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桃花扇》是一部著名的古典历史剧,也是一部评价最为分歧的作品.建国三十年来,就《桃花扇》的思想性和它所涉及的有关孔尚任罢官问题,学术界曾展开过热烈的争论.持肯定说的同志认为《桃花扇》是表现了爱国主义思想的优秀剧作,孔尚任因此而罢官;否定的意见则出现在六十年代中期,认为《桃花扇》为适应清初封建统治者的政治需要应运而生,其中最有力的佐证之  相似文献   

2.
孔尚任罢官疑案探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尚任是清代著名的戏曲文学家。三百年来,孔尚任罢官原因,众说纷纭,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件疑案。现有文献表明,孔尚任因创作揭露康熙三十八年己卯顺天乡试黑暗的《通天榜》传奇,盛演京城,被康熙当面“斥逐”而罢官。  相似文献   

3.
0世纪百年内文艺思潮的演变,深刻地影响了对历史悲剧《桃花扇》的评价。1903年,梁启超从振兴“国民精神”的思想认识出发,打出了《桃花扇》的民族主义旗帜,并于1925年完成了注释《桃》剧的工作。他以治史的方法来研究历史剧,“史识”多,但“艺识”少。新中国成立后,学者们运用历史唯物论来评价《桃花扇》,肯定了作者孔尚任的爱国主义思想,评析了《桃》剧的艺术成就,对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关系问题进行了讨论。但自1962年9月以后,意识形态领域里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极“左”思潮泛滥,孔尚任和《桃花扇》遭到了批判,“文革”中被彻底否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术思想活跃,孔尚任《桃花扇》的研究得以回到正常的学术轨道上,涌现了一批新成果  相似文献   

4.
孔尚任在石门山隐居期间创作了《桃花扇》初稿,他在《桃花扇本末》中说:正是有感于李香君的故事“新奇可传”,才产生了创作《桃花扇》的动机。可见,他创作《桃花扇》首先是出于一种“传奇”的心理。孔尚任积极入世,1678~1681年三年之间,两次求取清廷功名,这期间的创作根本不可能抒发兴亡之感。事实上,他隐居期间创作的诸多作品也没有任何一篇与抒发兴亡之感有关。由此可以看出:《桃花扇》最初并非为表达兴亡之感而作。  相似文献   

5.
近世以来,戏曲史事颇多讹错。经考辨,“孟子书”非宣讲圣贤之言的说部,而是一位管理京瓦伎艺的乐官;《冯玉兰》非元杂剧,而是明人作品,明永乐、宣德后作者被托名为元人;据明代曲家陈铎《滑稽余韵》和《秋碧乐府》,川剧形成于明中叶,非一般所谓的明末清初;清代名剧《桃花扇·哀江南》非孔尚任独创,而由孔氏对其好友徐旭旦《旧院有感》略作修改而来,《桃花扇·小引》亦源自徐旭旦《桃花扇题辞》。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一生对《桃花扇》评价甚高,对《桃花扇》的研究也用力甚多.梁启超为《桃花扇》作注所用底本为暖红室校刻《汇刻传剧第二十三种》本《桃花扇》.梁启超用批注这种传统的治学方法来研究《桃花扇》,和他本人的学术思想、治学理路及其转变有关.他为《桃花扇》作注,主要是旁征博引、依据史实,指出剧中情节本事,介绍剧中角色生平.梁启超对《桃花扇》作为虚构叙事作品有清醒的认识,他对同剧作本事、人物生平来说的移易时地,给予了理解和肯定,并指出了孔尚任具体运用的叙事技巧.他又能从舞台演出的视角来看待和理解《桃花扇》创作的虚实相间.只是在几处情节严重失实的地方,梁启超对孔尚任进行了比较激烈的批评.  相似文献   

7.
孔尚任在《桃花扇·本末》中说:“楚地之容美,在万山中,阻绝入境,即古桃源也,其洞主田舜年,颇嗜诗书,予友顾天石,有刘子骥之愿,竟入洞访之,盘桓数月,甚被崇礼,每宴必命家姬奏《桃花扇》,亦复旖旎可赏,盖不知何人传入,或有鸡林之贾耶!”《桃花扇》进容美,是国内民族文化交流长河中,一簇美丽耀目的浪花,文学界的论述颇多,由于没有找到“鸡林之贾”,总觉美中不足,又由于对田舜年每宴必奏《桃花扇》的认识,多限于“故明恩德—家学渊源—颇嗜诗书—恒演《桃花扇》一怀念”这样二条轨迹,  相似文献   

