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法存在着以国家为主体、以国家利益为本位的传统。但是,由于20世纪以后出现的经济大规模跨国交往、国际危机与问题以及人权国际体制所带来的全球化趋势,国际法正在从“国本主义”走向“人本主义”。当前的国际法不仅已经出现了大量的人本主义规范,而且逐渐在整体上以人类利益和可持续发展作为价值取向。国际法的人本主义是实现国际法治的重要前提之一。  相似文献   

2.
现代国际法的性质和体系问题,是从事于国际法研究的科学研究工作者所首先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我编写国际法教科书第一章“导论”,提出这一问题作为重点研究,经过同志们提供意见,有了进一步的心得和体会,现在根据体会所得,先就国际法的性质问题,写成本文,旨在抛磚引玉,期待对此问题有兴趣的同志们来共同研究。  相似文献   

3.
关于国际法的体系问题,在我国的法学者中间存在几种不同的看法。丘日庆认为现在存在共同的国际法和社会主义国际法两种体系,前者调整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及资本主义国家相互间的国际关系,后者调整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国际关系。周子亚认为现在只存在共同的国际法体系,社会主义的国际法体系尚是萌芽。林欣在“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国际法体系”(“教学与研究”1958年第1期)一文中则反对有共同国际法体系,他认为只有社会主义的和资本主义的国际法体系。上海国际法学者为此于二月十五日与二十三日两次集会就上述不同论点展开争论。参与座谈者绝大部分都不同意林欣的看法,认为这是抹煞事实。周子亚自己修正了他过去认为社会主义国际法体系尚未形成的见解而同意了丘日庆的论点。争论的焦点主要是在资本主义国际法体系是否存在的问题上。  相似文献   

4.
鲁涛 《云梦学刊》2012,33(1):105-105
《摄影创作研究》于2011年12月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为曾晓剑。该书共计9章.实际上包括4个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的有机的组成部分。这4个部分依次是:其第一章“摄影创作概述”、第二章“摄影创作与传播的主客体”、第三章“摄影创作与传播的本质”共3章,可以看作是全书的第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蔡从燕 《中国社会科学》2023,(1):24-43+204-205
近年来,一些国家主张“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但是,这些国家并未明确“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所指“规则”系指“国际法”并据此阐述其关于国际秩序的规则观。事实上,这些国家实施的一系列法律实践表明,其很大程度上追求的是国内法凌驾于国际法,区域国际法凌驾于普遍国际法以及将国际法泛政治化的规则观。这种规则观损害了国际法在国际秩序中的作用,违背了完善全球治理和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时代要求。为纠正这些国家经由主张“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追求的规则观,中国主张“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体现的规则观是,确认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和核心的国际法是调整国际关系的权威规则体系,同时不排除不违反国际法的其他规则在国际秩序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关于“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设想与实践,不仅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国家学说,而且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法学理论。“一国两制”为法学研究提出了新的理论课题,法学界有必要就其法的阶级性问题进行研究。 “一国两制”的法律问题,包括国际法问题和国内法问题两部分。国际法问题,主要是中英两国政府关于处理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和中葡两国政府关于处理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涉及的中英、中葡之间的关系问题,是中英、中葡政府达成的协议,是两国统治阶级的共同意志。本文主要探讨国内法的阶级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现代国际法的人本化发展趋势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人本化既是应然国际法的一种新的理念和价值取向,又越来越突出地体现于实在国际法之中。现代国际法一方面注重建立和完善国家间共处与合作的和平与发展秩序,另一方面又致力于确立和维护“以个人为本”和“以人类为本”的人本秩序。国际法的这种人本化现象丰富了国际法的内容:不仅促进一些经典的国际法部门与时俱进,还直接催生了一系列国际法的新分支。同时,它也冲击着国际法上权利与义务构建的基础———对等原则。诚然,没有国家间的条约和各国认可的国际习惯,不可能有国际法的人本化现象;没有国家间的合作,国际法的人本价值无论多么崇高,也不能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8.
全书分四个部分共23章。第一部分“语言”从而向对象的角度讲解了C 的相关语言知识。第二部分“技术”介绍了许多实用的工业强度的编程技术,如清理、隐藏实现细节、资源管理、重载运算符等技术。第三部分“Windows”探讨了编写和维护Windows应用程序的相关知识,是该书的特色部分。第四部分“知识扩展”在以前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软件设计策略、团队协作开发、平台移植等内容进行简单介绍。附录A提供了第一部分内容中练习的答案。附录B介绍了隔务处理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9.
鲁涛 《云梦学刊》2012,33(1):148-148
《农村抵押与农村金融立法问题》于2011年12月由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为左平良,该书共分七章。第一章至第六章集中探讨农地抵押立法问题,第七章是探讨与农地抵押和农村金融立法有关的几个问题。每一章分别由一至三篇相对独立的论文组成。该书涉及“农地”、“农地权利”、“农地抵押”、  相似文献   

10.
“小岛屿国家气候变化与国际法委员会”向联合国海洋法法庭发起气候咨询案,意图利用法庭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十二部分海洋环境保护和保全义务的解释,要求缔约国承担责任以保护和保全受气候变化损害影响的海洋环境。海洋法法庭气候咨询案之所以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是因其将气候变化议题纳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十二部分项下,未来可能利用该公约第十五部分的强制争端解决程序裁决争议,弥补《巴黎协定》的治理机制不足。但是,海洋法法庭的咨询管辖权、气候咨询案的咨询主体、授予法庭管辖权的“协议”都存在重大争议。同时,我们需要警惕其可能产生的“溢出效应”,即海洋法法庭对咨询管辖权的滥用和南海周边国家可能借助气候咨询案挑起新一轮“南海争端”。  相似文献   

