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史料的不断发掘,国内外学术界对中共"一大"的研究更加深入,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本文对二十年来中共"一大"研究论文的主要观点及动态,分若干方面作一概述,并以拙文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 相似文献
2.
2000年以来中共"一大"研究新论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以来中共"一大"研究在许多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一大"闭幕日期、包惠僧的代表资格、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时间、"南陈北李"缺席"一大"的原因、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对"一大"的作用、"一大"党纲、"一大"的意义、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地位、"一大"未采纳列宁的民族和殖民地革命思想原因等,有必要将这些新观点与2000年以前观点进行比较并作以综述和评论. 相似文献
3.
陈独秀对国共合作始终抱有怀疑与排斥态度,虽然加入国民党,但对国民党的批评未曾停止.这些批评引起了孙中山及其他一些国民党员对陈独秀本人的强烈抵制,也一度造成两党关系紧张.加之1923年下半年,积极促进国共合作的马林被调回苏俄,魏金斯基来华对马林的政策"纠偏".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使得陈独秀没有出席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4.
赖晨 《高等函授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12):10-12
许多可靠的史料表明:陈宦没有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没有担任过云南讲武堂堂长和新军云南第十九镇统制;晚年未做汉奸,也非1943年逝世于南京. 相似文献
5.
赖晨 《高等函授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
许多可靠的史料表明:陈宧没有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没有担任过云南讲武堂堂长和新军云南第十九镇统制;晚年未做汉奸,也非1943年逝世于南京。 相似文献
6.
"一届政协"是中国现代国家成长历程中的"关键节点",实现了从"私天下"到"公天下"的历史性跃迁.作为一种传统基因与现代特性有机结合的政治创设,"一届政协"不仅构筑了建国初期中国政治理念及其制度逻辑的体制性平台,而且还奠定了当代中国政治架构的制度基础与运作范式. 相似文献
7.
中共"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论在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并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良明 《高等函授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10):4-6,10
中共十七大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奋进的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本文从大会主题、科学发展观、党的建设三个方面对十七大的历史地位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9.
"南陈北李"为何不出席党的"一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一大"召开,而"南陈北李"却未参加,对此,目前学术界流行观点都不能给以圆满解释.陈独秀和李大钊缺席"一大"的根本原因是对"一大"不重视.许多早期党员承认,当时认识不到"一大"的意义,认为此前党已有全国性组织.同时,党的"一大"的内容、参加者会议期间的表现、广东党小组的代表数,以及代表们都忘记开幕闭幕日期等种种方面的情况都证明在建党早期,人们对"一大"的认识远没有今天我们认为的那么重要. 相似文献
10.
历史自信与历史主动源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历史成就的精神密钥,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规律的探索,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坚定的理想信念、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相较于党的十九大报告,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文本结构上做出了诸多新调整,并且在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完善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创新军事战略指导,打造强大战略威慑力量体系、推进祖国统一以及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等方面作出了诸多新论述,从文本的角度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坚定历史自信与增强历史主动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一大结束后,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宣传出版工作、青年工作、妇女工作率先在上海开展起来.由于中央局书记陈独秀的寓所以及中央局成员张国焘主持的劳动组合书记部先后受到法租界、公共租界当局的搜查,目标太大.而中央局成员李达主持的人民出版社一直没有暴露,李达寓所成了党内通信的收转站,安全系数较高,因此选为二大会址是适宜的.而广州作为二大另一拟选会址,由于陈炯明与孙中山的矛盾与冲突愈演愈烈,危机一触即发,显然不便在那里召开二大. 相似文献
12.
13.
在鲁迅、契诃夫等作家的影响之下,陈映真的创作文本突破了中国传统小说中历久承传的经典叙事模式,选取了诗思交融的叙事策略,即淡化甚至消解故事情节,消弱矛盾冲突,诗意地描摩人物角色的心态情绪和置身的氛围情境,并以之熔铸知性思想,表现特定主题意旨。同时,在这种诗思交融的叙事策略的运作下,其叙述语言也诗思并举承载其批判和审美内涵,进而使小说文本溢满知性与诗意。 相似文献
14.