8.
大凡文学史上的名家名篇,历来都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桃花扇》也一样,要写出新意,超越前人,实在不易。但读了《桃花扇新视野》(以下简称《新视野》)之后,笔者得到一个非常强烈的印象:其材料的翔实与丰富,分析的透彻与深人,确实使《桃花扇》研究的视野变得开阔了起来,而对研究中一些长期争论的问题也作了较为透辟的论述。 在文学研究中,有一些作品是必须给予一个确切的定性的,尤其是那些与重大历史事件相关的大型作品更是如此。《桃花扇》便属于这样一类作品。孔尚任自己在《桃花扇小引》中就明确说过:“《桃花扇》一剧,皆…  相似文献   

9.
一孔尚任的名著《桃花扇》中,第二十三出《寄扇》点明“桃花扇”的来历,李香君唱了一套哀婉动人、酸心刺骨的北曲。续四十出《余韵》是全剧的总收场,苏昆生以弋阳腔演唱的《哀江南》套曲发抒了强烈的亡国之痛,是全剧的主题所在;文辞艳绝,色彩凄迷,音节哀响,三百多年来传诵人口。然而,这两套在全剧总体构思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北曲,其作者仍有争议。三十年代,卢冀野首先发现孔尚任的友人徐旭旦的《世经堂诗词抄》卷三十有《北双调新水令·旧院有感》一套,与《桃花扇·余韵》中的《哀江南》套曲只在某些字句上稍有差异。十年后,他撰写了《〈桃花扇·余韵〉出哀江南曲之本来面目》一文,肯定《哀江南》是孔尚任借用徐旭旦的《旧院有感》点染而成。此文发表在上海铁路系统办的  相似文献   

10.
令侯方域和李香君双双人道的结局安排是孔尚任作《桃花扇》的最得意处之一.孔尚任自称:“有始有卒,气足神完,且脱去悲欢离合之熟径,谓之戏文,不亦可乎?”并且对顾天石之改写为《南桃花扇》“令生旦当场团圆,以快观者之目”表示不满,“未免形予伧父,予敢不避席乎?”梁廷 在《曲话》中也认为:“《桃花扇》以‘余韵’折作结,曲终人杏,江上青峰,留有余不尽之意于烟波缥缈间,脱尽团圆俗套;乃顾天石改作《南桃花扇》使生旦当场团圆,虽其排场可快一时之耳目,然较之原作孰优孰劣,识者自能辨之.”  相似文献   

11.
近世以来,戏曲史事颇多讹错。经考辨,"孟子书"非宣讲圣贤之言的说部,而是一位管理京瓦伎艺的乐官;《冯玉兰》非元杂剧,而是明人作品,明永乐、宣德后作者被托名为元人;据明代曲家陈铎《滑稽余韵》和《秋碧乐府》,川剧形成于明中叶,非一般所谓的明末清初;清代名剧《桃花扇.哀江南》非孔尚任独创,而由孔氏对其好友徐旭旦《旧院有感》略作修改而来,《桃花扇.小引》亦源自徐旭旦《桃花扇题辞》。  相似文献   

12.
孔尚任何以要用戏剧形式而不用其他体裁来写作《桃花扇》呢 ?笔者认为有三个原因 :因为曲阜孔府衍圣公家爱好和重视戏曲 ,对孔尚任有较大影响 ;因为孔尚任有戏剧能够“惩创人心”的戏剧观 ;受丁耀亢《西湖扇》传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胡明伟 《南都学坛》2007,27(4):75-80
《桃花扇》主题蕴涵是复杂的。第一主题是孔尚任思考历史,以侯方域、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描述了南明王朝兴亡的历史,即桃花扇底系兴亡。第二主题是孔尚任思考人生,人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如何选择人生道路,即朝更代易慎选择。第三主题是孔尚任为穷途末路的人们指出了迷津———归隐山林,读书吟诗,渔樵度日,静观世变,即人生空幻归桃源。《桃花扇》艺术成就表现在角色安排颇见功底、艺术结构完整、打破生旦当场团圆的俗趣、塑造真实的历史人物等方面。作为历史剧的典范,《桃花扇》成为雍正以后众多文人传奇模仿的对象。  相似文献   

