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试婚并非只是现代婚姻现象,还是世界不少民族都有过的古老婚俗,传统试婚风俗和现代试婚潮流都涉及到民族文化问题。中国新时期以来的试婚题材小说,以虚构方式描述了中国当下隐形状态的试婚现象。现实中的“试婚潮”虽然可以成为试婚题材小说的客观依据,但评判它们不能采取道德主义的简单批判。以民族婚俗作为历史参照,从民族婚俗和现代道德来解读试婚题材小说,以此审视试婚题材小说的价值取向,中国新时期试婚题材小说的大量出现,体现了当代人对终极追求与永恒幸福家庭信念丧失的焦虑,显示了人们对爱情婚姻、稳固家庭的理想的怀疑。  相似文献   

2.
从古代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与婚姻制度有关的各种文化习俗、道德义务、财产继承制度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以苗族社会婚姻制度的变迁为线索,分析这一制度与苗族社会的交换体系和财产权的关系时,可以看到苗族的婚姻制度在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过程中,很大程度地浸入了外来文化和市场经济的特点,从而促使了苗族社会的礼物交换体系与...  相似文献   

3.
苗族古歌为苗族古代经典,作为无文字社会的口传经典不同于文字的经典叙事,苗族古歌具有民众性、日常性和表演性。清水江流域苗族古歌不仅反映了清水江苗族的祖先记忆、族群历史,而且是苗族生活的指导性原则,其“开亲歌”和“苗族贾理”即为苗族伦理观和社会规约的经典性口传文本。清水江流域苗族古歌主要从苗族的家与家族、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和人与人的社会伦理、社会规约等方面规范着苗人的日常生活和行为准则,并模塑清水江苗族的经济社会结构。现代化以来苗族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型带来了苗族伦理观与社会规约的变化,苗族行为准则的“文本”开始由口传经典转化为国家法律与制度,苗族古歌也从“日常生活”状态转化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本”形式。  相似文献   

4.
苗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兄弟民族,现有三百八十多万人。分布在贵州、云南、湖南、广西、四川、广东、湖北等七个省区。明朝在上述省区都曾建立过土司制度,有些地区的土司一直延续到清末明初,时经数百年,对苗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有相当的影响。对土司制度的研究也是研究苗族历史的重要问题之一。苗族分布地区广,各个苗族地区的土司制度又具有其不同特点。湘西苗族地区除筸子坪长官司廖彪、吴毕郎等长官是苗族外,永顺宣慰司和保靖  相似文献   

5.
议榔制,是苗族社会管理的原始制度,它所体现的苗族朴素的民主管理意识,是人类社会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研究议榔制这一社会管理制度,分析其内在的民主管理原则的内涵,正确认识苗族这一古老的社会管理思想的进步性、局限性,不但对于了解苗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于搞好社会主义国家的行政管理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试谈融水苗族“埋岩”贺明辉苗族“埋岩”,苗语叫做“依直”,属苗族治理社会的款规。在融水、城步、靖州、绥宁一带称为埋岩,黔东南苗族叫议榔,湘西苗族称为合款,它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埋岩”的内容极为丰富,它既是古代苗族社会状况的真实写照,又曾是...  相似文献   

7.
通过贵州雷山县苗族居民礼仪交往和互惠实践的调查研究,本文对黔东南传统苗族社会的组织结构、婚姻交换制度、社会关系网络、互惠方式和人际关系等问题展开了人类学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苗族民间文学是苗族先民生活的再现,蕴藏着苗族古代社会发展的诸多信息,其中包括苗族传统文化。从历史的角度研究苗族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及价值。  相似文献   

9.
从汉籍/ 礼仪0含义的演变和苗族历史文化、 现存苗族民间礼仪事象等方面考察苗族民间礼仪制度的产生和形成。认为早期苗族民间礼仪形式是多样的,但礼仪形成为制度, 最早的是祭祀礼仪制度。  相似文献   

10.
《山西老年》2013,(7):8-9
曾几何时,"同居"这个词在很多人眼里带有一种贬义的含义,尤其在老年人眼里,它一直作为有违于传统道德的生活方式而受到谴责和鄙视。如今,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许多丧偶或离异老人竟也纷纷选择同居、试婚的生活方式。然而,在老人同居、试婚数量增加的背后,有着比年轻人更多的"难言之隐"  相似文献   

