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越先民的精神信仰,明显地保留着氏族社会蒙昧野蛮状态图腾崇拜的遗俗。《尹文子》、《韩非子》、《越绝书》等文献都记载着越王勾践礼敬青蛙的故事,《尹文子·大道上》说:“越王勾践谋报吴,欲人之勇,路逢怒娃而轼之,比及数年,民无长幼,临敌虽汤火不避”。在越人那里,青蛙为什么具有如此神奇的效用? 这一点对于当时的华夏族文人来说,也是颇有些离奇而难以索解的。近代以来民族学、考古学研究的深入,为我们揭破“越王敬蛙”之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实际上,“越王敬蛙”的传说,恰恰透露了古代越人及其祖先图腾崇拜的历史之真像。在蒙昧野蛮的远古社会,人类的祖先受一种虚幻的、超越自然力观念的影响,认为自己的每个氏族都与自然界的某种动植物有亲属或其他关系,先民们感到这些动物或植物或其他自然物与本氏族的兴衰繁荣有  相似文献   

2.
高旭 《今日辽宁》2014,(11):88-89
世代居住在桓仁五女山脚下的朝鲜族先民在艰苦的生活和劳动中,为了抒发对大自然的感恩和祈求上天赐予风调雨顺为百姓带来丰收,跳起欢快的民族舞蹈,这就是乞粒舞的前身.所谓“乞粒”,即庆祝丰收之意.  相似文献   

3.
于越在历史上的贡献与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越是我国南方古越族最先进的一部分。从考古发现和历史记载看:我国南方的新石器文化应是越族先民先创造的。商朝时期的蛮或荆蛮,大概也包括了越人在内。甲骨文中的粤与粤族(越族)有何关系尚待研究。西周时对越族的称谓有越、于越、越裳、扬越和闽,于越已正式见于文献记载。从春秋时期到战国早期,于越是越族中最先进的一部分,他们在江浙一带建立了强大的越国,共传八代历一百六十多年。后来,越国被楚国所灭,成为楚国的一部分。汉代,浙南的瓯越(东越)又活动一段时间。于越及其先民在历史上对缔造祖国和文化,有着巨大的贡献,占有重要的地位。于越先民创造了河姆渡文化等丰富的新石器文化,于越又是春秋战国时期浙江地区历史的主人,他们创造的高度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代表了百越民族的文化特点,为中华民族绚丽多采的文化宝库增添了丰富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古代民族的饮食及居住习惯的形成,是个复杂的问题。搞清这个问题,对于我们了解近代饮食、居住风俗的源流,预测未来人类饮食、居住的趋向是很有益处的。 一、饮食风俗 人类不同时期的饮食习惯受着生产力发展水平、自然生态环境及社会环境的制约。黑龙江地区的金代女真人及其先民的饮食发展历史正是如此. 1.肃慎、挹娄的饮食习惯 《后汉书·挹娄传》载:肃慎、挹娄“有五谷、麻布,……好养豕,食其肉,衣其皮。冬以豕膏涂身,厚数分,以御风寒。”《三国志·挹娄传》又载:肃慎、挹娄地 “有五谷、牛、马、麻布。……其俗好养猪,食其肉,衣其皮。冬以…  相似文献   

5.
越史琐议     
百越民族及其先民在农业、手工业、建筑、航行和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对促进我国和世界文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关心和加强百越民族史的研究,是我国史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不揣翦陋,谨就前人曾经论及的几个问题,结合考古资料,谈点不同看法。其中因叙述需要,有涉及先越文化和汉代越人情事的,不一定妥当,敬请读者原谅。一、关于越族及其族称的由来越族是不是夏禹的后裔,这是一个长期议论的问题。主张越非禹后的,古人早就提出来过。如《吕氏春秋·恃君》有:“扬汉之南,百越之际”一语,这是“百越”一名的最早出现。高诱注:“越有百种”,形容种姓复杂。既然种姓复杂,显而易见,就不是出于一源了。至于百越民族的形成,正如《荀子·儒效》所  相似文献   

