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我们向语法学家们请教:“‘语法’一词的含义是什么?”他们有的会说:“‘语法’有两个意思:一个指语法本身,一个指语法书。比方说,‘你这话不合语法’,这是指语法本身。又如说,‘这是一本语法’,这是指讲语法的书。”也有的说:“人们有时侯用‘语法’这个名称代表语言的语法构造本身,有时候又用它代表语法学,因此有必要分清这两个概念。”这样,我们就可以认为“语法”一词可以有三种含义:一指语言的“语法规律本身”,它“是语言中客观存在的”;二指语法学,它  相似文献   

2.
《经传释词》在汉语语法学上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经传释词》的性质,学术界历来争论不已。大致说来有两派:一派认为《经传释词》是语法学专著,一派认为《经传释词》是训诂学著作,而我们认为《经传释词》按传统观念与分类属于训诂学,按现代语言学观点,它应属于语法学范畴。但不管依什么标准分类,《经传释词》在汉语语法学上的地位是不可抹煞的。一《经传释词》关于虚词的认识符合汉语发展的规律,在汉语语法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开拓意  相似文献   

3.
语音、词汇和语法是构成语言的三要素,以三者为研究对象,就分别形成了语言学中的语音学、词汇学和语法学这三门基础学科。我国研究语言的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不可能不注重语言组织法则的研究;但在我国的传统语言学中,只列文字、音韵、训诂三门,未列语法学。长期以来,一些学者也只承认我国古代只有零星的语法观念,而没有语法学,这一看法是值得商榷的。本文认为:我国古代有过语法研究,它与训诂学同时萌芽,以后又逐渐发展,形成了自身的研究范围和系统,具有古汉语语法学的特色。它以虚词为重点,简明易行,重于应用,与词义学、修辞学、文章学等语文学科相辅相成,构成了一种开放型和实用型的研究体系。所以,《马氏文通》出现以前,我国语法学的研究成果是丰富的,整理这些遗产,对当前更新汉语语法研究观念,发展现代汉语语法学是有积极意义的。王力先生在《中国古文法·序》(见《中国古文法》,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中曾说:“我认为当时(按:指王先生1927年写《中国古文法》论文时)我反对‘削足适履’、反对‘以英文法为楦’,这个道理还是对的。后来我写《中国文法学初探》,仍然讲这个道理。”在语法研究时应当这样。在评价语法研究时也应当这样。如果用西方语法学的框架去硬套我国的古代语法研究,正如用西医学的  相似文献   

4.
运用唯物辩证法指导语法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解释一些语言现象及某些纷争问题,对语言研究在方法论方面进行一些尝试性的探索。第一,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讨论词的分类标准及解决各语言单位的划界问题。第二,运用“联系”的观点论析语法学与某些近缘学科的血肉关系,以利于近缘学科的相互沟通、交融、补足,从而丰富、深化语法学自身的教学与研究。第三,通过哲学的“必然”与“偶然”的辩证关系,对某些语法观点进行再认识,提出笔者的个人见解,为语法学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我国第一部语法学著作《马氏文通》出版九十周年.1898年,《马氏文通》问世应该说是一个“奇迹”,只是《文通》的命运却很蹇涩,它受到许多的责难与批评,“较《文通》晚出的一些文法书,不管是讲古文法的也好,讲国语文法的也好,每出一部,几乎都要把《文通》骂一顿.”可是“许多人都批评他照抄西洋语法,这其实是没有细读他的书;又有许多人批评他不合理论(即不懂语法理论),其实是所见不广,用英语语法的眼光来  相似文献   

