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介绍安多方言的特点并根据外来词的发音来研究外来词在安多方言中的发音变化特点,外来词,也称借词,借词的类型分为两种,一种是音译,一种是半音译半意译,还有一种是意译,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汉语外来词到安多方言中的音译词汇。有的外来词发音在安多方言中变化显著,有的发音变化细微。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通过研究汉语的音译词音变来证明。这对于安多方言的外来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藏汉语之间的接触主要是跨地缘文化交流性接触和地缘接壤性接触,二者都有着悠久的历史.藏汉语方言之间的地缘性接触,主要发生在藏语康方言与汉语西南官话、藏语安多方言与汉语中原官话、兰银官话之间.从地城上看,藏汉语之间的地缘接壤性接触主要发生在青海东部、甘肃西南部、四川西部和云南西北部一带.藏汉语方言在地缘接壤性接触下引发的语言演变主要有特征的增加、特征的替代,特殊的双语现象和混合语等四种情况.  相似文献   

3.
壮话与汉语方言白话、客家话、闽话在韵母、声调、词素、后缀以及数词、量词在句中的位置,比较句、疑问句的句式等方面有许多的共同特征.这说明壮语、汉语自古就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安多方言和卫藏方言虽属藏语两大不同的方言区,但在一种超方言的文字统一的情况下,两者之间的区别及联系在汉藏语系里虽非绝无仅有,也是异常罕见的.从卫藏和安多方言的发音入手,通过语音分析、比较,对安多人学习卫藏方言的方法进行探讨,将有助于两大语言区人们间的沟通与交流.  相似文献   

5.
若尔盖话是四川境内的一种安多牧区方言,本文主要从音系学和语音学的角度对若尔盖话的音系进行描写和分析。本文共分为两部分:1.绪论,简述当地人文地理情况和研究概况;2.音系说明,对声母、韵母及音高模式进行描写。若尔盖话音节结构比较复杂,声母和韵母比较多,没有辨义的声调,但是有固定的音高模式。  相似文献   

6.
玉珍 《中国藏学》2005,(4):123-124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周毛草女士撰写的<玛曲藏语研究>,于2003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长达38万字.该书是第一部由本民族研究人员独立调查并完成的现代安多藏语方言研究著述,正如孙宏开先生在"序"中所言:"填补了藏语安多方言语法研究的一个空白",是一部了解藏语安多方言不可多得的著作,也是开展藏语方言比较研究乃至藏缅语族语言比较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它不仅在理论和学术上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而且体现了我国长期以来对少数民族专业人才的培养和重视,从中还可以看到藏族女性学者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所展示的风采.  相似文献   

7.
在确定外国学生学汉语的难点时,其母语和汉语之间的差异是一个应该考虑的重要因素,但是首先必须明确外国学生所学的汉语应该是汉语普通话,因而没有必要把那些只是属于某种汉语方言(包括北京方言)的现象作为难点.同样,汉语普通话中正待规范的现象也没有必要作为难,最看待.这样,就可以降低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难度,减轻师生的负担,提高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就藏语的三大方言,许多专家都认为卫藏、康巴方言有数量不等的复元音而安多方言没有这类韵母。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调查的语言材料,并通过和藏语其他方言的比较提出安多藏语有ua、ui、ue、ya、u等复元音,但这些复元音的出现频率、分布特征在不同地区的牧区话和农区话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青海境内的牧区话有ua、ui、ue、u;而农区话只有ua和ue;乐都话还有ya,其他地方又没有;甘南牧区话中有ua、ui、ue、u;夏河等地一般有ua、ue、u。其中ua、ui在牧区话中出现频率较高、分布较为普遍。安多藏语复元音中的介音u、y的来源和藏文的b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我省大部分是藏族地区,除玉树、果洛、黄南、海南五个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外,东部农业区各县,也都有藏族群众居住。藏族约占全省总人口的近1/5,他们自古以来就生长在这块土地上。除玉树、称多、囊谦三县群众操康方言外,其它均操安多方言,与四川西北部、甘肃南部的藏族群众一起,被称为“安多哇”,他们是富有特色的安多藏族地区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  相似文献   