6.
沈鸿 《学术交流》2007,(1):143-147
古代各民族早期的诗歌往往和历史传说错杂在一起,是以诗歌的形态展示历史。《诗经》中《周颂》和《大雅》在周诗中产生的年代最早,其作品保留了有关大禹的传说。但是,禹之前尧和舜的传说却没有任何记载,至于比尧、舜更早的历史人物,更见不到任何与他们相关的传说。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周族与尧舜后裔接触机会少,二是源于政治上的冲突。相反,由于政治上的合作与婚姻上的嫁娶,使周族先民与夏族先民建立起密切联系,因而《周颂》和《大雅》中保留了大禹的传说,显示出周人对夏族历史传说的熟悉以及周文化对于夏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7.
汉字会意字最直观地体现了汉民族的传统思维方式。汉族先民的思维方式决定了古代汉字的表意特点,同时也融合到古代汉字的形体结构中。它主要表现在:立象以尽意的意象性思维方式、类比与联想并重的体验性思维方式和强调神似与写意的整体性思维方式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春秋时期崛起于长江三角洲的句吴、於越文化(本文简称为“吴越文化”),是我国上古时代南方越族文化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从河姆渡文化时代到秦汉一统近五千年的漫长岁月里,古代越族在相对独立地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文化特征。古越文化与长江中游的荆楚文化、黄河流域的华夏文化交相辉映,共同形成灿烂伟大的中国上古文明。本文拟略述吴越文化的概貌,由此而窥见古越文化区别于荆楚、华夏文化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9.
先秦时期的四岳可能泛指四方之岳。四岳观念的发生,源于中国早期的山岳崇拜。以山岳为中国先民的宗神,与远古时期中国先民的居住环境和经济生活有关。秦汉以后,受五德终始说的影响,为了适应大一统形势下帝王封禅的需要,从汉武帝到汉宣帝时期,五岳渐趋明确固定。《尔雅》一书在成书过程中杂采邹衍大九州说影响的《山海经》、《淮南子》中的山岳观念,糅合秦统一后的地理观念及武、宣定制后的五岳观念,因而《释地》、《释山》中,有关五岳的名称和方位,前后不一,歧疑丛生。  相似文献   

10.
徐建春在《江西社会科学》1990年第4期发表《大禹治水神话研究中的新发现》一文,认为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正如顾颉刚所论是产生于越(会稽),而产生原因则如陈桥驿等认为的是卷转虫海侵在越族先民头脑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11.
福建和浙江是邻省,古代都是百越族居住的地方。由于生产的关系,两省人民之间便发生了一定的联系。先秦百越族分散在我国东南沿海,他们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春秋战国吋浙江的越族开始建立了“越国”,和他的北方“吴国”语言相通,很快地融合为一,形成“吴越文化”,很早就有人倣了论述。可是对于浙闽关系的问题,提到的较少,本文略从民族方面说明两省的历史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先民的宗教活动是从人们的饮食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早期的宗教仪式主要是祭祀,而祭祀总是同人类的某种祈求心理分不开的,这种祈求又是以奉献饮食的形式反映出来。《诗经·楚茨》云:“芬孝祀,神嗜饮食。卜尔百福,如几如式。”中国古代的祭祀,无论是大祭或薄祭,都是以最好的食物侍之。饮食不仅促进了宗教信仰的发展,反过来,宗教的发展也为人们信仰食俗的形成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就汉唐时期的信仰食俗而言,主要表现为佛教和道教信仰食俗的形成,它们对汉唐时期的饮食生活都发挥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云南——倭族之源?首都师范大学政法系嵇立群日本和中国的云南,两地相隔遥远,说它们二者之间在民族学与文化上有什么特别的关系,似乎难以想象。但是,前些年,日本学者鸟越宪三郎的一本著作《倭族之源:云南》将日本和中国的云南联系到了一起,在书中,他从语言学、人...  相似文献   

