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裔作家以其独特的双重身份往往在作品中不仅书写中国,同时也直接或间接地构建异国的形象.美籍华裔黎锦扬在《花鼓歌》中以其自身的经历并结合想象与观察构建了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美国形象.在形象塑造的背后却是"自我"与"他者"的冲突,这一冲突本身是特定时代华裔作家对美国、美国文化的心理反应.  相似文献   

2.
论"反叛"犹太传统的美国当代作家菲力普·罗思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罗思是一直活跃在文坛的美国犹太文学代表作家。但是,美国主流文学并不认为他是个具有强烈的犹太意识倾向的作家,原因就在于他的作品所表露出来的"反叛"精神,而这种所谓的"反叛"却是所有犹太作家面对"同化"或实现"美国梦"的困惑,也是他们从少数话语的角度对自己的特殊身份和品质的确认。  相似文献   

3.
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代表作《女勇士》展现了为传统男权所压迫的中国传统女性、为美国霸权文化所压迫的二代华裔移民女性和作者理想的美国华裔女性三类人物的命运,在男性话语和欧美话语双重压迫下以"错位的自我"进行妥协与让步,最终自我建构了理想的美国华裔女性的女勇士形象。  相似文献   

4.
民族文化是以民族、国家为根本框架的,具有地理上的意义。华裔己步出原有的民族国家体系而生活于美国,但“依母脐带”仍然使其存续原有的母体文化,长期生活于美国又使其适应干美国文化,而美国又是一个移民国家,因此华裔们身上具有多文化性。世界正处于全球性的文化转型期,作为中国人文学中一个独具魅力的群体,美籍华裔女作家作品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其深远的文化意义。华裔美国女作家通过文学作品来表达他们的身份认同与艺术追求。无论他们是崇尚“美国化”,还是回归中国的传统文化,其作品中随处可见身处“世界之间”的华裔美国人面对“身份”问题时弃婴般的痛苦挣扎。为此,他们竭力重塑华裔美国人历史,构建华裔美国人光辉美好的未来。他们的作品对于华裔美国人重新认识自己的祖先、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华裔作家赵健秀(Frank Chin)在其后现代小说《杜老鸭》(Donald Duk)中,艺术地移植了儒学的"天命观",并以此为伦理基础塑造杜老鸭这个崇尚血性和复仇的华裔文化英雄形象。本文借鉴萨义德的旅行理论,分析儒家的"天命观"思想如何随中国经典"旅行"到美国,并在美国东方主义的历史语境下,如何成为赵健秀在小说中阐释为其反叛伦理的基础,并以此重构他心目中理想的华裔身份和形象。  相似文献   

6.
从"流散"的视角重新审视华裔美国作家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归属问题。华裔作家具有双重身份、双重意识,作品中使用的中国文化符号也有别于中国本土文化符号的意义。以三位著名华裔美国作家及其作品为例,阐释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归属问题可知,中国文化在华裔作品中更多地是一种象征着中国文化的文化符号,而不代表传统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念,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体现出双重文化身份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美国华裔戏剧是美国华裔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以来,优秀的美国华裔剧作家不断涌现,他们的戏剧作品成为华裔族群表达心声,争取权益的重要载体,极大地丰富了美国华裔文学。华裔剧作家黄哲伦在戏剧创作上取得了惊人的成功,被称为美国戏剧最杰出的声音之一,更被推崇为华裔乃至亚裔群体的代言人。黄哲伦创作力旺盛,他的创作生涯贯穿了华裔戏剧发展的整个三大浪潮,并且他的作品主题更是典型体现了三大浪潮的戏剧主题变化。由此从分析黄哲伦系列作品的主题变化来一窥华裔戏剧发展脉络无疑是个新鲜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美国非裔与华裔女性作品既叙述了母亲代表的民族传统文化与女儿崇尚的美国现代文化之间的冲突,又塑造了具有女性主体意识、敢于挑战霸权统治、追求女性独立的母女形象。文章通过美国非裔与华裔女性作品中母女关系的互文性解读,以全新视角诠释少数族裔女性在种族、性别、文化歧视下的母爱情结,以及母女间的怨恨、疏离、残忍关系。同时,揭示了母女经历冲突走向融合,表达了共同的主题:非裔与华裔女性只有认同自我民族文化身份,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母女携手汲取多元文化的精华,才能完成女性主体认同的建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比较文学研究的角度出发,以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汤亭亭的作品为例,将"中国文化"为主轴,论述华裔作家作品中的中国文化因素在被美国文化所接受的同时,也对中国文化进行了改写,重构,甚至误读,使得中国文化在美国这块土地上衍生发展,创造出了全新的美国华裔文化。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末,华裔美国文学开始跻身美国文学圈。华裔美国文学作品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又具有独特的美国经验。而早期华裔美国文学作品的母题主要是尽可能真实反映中国形象,借此消除美国社会对华人的误解,渴望美国白人理解、尊重华人。文章以华裔美国文学作家李恩富、容闳和水仙花的作品为例,从历史视角分析其中"重教"、"游子"、"报国"以及"和"等母题及其所塑造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