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管是富人太富,还是穷人太穷,更重要的是,贫富差距背后的根源究竟是什么?机会不均是贫富悬殊的主因贫富差距是社会各个阶层普遍关注的问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适度收入分配差距存在是合理而且必要的。从实际情况来看,世界各国中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正之间取得完美的平衡,即使是号称“福利国家”的一些欧洲国家也不例外。中国的贫富差距扩大始自于改革开放后实行的市场化改革。人们对于贫富差距的不满,主要就集中在机会的不均等方面。在我国,由于市场经济体制远未完善,政治法律制度存在着不少的漏洞,少数掌握特权的群体和与…  相似文献   

2.
如何实现贫富之间的良性循环? 一个社会,如果穷人永远穷,富人永远富,贫富差距不断拉大,而老板们只管自己挣钱,其他一概不顾,那么穷人必定会因为失望而绝望,最终选择“革命”、“造反”之路,用激进斗争的办法解决问题。所以最好的社会结构就是既要让所有的穷人都能活得下去,没有温饱之虑,又要让他们或者他们的孩子有可能成为富人。  相似文献   

3.
WTO主张自由贸易,于是穷人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加入到自由贸易这个行列中来了。穷人们出力,富人们出钱。穷人们出卖的都是初级产品或者劳动力,富人们卖的是附加值很高的科技产品。几十年过去了,穷人们还是卖初级产品,富人们的生产技术都更新换代n次了。穷人们还发现,给富人打工,收入没有增加多少,自家的环境却被破坏了不少,而且家里值钱的都拿去“自由贸易”了。穷人依然是穷人,还增加了不少.  相似文献   

4.
纳税与捐赠     
纳税与捐赠本就不是一回事,但却在贫富差距拉大的今天共同反映出对富的仇视心态,让社会更加不和谐。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就是实现共产主义,让所有的穷人都变成富人,否则中国从“打土豪分田地”开始的革命就没有任何意义了。暴力革命与议会斗争不过都是消灭阶级与剥削,实现人权平等之下的共同致富的手段,最终是要实现共同富裕的共产主义目标。  相似文献   

5.
穷富之交     
谁也不能否认,当今这个社会有穷人和富人,即便穷人不怎么穷,富人也不见得富到哪里去,但的确还是有差别。 有一个奇怪的现象,穷人见了富人,内心里往往便会生出一种说不出的感觉,首先是自卑,然后是自谦,最后是压抑。哪个富人若是主动表示要与穷人结交的话,则穷人或多或少会有受宠若惊之感;换过来,若是哪个穷人主动想与富人交朋友的话,富人的心,则马上会咚地一跳,产生防范之意。这只是开始阶段,再进一步,假如某穷人与富人因某种原因成了所谓的朋友,则穷人每一次与富人相见,脸上都会是谦卑的笑容,话要考虑着怎样说,事要考…  相似文献   

6.
声音     
“仇视富人的社会是一个没有前途的社会。”——经济学家茅于轼说,改革以前,越穷越革命,越正确。一个人沾上一点富,立刻就倒霉。结果是中国变成了一个穷人国,绝对没有一个富人,而这样的社会是没有前途的,要鼓励富人,致富光荣,帮助大家致富,这才有前途。  相似文献   

7.
秋风 《中外书摘》2010,(10):84-86
当代中国的贫富差距可能是比较大的,而当今穷人与富人之间的隔阂与对立可能是非常严重的。穷人和富人这两个词在当今的媒体——尤其是网络论坛上总是能够引起强烈的激情。最极端的表现是,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残忍地杀害自己的同学,舆论热衷于为其寻找各种各样的社会经济学解释,以论证其行为之合理性。相反,富人的非正常死亡,总是能够招来一片喝彩。  相似文献   

8.
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在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时候,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已经成为弥合社会裂痕、平抑仇富心态的一剂良药,而富人捐赠慈善事业则是一种极好的形式。富人要保障自己的财产权,就必须尊重穷人的生存权:  相似文献   

9.
从前,一个富人和一个穷人谈论什么是幸福。穷人说:“幸福就是现在。”富人望着穷人的茅舍、破旧的衣着,轻蔑地说:“这怎么能叫幸福呢?我的幸福可是百间豪宅、千名奴仆啊。”一场大火把富人的百间豪宅烧得片瓦不留,奴仆们各奔东西。一夜之间,富人沦为了乞丐。七月流火,汗流浃背的乞丐路过穷人的茅舍,想讨口水喝。穷人端来一大碗清凉凉的水,问他:“你现在认为什么是幸福?”乞丐眼巴巴地说:“幸福就是此时你手中的这碗水。”其实,幸福本来就是现在。只有将一个个现在串起来,才成就这一生一世的幸福。幸福是一碗水@蓝石  相似文献   

10.
在北京大学第七届“光华新年论坛”上,经济学教授厉以宁谈到如下观点:中国的发展,需要中产者队伍的壮大;而中产者队伍的壮大,主要应该依靠较低收入者逐步提高他们的收入.而不是靠实行高税收,把富人降为中产者。杀富济不了贫,也无助于穷人的脱贫。“杀富”的结果,只会使刚刚步入中产者行列的人群感到惊惶,使本来可能成为中产者的人们感到心灰意冷,不愿继续致富。如果出现这种局面.不仅中产者的队伍难以扩大,而且会使经济失去活力。  相似文献   