11.
对"试婚"同居的道德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试婚同居的理由虽然很充分,也有些许道理.尽管试婚同居不像婚外性行为那样受到人们较为强烈的道德指责,一些年轻人不仅普遍接受而且自愿埋单的人也越来越多,但我们应该看到,试婚不是一种理想的、合理的、真诚的两性关系,也不是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它对当事人是没有标签的伤害;对女人来说是一个尴尬、温柔的陷阱.试婚同居的后果尤其是同居期间财产的纠纷,也从一个方面告诉我们试婚同居不是婚姻的最佳替代.  相似文献   

12.
四川苗族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重视血缘家族教育和通过群众之间的交往进行的社会教育,近代教育相对滞后。苗族教育的发展与社会文化的现代化进程既有协调的一面又有不协调的一面。由口头传承的社会文化转向书面语言的学校教育,使苗族人民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传统传承方式与现代教育手段密切配合,是提高苗族人民的现代文化素质的唯一办法  相似文献   

13.
黔东南的雷公山地区是中国最集中的苗族聚居地方,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较好地保留了原始苗族习惯法文化。在雷公山地区的很多地方,历史上传承下来习惯法制度仍然发挥着重要的社会控制作用。反排寨当代的神判制度形式完备。这一制度之所以能够传承至今是因为其具有现代国家法律制度不能代替的解决民间纠纷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清水江流域苗族群体属于"平权"社会,但并没有实行"逃避农业"和"逃避的社会结构"。尽管有清水江市场的发展和移民的流动,但苗族以血缘、地域、姻亲网络等结群。清水江苗族群体的"开寨始祖崇拜"、"姑舅交换婚"、"鬼蛊指控"等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分类体系,然而这样的分类体系并不是"等级"的,其实质在于以"差序"的形式维护"平权",并以集体民主决策的议榔制度给予保障。  相似文献   

15.
绥宁苗族龙灯会及其社会功能浅析龙运荣位于湘西南巫水中游的绥宁县,旧时有“苗疆要区”之称,历代为苗民族繁衍生息之地。在绥宁苗族传统文化中,龙灯会是一朵摧灿的奇葩。龙灯会流行于各地,体现了苗族人民对龙的崇拜和喜爱。本文拟就绥宁苗族龙灯会及其社会功能发表自...  相似文献   

16.
苗族是我国南部分布最广的民族之一,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尤其以服饰文化最有特色。苗族服饰款式繁多,工艺精湛,绚丽多姿。它蕴藏了浓郁的民族文化内涵,记载了苗族社会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摘要]村寨树作为黔东南苗族古村落相伴而生的聚落要素,在苗族古村落发展中承担着固土缚石、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御寒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精神、示引、评判、议事等社会功能,是苗族村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黔东南地区苗族习惯法与国家法并存交融之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东南地区苗族习惯法是该地区苗族社会民间维护社会秩序进行社会管理的强制性准法律规范。承认苗族习惯法在黔东南地区苗族社会的存在,说明我国在思想多元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苗族习惯法与国家法是并存与交融的。因此,正确对待黔东南地区苗族习惯法的精华和存在问题,力图寻找苗族习惯法传统与现代法治进程的结合点,从立法、司法、执法等方面处理好国家制定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关系。是我国现代法治建设中应引起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试论苗族服饰花纹图案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等服饰以其绚丽多姿、工艺精美而获得世人赞誉。苗族的服饰美,又集中地体现在花纹图案上。这些花纹图案大多绣织于衣服最引人注目和最容易磨损的部位。既增强衣服的耐磨性,起到保护的作用,又增强服饰的装饰性,使人得到美的感受。从审美角度看,这些花纹图案反映了苗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从艺术角度看,凝聚着苗族民间艺术智慧的结晶;从社会发展角度看,记录了苗族人民悠久的历史文化。这些花纹图案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对研究苗族的文化艺术有着重要的意义。一、花纹图案的色彩色彩是生活的音符,…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历史比较法对黔东南苗族社区社会文化变迁进行了综合研究,并明确指出,黔东南苗族社区目前呈现出复兴与发展的变迁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