衷于资本的运作和利润的追逐,而且也注重公司社会责任的承担和商业与社会关系的改善.但是,近年来的研究并没有能够系统地分析是何种动机驱动机构投资者积极关注并促进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而这却是研究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实践中的角色与作用不可逾越的重要课题.对于这个课题的研究,西方学者基于商业伦理和组织心理学研究而提出的三重动机分析模型可作为一种有效的研究平台,英国公司治理环境下的机构投资者的表现可作为研究例证,用以分析和阐释机构投资者积极促进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真实原因.分析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是在手段性动机、相关性动机和道德性动机的共同驱动下积极促进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我国资本市场特有的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为研究载体,考察了公司违规曝光后管理层在平台上与投资者的互动沟通行为及其经济后果。研究发现:公司违规曝光后,管理层与投资者互动沟通的积极性提高,这有助于修复违规对投资者信任及公司价值造成的破坏;违规事件严重性、外部信息环境、管理层利益动机均会影响企业的社交媒体互动沟通决策。本文充实了公司社交媒体使用行为与投资者信任的相关研究,为互联网时代我国资本市场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5.
作为独立于管理层与股东之外的第三方力量,机构投资者在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方面一直被国内外学者和政府监管部门寄予厚望。然而,目前公司治理领域有关机构投资者治理角色研究尚存在有效监督、无效监督、战略合谋三种争论。为回答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究竟发挥何种作用的问题,文章以企业两类代理成本为切入点,从投资组合角度重新审视了机构投资者的治理行为,并结合不同内外情境解释了其参与治理行为的权变观点。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有限注意理论,利用2013-2017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通过定义监督型机构投资者,从投资组合权重与投资组合集中度两个维度,采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机构投资者对公司两类代理成本的影响,并运用工具变量法对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同时结合公司内外不同情境,借助分样本检验辩证分析了机构投资者的治理行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投资组合作为机构投资者分散风险的投资行为模式,在参与治理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双刃剑"效应,监督型机构投资者与投资组合集中度在降低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第二类代理成本的同时,却以提升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第一类代理成本为代价。进一步从外部市场环境与内部高管、控股股东三个方面,发现机构投资者在不同情境下的治理行为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在欠发达地区与存在强权高管的上市公司内,机构投资者加剧第一类代理成本的现象表现得更为明显;而公司内支持型控股股东的存在,则会加强机构投资者对第二类代理成本的抑制作用。上述研究运用权变的观点,实现了从以往关注机构投资者"持股数量"向"投资组合集中度"研究的创新性转变,在丰富机构投资者研究视角的同时,为以权变观点看待机构投资者治理行为的合理性提供依据。研究一方面能够帮助上市公司通过引入监督型机构投资者进行管理创新,提升其治理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也为证监会创新监管模式,运用权变的观点充分认识机构投资者的治理行为,制定分类引导异质机构投资者的相关文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培育机构投资者是建设高质量资本市场的重点,对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优化企业资源配置起着关键作用。基于2010—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样本,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出发,考察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劳动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显著提高企业劳动投资效率,具体表现为机构投资者持股抑制了雇佣冗余,缓解了雇佣不足和解雇过度。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两类代理成本的降低和融资约束的缓解是机构投资者提高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重要机制。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劳动投资效率的影响更显著,劳动密集度则对两者关系无显著影响。因而,吸引优质机构投资者、健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和加强市场化建设是提高企业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研究选取沪深300指数成分股作为样本,考察了2016—2020年东方财富股吧中发帖信息包含的投资者情绪对于股价信息含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投资者情绪与股价信息含量呈正向关系,当分析师跟踪数量、新闻数量和研报数量越多时,投资者情绪对股价信息含量的影响越弱;另外,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对投资者情绪与股价信息含量之间的关系不产生影响,而合格境外投资者持股会减弱投资者情绪对股价信息含量的影响程度;进一步地,研究从信息渠道和公司治理渠道两个方面对投资者情绪与股价信息含量之间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发现盈余管理水平越高、公司治理越弱,投资者情绪对股价信息含量的影响越显著。该研究为投资者情绪、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研究和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8.
9.
学术界关于内部人交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内部人交易的限制方面,而对内部人交易激励效应的讨论则鲜有涉及。基于2012年12月4日“八项规定”出台所构建的外生事件,选用2010—2015年相关数据研究发现:“八项规定”实施后,国有企业高管由于薪酬水平与在职消费受到限制,其内部人交易的获利能力显著增加,并且上述现象更多地集中于地方国有企业和东部地区国有企业。进一步研究显示,内部人交易获利能力上升的情况主要存在于分析师跟踪数较少、基金持股比例较高和合格境外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的上市公司中,这表明分析师跟踪及境外投资者持股存在市场监督效应,可以抑制内部人交易获利的增长。研究结论表明,关注内部人交易的自我激励效应、发挥市场监督作用是严格控制内部人交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美国样本中公司治理的监督和激励对探索和利用的平衡效应有促进作用,中国样本中激励对平衡效应有正向作用,但监督却有负向作用,即监督越高,探索和利用越不平衡。中美两国的监督和激励对结合效应的作用都不明显|在美国,探索行为和利用行为的平衡效应和乘积效应都正向影响长短期绩效,而在中国,探索行为和利用行为的平衡效应正向影响长短期绩效,但乘积效应只影响短期绩效而对长期绩效没有影响。探索和利用的平衡效应在公司治理和长短期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部分得到验证,而两者结合效应的中介作用没有得到验证。研究结论拓展了关于组织二元性前因的研究,同时也提供了中美公司行为差异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1.
早前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概念框架、影响因素及公司治理失效案例方面,缺乏重点考察股权制衡这一因素对内部控制的作用机理。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基础,不同的股权结构决定了不同的企业治理结构,最终决定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相对股权分散和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股权制衡可优化公司内部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