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马克思世界观的发展过程中,有没有一个“费尔巴哈派”阶段呢?流行的看法是:马克思从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出发,经过费尔巴哈哲学的影响而转向唯物主义,但不是转向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而是转向新的、辩证的和历史的唯物主义。即,承认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世界观发展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承认了费尔巴哈是黑格尔与马克思(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马克思)之间的中间环节,但是,否认马克思世界观发展过程中有一个费尔巴哈唯物主义阶段的存在。近来则有人连费尔巴哈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的科学世界观和黑格尔哲学之间的中间环节这一点也否认了。我们发现,上述观点与马克思世界观发展的实际进程并不完全符合,在马克思世界观发展的实际进程中,确是存在着一个“费尔巴哈派”阶段。  相似文献   

2.
商逾 《东岳论丛》2002,23(5):70-72
马克思的法哲学观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 ,马克思正是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 ,从黑格尔唯心主义法哲学出发 ,以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法哲学为中间环节 ,凸现了新唯物主义法哲学研究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3.
<正> 一、问题的提出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前后,在黑格尔学派的解体过程中,费尔巴哈从1836年就开始了对黑格尔唯心主义的批判,他于1841年发表了《基督教的本质》一书。这部著作的问世,标志着费尔巴哈同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彻底决裂,它对于德国哲学的解放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在某些方面成了黑格尔哲学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中间环节”。但是,费尔巴哈在完成了自己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论证之后,却停止了前进的脚步,被“1848年的革命”挤到了后台。马克思和恩格斯适应欧洲“风暴和革命时期”的需要,以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为“中间环节”,吸收了当时科学的最新成就,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开辟了哲学发展的新时代。人们不禁要问,在青年时代的费尔巴哈、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曾经存在过某些相同或相似之处,如他们共同生活在普鲁士王朝的统治下,都曾信仰过黑格尔主义,但又都不是坚定的黑格尔  相似文献   

4.
对马克思哲学与黑格尔的关系,通常认为费尔巴哈是黑格尔和马克思之间的桥梁,甚至说没有费尔巴哈的感性唯物主义,就没有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应该说费尔巴哈以人本主义批判基督教,以感性唯物论改造黑格尔哲学对马克思是有启发。青年黑格尔学派许多成员都试图改造黑格尔哲学,惟有马克思将黑格尔哲学的理论与实践、思维与存在倒立的关系纠正过来。马克思以普罗米修斯的自白为哲学宣言,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外化世界提升为自然本质力量的实现——劳动创造世界;并以实践连接思维和存在,实现了超越黑格尔的哲学革命。与此同时,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感性唯物论以及青年黑格尔学派各种歪曲黑格尔哲学的思想展开批判,在论战中开辟实践哲学道路。问题在于达到形而上学巅峰的黑格尔哲学是否包含马克思创立实践唯物主义所需的思想元素?马克思是否与黑格尔决裂转向费尔巴哈?没有费尔巴哈是否就没有马克思哲学?通过比较青年马克思与费尔巴哈的文本,实践唯物主义的黑格尔哲学基础及路径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学术界普遍认为,“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是青年马克思世界观转变过程的中间环节”。按照这种观点,“青年马克思的世界观转变,是一个从黑格尔唯心主义转向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最后转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我们认为,这种“中间环节论”(与此相应的是“三阶段论”或“两次转变论”)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来源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时,通常的说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积极成果,主要是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即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即唯物论思想。这种观点是不够全面的。它忽略了法国古典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中的作用,也未能正确地表述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两个理论来源:一是法国古典唯物主义;一是德国古典辩证法。法国古典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脚点、出发点,是其“基质”;德国古典辩证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辩证法这一“灵魂”;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先驱。  相似文献   

7.
黑格尔掌握并且运用了高超的辩证法,构建他的哲学体系,使他成为哲学泰斗。但是,由于黑格尔所竭力坚持的哲学原则是唯心论,因此,黑格尔的“革命的方面被过分茂密的保守的方面所闷死[1](P214)。”费尔巴哈坚持和维护了唯物主义的哲学原则。但是,由于他的哲学方法是形而上学的。因此,费尔巴哈全盘否定了黑格尔,最后也否定了自己。列宁既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哲学原则,又坚持了辩证法这一科学的哲学方法,实现了唯物主义的哲学原则和辨证方法的高度统一,从而超越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可见,如果丧失正确的哲学原则,再高明的哲学方法也会被窒息;如果缺乏科学的哲学方法,再坚定的唯物主义原则也无法坚持到底。只有坚持唯物主义哲学原则和辨证方法高度统一,才能真正坚持真理,并使自己的哲学与时俱进、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8.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也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大厦的基石和支撑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大大地超越了黑格尔与费尔巴哈的哲学,就在于马克思运用辩证的实践观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与形而上学性,使哲学第一次成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完成了哲学史上的伟大的革命变革。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中 ,首先通过否定青年黑格尔派 ,揭露其仍然是思辨哲学的实质 ,确立了批判的任务 ;接着又肯定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立场 ,架起了批判的桥梁 ;而正是在此基础上 ,马克思开始了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建设性批判 ,实现了从黑格尔的实践唯心主义向作为新哲学观的实践唯物主义的过渡 ,并为后来建立完备的实践唯物主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一些同志力图用人本主义精神来解释和补充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不能不引起广大哲学工作者的关切与思考。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唯物主义历史观是从黑格尔哲学出发,经过费尔巴哈,最后才完成了在历史科学领域中的划时代的变革。一八四五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发展同时进入了创立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最后阶段,并且共同把批判的重点放在费尔巴哈哲学  相似文献   

