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宪政的实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宪政建设是在巨大的历史阴影下展开的。传统就像一支看不见的手 ,无情地消解着宪政在西方已有的实践价值。这使得宪政理论自传入中国就缺乏传统文化的支撑 ,而基本上只具有形式的完美。这种理想与实现的矛盾 ,刺激了主体行为对法律的规避 ,因此进一步加强了宪政的表面化倾向。中国的宪政之路在于 :是在充分尊重本土文化基础上 ,吸收西方宪政理论和实践的积极有用成果 ,并尽量寻找二者的亲合点 ,避免出现过度排斥 ,降低宪政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陈德顺 《甘肃社会科学》2007,(3):202-204,219
西方传统宪政理论将有限政府视为理论的政府模式.自19世纪末以来,西方古典自由主义的消极宪政观不仅在理论上陷入窘境,在实践上也是危机重重.积极宪政取代消极宪政成为西方国家政府设计与公共政策的价值原则.积极宪政在实现社会正义,谋求公共利益和公众福利的同时,政府的职能和规模也从"小政府"扩展为"大政府".政府因无限扩张而出现"政府超载"并受到来自保守自由主义的猛烈批判,西方宪政运行再一次面临着价值抉择和路径选择.笔者认为,只有超越"消极"与"积极"之争,寻求有限与有为的平衡,才能解决宪政价值冲突,实现宪政发展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3.
在简单地回顾和考察西方宪政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 ,笔者认为宪政不仅仅是一种约束公共权力、建立有限政府的制度安排 ,更为重要的是 ,它还应表达观念性的宪政精神 ,体现民众的主体意识、宪政态度和宪政情感 ,蕴含一种正义性的现实关怀和世俗性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4.
公共领域作为当代政治哲学研究中的一个前沿性概念和问题,它本身既有其独立于市民社会概念的理论规定性,又有其独特的理论内容和理论发展逻辑,可以说它已经形成了一种具有学术独立性的政治哲学理论范式.这种理论范式试图建立一种超越自由主义民主和共和主义宪政民主的新的政治理论,这为解决当代西方社会政治实践中暴露出的矛盾与困境提出了一个新的规范性方向,从而为西方宪政民主理论和政治哲学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5.
基督教传统在西方宪政的起源、酝酿和形成过程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早期基督教教义中的原罪观、对上帝虔诚的信仰及平等、博爱等观念为西方宪政制度的萌发提供了思想基础。到了中世纪,基督教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体系的教会法学,其独特的二元政治观、内部权力架构等对西方宪政的分权理论有着重要影响。而后,基督教式微,在宗教改革中确立的宗教个人主义的思想意识,为近代西方宪政提供了个人主义的深厚理论基础,进而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和西方宪政制度的成型。  相似文献   

6.
宪政思想是陈独秀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四前陈独秀的宪政思想带有明显的自由民主主义色彩,在理论上以西方资产阶级启蒙学说为依据,在现实中以欧美发达国家为蓝本,民主、人权、法治构成其宪政思想的三大基石。五四后伴随着由自由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陈独秀开始批判资产阶级宪政制度,以此希望建构真正体现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宪政制度。建立劳工专政的劳动阶级国家、实行民治,是其这一时期宪政思想的主要内容。从历史的角度来审视,近代中国复杂多变的时代环境和救亡图存的急切心情,既促成了陈独秀宪政思想的升华,也造成了陈独秀宪政思想的局限。  相似文献   

7.
方仪 《理论界》2012,(1):80-81
消极自由主义宪政理论是从个人自由和权利出发,建立以宪政制度为基础的限制公权力的理论。其理想的制度设计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境,无法解决个人消极自由与国家公权力的矛盾冲突问题,并且背离了消极自由主义理论的初衷。  相似文献   

8.
杨度以进化论、工具主义、权威主义体认解读西方宪政文化,进而构建起其宪政理论的基本框架,参与了近代中国宪政文化品质的塑造。  相似文献   

9.
罗尔斯正义理论呈现出阶段性的修正和转换.文章通过西方宪政传统这一维度,考量了罗尔斯正义理论的确立和转换.认为促使其理论转换的深层原因在于正义原则对宪政民主政体有一种内在要求,其理论实质乃宪政之正义,同时,这一研究有助于更深一层理解现代西方自由主义的政治理性之实质.  相似文献   

10.
从政治学的角度来看,一方面,孙中山的宪政理论是国民党统治的最重要的合法性来源;另一方面,孙中山的宪政理论又是对国民党的有效制约,其中的民主成分为民主力量争取宪政民主提供了武器。对于孙中山的宪政理论,国民党既不肯也不敢抛弃,但也不愿实行,而是采取武力压制与不断开宪政支票和不断拖延相结合的办法,这使其陷入了越来越严重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