14.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因此它也是影响人的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因素。自然环境的广大性和持久性表明,它不是造成个体生活方式差别的导因,它影响的对象主要是生活在一个广阔地域、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体、常常包容着许多民族。因此,我们可以用稳定的自然环境比较和解释不同的社会生活方式,用环境的差别性说明同一时期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社会生活方式的差别性。由于环境对生活方式的影响是通过人的心理结构进行的,因此,我们在探讨自然环境对生活方式影响的过程中,必须首先揭示自然环境对一个文化系统形成和稳定的巨大作用,然后才能说明文化系统的心理特点是如何影响社会生活方式的。中国文化是世界四个文明起源中唯一保存下来的文化系统,它年代之久远,资料之丰富,内容之  相似文献   

15.
我们居住的社区的小饮食、小卖部、小诊所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小宠物也给家庭带来了欢乐,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同样不容忽视。“小饮食”,目前,社区小饮食摊点多如牛毛,可持有工商、卫生等证件的却寥寥无几。在某生活区的一家早餐店,笔者看到,一对夫妇拖儿带女,挤在10平方米的店内,操作间和起居室合并,馒头与生活用具混放,蚊蝇乱飞,环境污  相似文献   

16.
(1)中国文化起源于东南发达于西北的探讨卫聚贤《东方杂志》三十四卷七期1937年4月。(2)股人自江浙迁徒于河南卫聚贤《江苏研究》三卷五、六期1937年6月。(3)中国古文化由东南传播于黄河流域卫聚贤《江苏研究》三卷五、六期1937年6月。(4)古越民族卫聚贤《进展》一卷二、三期1931年10月。(5)古代越族考上篇罗香林《文史学研究所月刊》一卷二期1933年2月。(6)越族源出于夏民族罗香林《青年中国际刊》一卷三期1940年4月。(7)楚民族源于东方考胡厚宣《史学论丛》—期1934年7月。(8)越之姓吕思勉《江苏研究》三卷五、六期1937年6月。(9)仲雍之国(释吴) 何天行《江苏研究》卷五、六期1937年6月。(10)说是柳诒片《史学与地学》二期1927年7月。  相似文献   

17.
刘敏 《学术交流》2013,(2):203-206
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经所构成的三江区域,自古以来是赫哲族、满族等先民繁衍生息之地,清代至民国时期不断有汉族等民族移居该区域,从而改变了这一区域的人口与民族结构、生态环境与语言环境、生产与生活方式、传统观念与习俗,这是造成赫哲族逐渐汉化的重大外力。特别是在经济结构上,使赫哲族由历史上较为单一的渔猎经济向渔猎、农业及商品交换经济兼容并存的多元经济转化。  相似文献   

18.
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方法,追踪女娃精卫之化神话的原始叙述,恢复其被遗弃的三个环节,再现其中华文化兼容性始源神话的本相,从中就可以看出:女娃精卫之化神话的文化地理背景,显示出商人所代表的东夷、东北夷文化西播中原的痕迹,汾水漳水源出的谒戾山、发鸠山,俱得名于随商人西迁的原始阿尔泰语族先民。女娲三变和最终移形为女娃的神话发展历程,及女娃精卫之化,体现出中华文明的文化包容与文化认同品性是如何相继产生、并以神话象征方式加以确认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蜀诸王族中,柏灌、鱼凫与蒲卑均以某种鸟命名,或含有鸟的元素,有的可能以鸟为图腾。鸟图腾信仰在古蜀族群文化的整合中曾发挥重要作用。成周之会,蜀人以其所崇之鸟文翰进献,与周王室构建了政治联盟关系,周人亦藉此实现了政治文化的整合。古蜀鸟图腾与鸟崇拜兼有族群文化整合与族际文化交流的双重功能,体现着当地先民对不同人群间关系的认知和处理,是当时历史条件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20.
正满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满族的先民长期生活在东北地区,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赋予他们丰富的食物来源,满族的先民因而也形成了独特的饮食习惯。由于东北地区冬季漫长,天气寒冷,且满族人主要以狩猎为生,经常远征,体力消耗巨大,因此喜爱耐饥且热量高的黏食、甜食及肉类等食物。清军入主中原后,由于受汉族习惯的影响,满族饮食在保持传统的同时,所用食材与制作方法也不断更新越发丰富,不论是民间的风味小吃还是清宫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