11.
从列宁、邓小平和马克思本人的论述来看,马克思的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的新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马克思通过两次批判,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神秘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改造为辩证唯物主义。在改造旧唯物主义的过程中马克思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和唯物史观,所以辩证唯物主义包含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对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解,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离开辩证唯物主义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必然产生混乱。  相似文献   

12.
根据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自己的哲学的阐述,他是用改变世界的实践哲学代替了黑格尔以体系建构为特征的思辩哲学,这种哲学名叫“实践唯物主义”。笔者认为,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这种哲学观和特定的时代实践,特别是实践中心工作或任务相结合则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定形态。在和平发展的时代和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实践中,经济哲学必然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13.
根据马克思在Ⅸ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自己的哲学的阐述,他是用改变世界的实践哲学代替了黑格尔以体系建构为特征的思辩哲学,这种哲学名叫“实践唯物主义”。笔者认为,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这种哲学观和特定的时代实践,特别是实践中心工作或任务相结合则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定形态。在和平发展的时代和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实践中,经济哲学必然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革命世界观的理论形态,其产生必然以无产阶级发展成为一个具有高度的革命自觉性的阶级、能够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阶级使命从而能够形成革命世界观为根本条件。马克思在形成其哲学理论时批判地继承了以往哲学、特别是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哲学的优秀丰富遗产,而费尔巴哈哲学则是马克思得以有这种批判继承的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15.
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中一位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同时也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据此,某些同志认为这是完全退回到了十八世纪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旧立场。我们认为,这一认识是欠妥的。对于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没有采取扬弃的态度,这是他的一个重大缺陷。但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只是辩证法的一种形态,从逻辑上说,不能认为否定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就是否定了辩证法。在近代哲学史上,十八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因其机械性和形而上学的缺陷,而被德国辩证唯心主义,特别是黑格尔辩证唯心主义所取代,作为十八世纪唯物主义继承者的费尔巴哈,如果仍然停止在先前唯物主义机械论的水平上,没有丝毫前进,那么他能够战胜(当然未能彻底战胜)当时占着统治地位的黑格尔唯心主义,恢复唯物主义的王座吗?显然是不可能的。恩格斯曾经评价说,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不那么机械”。 (参见《马恩列斯论德国古典哲学》,第471页)《德意志意识形态》也指出,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相对于先前的唯物主义是前进了一步的,因而有着“巨大的优越性”。(同上书,第467页) 翻开费尔巴哈的哲学著作,我们可以发现,费尔巴哈的辩证法思想还是表现在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已走过了90余年的风雨征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90余年的发展中呈现出了色彩斑斓和丰富多彩的画卷,并产生了独特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大体上有三种主流形态,即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与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一种形态,它是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费尔巴哈哲学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和马克思的新发现(即唯物史观)三者之总和;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二种形态,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先驱进行艰难探索的理论成果;“实践唯物主义”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三种形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实践唯物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发展,这对繁荣和发展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7.
《费尔巴哈论》第四章是全书的核心部分。在这一章中,恩格斯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它所实现的哲学革命,概括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想,尤其是对历史唯物主义作了详尽的阐述。学习这一章,应掌握以下几个问题,重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和自然科学前提。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舒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决意按照现实世界(自然界和历史)的实际面貌来认识世界,反对任何唯…  相似文献   

18.
实践唯物主义与主体性哲学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以人为核心的主体性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着眼于德国古典哲学的研究,冲破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吸取了他的能动的实践观;同时又克服了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赋予人以社会实践的本性,从而确立了实践唯物主义这一新的理论视界。通过实践的对象性和非对象性活动阐明了人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从而实现了哲学主观上的飞跃  相似文献   

19.
费尔巴哈在黑格尔哲学批判和宗教批判的基础上,确立了自己的人本主义哲学.费尔巴哈以人本学唯物主义为主要特点的哲学并没有真正突破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从根本上看仍然属于解释世界的旧哲学.但是,费尔巴哈的哲学成果为马克思创立以改变世界为宗旨的新哲学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思想资源.正是在批判地继承费尔巴哈哲学的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以现实的人和人类为本体的历史辩证法.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和恩格斯不是天生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者,他们在政治上有一个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的过程,在哲学思想上也有一个转变的过程,这就是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经过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这个中间环节,到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两个过程是紧密联系,互相促进的。在哲学思想转变的过程中,有一个理论观点上的过渡问题,这就是“人——实践——唯物史观”。本文想探讨的,就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过程中在理论过渡上的一些关节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