11.
黄瑶 《学术研究》2002,81(4):66-73
被誉为“当代国际法的基石”的《联合国宪章》第2(4)条 ,其所保护的价值之一是国家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本文从法理分析和实证考察角度 ,对“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两个术语的解释和适用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2.
《云梦学刊》2013,(4):115-115
《如何走上大学讲台——青年教师提高讲课能力的途径与方法研究》(宋德发著)于2013年5月由湘潭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十六章,分别为第一章态度:该怎样面对讲课;第二章观念:什么是好的讲课;第三章访谈:与名师面对面;第四章模仿:与名师背对背;第五章科研:解决两大问题;第六章讲稿:为表演准备好剧本;第七章磨课:痛并快乐着;第八章导入:“从哪里开始”;第九章幽默:  相似文献   

13.
王家胤 《理论界》2014,(1):154-158
朝鲜的三次核试验一直以来遭到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但是从国际法角度,朝鲜的核试验行为是否违反了国际法,一直以来在国际法学界备受争议。从国际条约、国际习惯、国际法判例等国际法渊源进行探讨,很难确定朝鲜核试验的违法性。但联合国安理会针对朝鲜的核试验行为在《联合国宪章》第7章项下,为"维持国际和平和安全"作出的决议是有法律约束力的,因此,朝鲜有义务遵守安理会的决议,朝鲜的核试验行为是违反国际法的。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哲学的历史发展》(雍涛著)一书,已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是武汉大学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组织一批专家撰写、出版的《毛泽东思想研究丛书》之一。全书27.6万字,共8章。第1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与青年毛泽东世界观的转变”;第2章为“中国革命运动的兴起和毛泽东哲学的萌芽”;第3章为“中国革命特殊道路的探索和毛泽东哲学的形成”;第4章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与毛泽东哲学的多方面展开”;第5章为“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决战与毛泽东哲学的进一步展开”;第6章为“从新  相似文献   

15.
胡传胜 《中国学术》2000,(2):298-302
本书是作者三卷本《技术与时间》的第一卷。作者使用的是萨特、哈贝马斯等欧洲大陆哲学家惯常使用的批判一重建的论述方法,在批判性地回顾学术史的同时,展开自己的思想。全书共分两部分(各分三章),第一部分“人的发明”,为技术史理论考察,分析西蒙栋、吉尔、卢梭、  相似文献   

16.
赵振华 《理论界》2006,(11):194-195
自9·11恐怖袭击之后,美国开展了一系列的针对国际恐怖主义的反恐战争,并成功地运用了“先发制人”军事战略推翻了伊拉克政权,这一行为在国际社会引起了极大争议,对国际法律秩序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作为“先发制人”军事战略的国际法依据,国家自卫权有其严格的行使条件,因此,只有在对国家自卫权进行法律分析后,才能清晰认识美国“先发制人”军事战略的实质和违法之处,从而对这一战略给现行国际法造成的影响进行反思,最终更好地把握未来国际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试论全球化对国家主权的主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作为目前国际上的一种主要潮流 ,导致了国际法中国家主权在全球化浪潮下的部分让渡以及新的国际法问题的产生。同时 ,在全球化的国际体制下非国家行为体作用的加强 ,也使得传统的以国家为研究中心的国际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认识和应对全球化 ,并尽量充分地实现国家经济主权 ,维护自身应有权利 ,是摆在发展中国家之中一员的中国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法的发展,主要是在海洋空间方面,特别是海洋法,发展得尤其快。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所拟就待签订的《海洋法公约草案》(即非正式协商案文。以下简称“公约草案”),共分十七部分,三百二十条、八个附件,其规定的详尽,范围的广泛,远非其它国际文件所能比拟。这次海洋法会议,历时已达八载,自1973年12月开  相似文献   

19.
张相君 《学术界》2007,4(2):262-269
作为“软法”的国际法,是否能够成为运送正义的有效渠道,一直颇受质疑和争论。近年来,美国的单边主义又再次强烈地冲击了国际法上的正义图景。道德是正义的来源和支撑。在国内法中,法律和道德紧密相关,并有国家保证正义德性的实现;在国际法中,法律和道德松散无涉,国家以利益为行动指南,先天缺乏道德上的行为能力。在国家利益中心主义的单维度思考模式下,正义图景的实现可望而不可及。但是,国家间的共同根本性利益可以铸就国际社会的共同道德底线。对道德底线的维护,就是对国际法上不正义的消灭,如此,可以在现有的条件下接近正义。  相似文献   

20.
目前几种主要的关于中国哲学和朱熹哲学研究的著作,大致都认为朱熹“理一分殊”如同佛教华严宗的“一多相摄”和禅宗的“月印万川”,把整体与部分、一与多等同起来,是相对主义诡辩论,或指责说“理一”既可“分殊”又岂能“理一”,所以是自相矛盾的“怪论”。那些作者又都把“理一分殊”作为朱熹哲学体系中的一般命题对待。我认为,这些都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