6.
去年十二月,四十多年前初版的《中国文法革新论丛》(以下简称《论丛》,凡引自本书者只注明页码或篇名),列入《汉语语法丛书》的第六种再版了。为此书的再版,胡裕树先生特地写了《重印〈中国文法革新论丛〉序》,指出今天重印这本讨论集子,“是有现实意义和参考作用的”。它的重印,应该引起语言学界的重视,并恰当评估它的学术价值与历史地位。因为这是我国最早的一本集体讨论语法问题的集子,它不只首创了集体讨论的风气,而且注重语言理论同汉语实际的结合。自从《马氏文通》、《新著国语文法》等著作相继出版以来,不少学者都先后意识到,拿国外语法学解释汉语语法事实确实有不够自然之处。二十年代以后,语法学家纷纷  相似文献   

7.
“文法”术语的出现及其频繁使用──兼论清人的文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说明“文法”一词在清代学者著作中已经出现,并且频繁的跟“句法”交替使用;清代学者用“文法”、“句法”所指相同。说明清代学者已明确的树立了句法观,并认识到句法结构的特征及古人造句的句式特点。说明建国前译Grammar为“文法”的术语,渊源于清代学者用的“文法”。说明汉语语法学界过去认识到清代学者的虚词研究成就,而对于清代学者的句法观及句法研究方面的成果注意和重视不够。  相似文献   

8.
《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是汉语语法学的开创著作,也是古代汉语语法学的奠基著作;《新著国语文法》(以下简称《文法》)是现代汉语语法学的奠基著作.这两部著作在汉语语法学史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它们进行研究不仅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两部著作之间有许多相似点,也有许多不同点;相似点中又有不同点,不同点中又有相似点,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关系.相似点反映了《文法》对《文通》的继承,不同点标志着《文法》对《文通》的发展.《文法》对《文通》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就是这两部著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文言虚词“焉”最常见的用法,是放在动词的后面指代处所、人事,放在形容词的后面指代比较的对象。清代学者把“焉”的这种用法训为“于是”;现代的学者又进一步称它为兼词。从训诂的角度把“焉”训为“于是”,“通古今之异辞”,当然可以;但按语法学的要求把“焉”定为兼词,却不可不慎重。兼词是汉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语言现象,它们是历史上的东西,不是后世的人们根据后世的语言习惯“分析”出来的。那么“焉”在历史上是否本来就是一个兼词呢?我们说不是。因为在“焉”的上述用法的产生发展过程中,找不到形成兼词的根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初步性地为建立一种《资本论》的形式语法学清理地基。建立一种《资本论》的形式语法学的目标是与马克思关于“表达方式”的思想内在相关的。《资本论》的语法具有鲜明的独特性,而其根源则在于《资本论》中的语言根本上说是以作为意识形态批判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为具体内容的。若引入当代命题逻辑作为工具对《资本论》的语言进行形式语法学分析,这种语言的语法结构的独特性可以得到清晰的呈现。  相似文献   

11.
胡适是中国的文化学术实现由传统转向现代的变革时期中一位杰出的代表人物。在中国传统语言的研究方面,他的音韵研究、对《诗经》的训诂、创建中国文法之学取得骄人的成就。胡适是一位“语言革命家”,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胡适同时又是一位“建设者”。他的《国语文法概论》是现代汉语语法学“草创时期”的奠基之作。他关于“的”字用法的研究,为白话语法的研究起到了示范的作用。其标点符号的研究体现出极端严谨的学术态度和非常严密的科学方法。历史已经确立他在中国语言学领域中的大师地位。  相似文献   

12.
林玉山同志的《汉语语法学史》一书在评价吕叔湘先生的《中国文法要略》时,有这样一段话: “另外,对‘词结’的说法也不严密,他在前面(见《中国文法要略》,商务印书馆1956年8月修订版,页23)说词结是主语和谓语的结合,在后面(同上,见页85)又把偏正关系看成是‘组合性词结’或‘结合性词组’,把‘盲者之为盲’,‘师之出’,都看成是‘词结’,实在是理论不周、概念混乱,这样组合性和结合关系简直没有什  相似文献   