11.
洗脚享康乐     
俗话说“:富人吃药,穷人洗脚。”又说:“富人吃人参,穷人搓脚心。”意思是说,穷人生病没钱买药,就靠洗脚和搓脚心来防御疾病,增进健康。我是一名企业退休干部,虽年逾古稀,但身体状况还算不错,能吃能睡,没有病痛。我以为,我的健康得益于长期坚持热水泡脚和边泡边搓脚心。我洗脚总在晚上临睡之前,水温控制在50℃ ̄60℃,浸泡时间约15分钟。这样泡过之后,人感觉全身舒畅,血脉畅通,而且上床之后入睡快,睡得酣。依照中医的理论,脚板心有一个(位叫“涌泉”,直通肾经。经常按摩此(,有强肾之功效。肾之盛则寿延,肾之衰则寿减,故涌泉(有长寿(之誉称。…  相似文献   

12.
“整个社会的财富分配状况开始分化,富者越来越多,财富快速攀升;而同时,随着资源重新分配,中产阶层因失去竞争力,而沦落到中下阶层,在中间这块,忽然有了很大的缺口。跟‘M’的字型一样,整个世界分成了三块,左边的穷人变多,右边的富人也变多。中间这块忽然陷下去。”  相似文献   

13.
读者来信     
“农民工讨要自己的“血汗钱”,这个连国家总理都一时无法解决的难题,最终酿成了王斌余的悲剧。这出悲剧也折射出中国目前客观存在的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为什么在改革开放20多年后,农民的生命在城市一再以悲剧落幕?为什么他们在城市遭遇到超过祖辈的冷酷、歧视和压迫?这是在政府呼吁建设和谐社会之声高扬之际,我们必须思考的。北京微子”“超生新贵”:经济杠杆失效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但现在这项“基本国策”遭到富人的挑战:富人可以毫不费力地支付超生罚款,超生成为“富人阶层的特权”,媒体称之为“超生新贵”。同样是超生,由穷…  相似文献   

14.
近年,“茅于轼”这个名字越来越多地被人所关注。“为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春运火车票限价有利有弊”、“18亿亩耕地红线应该废除”、“经济适用房既不公平又无效率”等观点经他提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而激烈的争议。 茅于轼的观点从何而来?他是怎样一个人?  相似文献   

15.
曾有一个房地产业者声言他“只为富人盖房”。这番话立即招来一片谴责。这话讲得是难听,但仔细想来,其实为社会福利或公益目的而建房本是政府的责任,对民间商人而言这样要求他们显然是做不到的。为慈善而建房的商人可能有,但对于绝大多数房地产商来说,盖房就是为了盈利。为富人还是为穷人盖房并不是一个问题,哪怕是为穷人盖房,一般说来也要赚钱的,不大可能是给穷人搞慈善。而到底是赚富人的钱还是赚穷人的钱更合乎道德,恐怕也不那么好定论。如今社会上对某些房地产商(不是房地产业)的主要抱怨是商业信誉不高,欺诈圈套不少。而更严重的是官商…  相似文献   

16.
世相写真     
《老年人》2008,(3)
⊙富人羡慕穷人的健康,穷人梦想富人的财富。——对"财富"的不同见解⊙你打开电视机,看到全国电视台都在傻乐,一窝蜂选秀,一窝蜂创智,一窝蜂"你对  相似文献   

17.
佚名 《伴侣(A版)》2010,(7):38-38
正"有一种穷人算是穷到了家。他们宁愿位列一支穷人的队伍之首做一辈子穷人,也不愿跑到一支富人的队伍之尾去做一会儿富人。"曾到中国讲犹太商法的这个日本学者的观点很有意思。这个学者名叫手岛佑郎。讲坛由中央编译出版社搭建。他讲的题目是《穷,也要站在富人堆里?!》。  相似文献   

18.
《中国青年报》8月11日的文章说,日前,兰州市出台政策,决定将市政府主导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实行“贫富混居”。有分析人士认为,“贫富混居”的动机是好的,是为了避免“贫民窟”的出现,但结果却是“富人未必买账,穷人未必领情”。  相似文献   

19.
炮手拿破仑成了法兰西皇帝,跑龙套的卓别林成了国际巨星,当街摆摊卖扣子的曾宪梓成了香港亿万富翁……他们是怎么成功的,我不知道。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们不仅有大智慧,也有小聪明,在人际交往中,他们一定是善耍小聪明的高手。绕一点远,离成功反而更近 《伊索寓言》里有一个故事: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有个穷人到富人家讨饭。仆人恶狠狠地说:“滚开!别打搅我们。”穷人说:“您只要让我进去,在  相似文献   

20.
现在社会上为穷人说话的人很多,替富人说话的人很少。另一方面为富人办事的人很多,为穷人做事的人很少。原因很简单。为穷人说话能够得到社会上大多数人的赞同。穷人是弱势群体,需要有人为他们说话。哪怕说错了,也不用担心。因为立场不错,顶多是技术性错误。说话的人考虑自己的社会影响和对自己的舆论评价,为穷人说话是不会出问题的。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