14.
许多版本的《中国文学史》众口一辞,孔尚任之所以能写出传世之作《桃花扇》,是因为他奉旨在淮扬三年多的治水期间,结识了冒辟疆、邓孝威、杜浚、僧石涛等遗民,得到了不少遗闻和史料,为最后定稿作了充分的准备。而且,编者们一致将冒辟疆列于首位。这是值得注意的。从我们已经掌握的材料来判断,冒辟疆不只是提供遗闻和史料而已,更重要的是用坚贞的民族节操来影响孔尚任,进一步激发他“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创作热  相似文献   

15.
《桃花扇》是孔尚任的代表作,也是清代剧坛上一颗光彩闪烁的明珠。它自1699年问世之后,即蜚声遐迩,一时间“五公荐绅,莫不借抄,时有纸贵之势”。京师之演出《桃花扇》者,“岁无虚日”、“坐不容膝”,而且“灯灺酒阑,唏嘘而散”,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时人将其与洪升之《长生殿》并重,享“南洪北孔”之誉,并传有“纵使元人多院本,勾栏争唱孔洪词”(金埴跋)的说法。但不管从思想内容或艺术成就上看,《桃花扇》都已超过了《长生殿》。前人在论及此剧时说,此乃“天地间最有关系之文章,往昔之汤临川,近今之李笠翁,皆非敌手”(刘中柱跋),“虽愚夫愚妇,无不知此书之感慨深微,寄  相似文献   

16.
细读王毅先生的《小忽雷》校注本(中州古籍出版社1986年出版。以下简称“王注本”)之后,不难发现一个事实:孔尚任与顾彩合撰的这部历史剧和孔尚任独立完成的代表作《桃花扇》,就其思想,艺术的精华而言,实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一定程度上堪称姊妹篇。 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小忽雷》评价都偏低。有的说:《忽雷》描写了文士与宦官的斗争,主题结构和《桃花扇》类似,但它的现实意义和艺术成就都远不及《桃花扇》;还有的认为:《小忽雷》头绪纷繁,人物众杂,主题也不明确。王注本以严谨的治学态度,  相似文献   

17.
作为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梁启超为了"振国民精神",极力宣扬《桃花扇》的民族意识,成为清末民初第一位勾稽史实、探索《桃花扇》创作主旨的学者。与孔尚任自己的评点本《桃花扇》相比,梁启超的《桃花扇注》在批注范围和批注内容上都围绕史实展开,反映了极具梁氏色彩的史剧观。  相似文献   

18.
严中 《金陵瞭望》2006,(11):52-53
在我国古典戏曲的百花园中,继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高则诚《琵琶记》和明代汤显祖《牡丹亭》之后,到了清代又产生了洪口《长生殿》与孔尚任《桃花扇》。而《桃花扇》的故事就发生在南京。如今,江苏省昆剧院将《1699·桃花扇》原汁原味地推出,乃南京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喜事。  相似文献   

19.
《桃花扇》传奇,是孔尚任(又名东塘,清初剧作家)通过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来反映南明王朝一代兴亡的历史戏。戏成于公元一六九九年,在京邸上演后轰动全国,名噪一时。  相似文献   

20.
被誉为“南洪扎孔”①的洪昇和孔尚任,是清代剧坛的一对双子星座。他们创作的传奇《长生殿》《桃花扇》一经问世,就轰动全国,出现了“两家乐府盛康熙,勾栏争唱孔洪词”②的盛况。这两部经十年惨淡经营,“凡三易稿而书成”③的杰构,使当时行将衰亡的昆曲艺术延长了生命,并达到了我国古典戏曲的最高成就。洪昇、孔尚任的籍贯、出身、经历都不相同,但他们在创作上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首先,两剧都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④。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