施学云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5(1):91-95
陈登科有着从文盲成长为作家的传奇经历,被人称为“陈登科现象”。探究其成因,发现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思想的统摄下,各种政治、体制和文艺的力量都介入了陈登科的创作历程,赋予了作家共同的身份建构——无产阶级文艺新人。无产阶级文艺新人的身份建构规约着作家必须首先对党性原则和党的立场进行认同,必须附和主流政治话语的诉求。然而陈登科对农民和知识分子的身份又有着某种倔强的认同,这与无产阶级文艺新人的身份建构构成了一定的张力,迫使陈登科产生了身份认同的焦虑,从而赋予了陈登科现象更丰富的内核。从身份认同视角考量陈登科现象的生成,也许可以更清晰地看出工农兵作家形成发展的历史面貌。 相似文献
15.
企业市场退出及其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明森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6-13
市场退出是企业制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市场退出的根本动因是市场退出成本与收益比较。但由于存在着市场退出壁垒,特别是国有企业市场退出的体制性壁垒,往往导致企业陷入市场退出陷阱。因此降低体制性退出壁垒,是使企业摆脱市场退出陷阱,改善我国市场结构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党建工作已成为当前高校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时研究生党员的高比例、思想的多元化和社会化使得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难度日益加大。针对当前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特点,以抽样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重庆市七所高校的部分研究生党员和群众进行调查,调查分析当前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现状,时调查数据和结论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加强研究生党建到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实践理性:基于广义视域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理性在实践领域的体现,实践理性以如何使存在合乎人的理想及人的合理需要为关切之点。在形式的层面,实践理性主要表现为正当性原则,其内涵在于合乎一定的价值原则或实践规范。在实质的层面,实践理性则表现为向善原则,其要义在于行动或实践过程合乎行动主体或实践主体的合理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同时意味着价值(善)在实质意义上的实现。行动与实践过程同时涉及手段与方式。就行动和实践过程中的手段、方式而言,实践理性又具体展开为有效原则,其内在的要求在于合乎实然(事实)与必然(存在的法则)。正当原则与向善原则主要从价值的形式之维与实质之维体现了理性与实践的关系,有效原则更多地从手段、方式、程序上展示了理性的实践形态。在以上视域中,行动和实践的理性品格,主要便表现为行动和实践过程本身合乎社会规范、体现合理需要、依乎存在法则。以求其善为总的指向,正当原则、向善原则、有效原则彼此相关,从形式与实质的统一、正当与善的交融、目的与方式的互动等方面展示了实践理性的具体内涵,并实际地统摄、引导着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我党党内监督思想及其相关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脉络进行回顾与梳理,在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对当前党内监督制度与现状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探讨,提出了我党党内监督机制的发展完善的启示和见解.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把语言的社会性作为分析目的的话语分析方法,批评话语分析旨在通过语言分析来揭示语言、意识形态以及权力之间的关系。话语不仅是对现实世界的客观反映,还是一种可以促使社会变革的社会实践。以此从分类、及物性和情态系统三个方面入手对希拉里的退选演说进行批评话语分析,挖掘其背后的意识形态,以展示语篇生产者如何通过语言手段传播其观点以达到政治目的,从而唤起读者的批评性阅读意识。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的调查方法是调查会和重点调查相结合;陈云则注重亲密调查,这种调查方法的优点是"真、广、快"。毛泽东与陈云的调查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是:目的都是实事求是,为了保证信息的全面性和真实性;区别在于调查对象及组织形式不同,可信度的控制方式以及调查的广度和深度不同。毛泽东的方法适合调查阶级关系,陈云的方法适合掌握社情民意、总结工作经验。在实践中,这两种方法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