13.
形容词特征的最早说明笔者曾说明西汉毛亨《诗经沽训传》注释《诗经》中的形容词.用一个“貌”字;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中注释形容词加一个辅助成分“然”字(见《中国古代语法学在唐代的发展》(简述).《中国语言学报》第六期),这些标志出了形容词的词性。如;(...  相似文献   

14.
我知道自己能吃多少米的干饭,所以当夏放同志要我为他的《美学简论》撰写序文的时候,我犹豫再三,一直没敢痛快答应。对于美学,应该说我还算得上是喜爱者,在建国初期,我就曾经读过蔡仪同志一九四七年问世的《新美学》,它是我的美学启蒙尊师,但后来涉足甚浅,可以说“不掩脚面”,因而谈不上有所研究,更谈不上有多深的造诣了。这般情况,要为具有相当深广度的《美学简论》写序,这岂不是把我奉行多年的“量力性原则”嘎然废止了吗?!老友熟  相似文献   

15.
《马氏文通》开辟了我国语法学的新纪元,因此,在其问世的百余年间,对它的研究不断深入。但统观这些研究成果,基本都是从传统的句法、语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探讨。本文从新的角度,运用新的理论,对散布在《文通》中的零碎的、不自觉的体现语用思想的内容进行了扒梳整理,发现《文通》中的“起词”蕴含着汉语主题结构思想的萌芽,并用《文通》中的观点和例证一一呈现了这一语用思想,展示出这部“开创性不朽之作”的又一开创之处。  相似文献   

16.
重言词又叫叠韵词、叠字词、复词,是由重叠单字组成的词。它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应用,形成了汉语言史上较多运用重言词的一个最早的高峰。此种语言形式以摹写事物之情状和声音为特征,修辞学上叫做“摹状”。这里准备就如何从语法学的角度认识十五国风中出现了二百一十五次的一百六十九个重言词的性质、特点及其在诗篇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0、引言 0·1汉语里的“是”,是个习见广用的词。逻辑学称它为“肯定联项”,修辞学称它为“比喻词”,但在语法学上,对于它的词性,专家们意见纷繁,不一其说。有称系词的,有称判断词的,有称动词的,有称特殊动词的,还有称付词、形容词、代词、连词、语气词的。对于它在句中的作用,有说联系主语和表语的,有说跟它后面的名词构成动宾关系的,有说跟名词谓语构成合成谓语的。此外,还有许多“惯用法”和“活用说”。于是,这个“是”就给兄弟民族学习汉语和汉语翻译工作带来不少麻烦。  相似文献   

18.
《马氏文通》对汉语词性的认识基本上是符合汉语实际情况的,对其语法功能的分析也比较全面,但由于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秦汉文献,运用的是西方语言理论,因而常常有难以自圆其说的缺点。本文主要谈了二个问题;(一)比较分析了《马氏文通》对各类词的认识,根据汉语实际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二)着重讨论了《马氏文通》在词类问题上的一个主要观点:“字无定类”,指出:所谓“字无定类”实际上就是取消了词的分类。  相似文献   

19.
一、一石激起千层浪 自《马氏文通》以后,汉语语法学者都把汉语的词分成九类。这九类词,究其实质,即西方语法的八类词加上实在放不进八类词中去的助词。在中国现代语法学界看来,词分九类,是世界语言的语法通则,是推演语法体系的“公理”,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英语不是有noun么?汉语的“人”、“树”、“山”难道不是“名词”么?英语不是有verb么?汉语的“吃”“看”“跑”难道不是“动词”么?英语不是有adjective么?汉语的“红”、  相似文献   

20.
古汉语中有相当大一部分主谓词组中间加“之”字,构成“主之谓”格式。对这种格式的主谓词组,杨伯峻先生《文言语法》中说:“之又可以置于主语和谓语之间,一般的用法是把主语似乎变成了与领属性同型的附加成分而句子变为子句。”吕叔湘先生的《中国文法要略》称之为“组合式词结”,吕先生说,组合关系(即偏正关系)所形成的词群,叫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