10.
张建民 《中国藏学》2011,(2):231-238
夏河藏语是藏语安多方言的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土语群。由于夏河地区的藏族人民与周边的汉族等其他民族长期群居杂处,语言互借的情况较多。文章从借用方式、发音、词序等方面论述了夏河藏语中汉借词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夏河藏语中的汉借词与汉语西北方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论越南语中的汉越音与汉语平话方言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南语中的汉越音并非借自长安音,而是借自平话方言。其原因有如下几点1.汉越音与长安音相差甚远;2.平话曾是广西很有影响的汉语方言;3.在广西的汉语方言中,只有平话方言的历史比较久远。4.平话方言与越南语的分布区域十分接近。5.现代平话方言中,不难找到与汉越音相同或相似的语音特征  相似文献   

12.
我国藏族除聚居在西藏外,还分布在云、川、甘、青四省边界地区。安多藏区位于西藏的东北,川、甘、青三省边界上。藏史称多康中之多麦即安多地区。当今辞书对安多(aredo)也有解释:说青海、甘肃南部和四川北部一带藏族地区;或说甘、青、川三省讲藏语安多方言的地区。其实,两种说法一个意思。这一地区到底有多大?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一篇以几个方言比较的结果,来探索一个苗语方言声调的复杂情况的文章。因为实际读出的声调的数目在任何一个方言都是极为有限的,所以各个声调可以很快在语音基础上记录出来,同时一个全面的声调系统就建立起来了。苗语方言的比较,古声调系统的建立,历时的假说都在这个声调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我们所假定的声调的发展是能够用“调变”和“变调”这两个术语概括起来的。调变是以音节的语音特点作为条件的声调分裂的结果,这种结果引起整个声调系统的改变。调变主要是内在的改变,是音节内部因素引起的结果;而变调则表示在某些环境下,本调在实际读法上的改变,它是外在的改变,是由音节以外的因素引起的。假如变调导致与另一声调的合并,其结果将又是整个声调系统的改变。我  相似文献   

14.
康方言较之于安多和卫藏的方言,分布地域广,内部又分多个土语群.康区地理上的分散格局和经济形式二元(农耕与游牧)化等多个外部因素对母语继承和方言接触所带来的各种影响,最终促成了多个土语群格局的康方言.康方言主要分3个土语群(也有四分法),这3个土语群又称为康方言的三大次方言,即北路次方言、南路次方言、牧区次方言.划分这些次方言的主要依据是语音差别;其次是词汇差别,语法基本一致.昌都话属于北路次方言①,在北路次方言沿西线土语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昌都话元音变迁的研究,能为了解和认识康方言元音变迁的一般规律提供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5.
藏语复杂声母系统及复杂演化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亲属语言或方言之间虽然有相当严整的语音对应关系,但实际读音的差别之大往往又超乎可能的音变设想。所以我们经常很难解释共时平面上语言或方言的差异现象。语言研究中曾探索过各种音变模型,如同化、异化、换位等等,然而这些模型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解释行为复杂的历史音变现象。从汉藏语言来看,包括汉语在内的各种语言的原始形式都呈复杂的声韵结构形式。例如藏缅语的藏语安多方言、道孚语、嘉戎语的声母可能由二合、三合乃至四合辅音构成,这样复杂的形式其历史演变的复杂性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声母、韵母、声调三个方面比较分析了诶话与当地汉语土拐话、壮语、仫佬语在语音上的异同,结果表明:诶话声母与罗城(东门上南岸大银)仫佬语非常相似;韵母和声调与当地汉语土拐话十分近似;诶话在语音上与壮语差异较大。综合这些特征,本文认为诶话在形成的过程中,侗水语言对于诶话的形成是基础性的,韵母和声调趋同说明诶话在形成的过程中受到了当地汉语土拐话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张建军 《西藏研究》2009,114(2):63-70
文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讨论藏语与河州汉语方言的接触历史,以及由此造成的藏语与河州汉语方言接触的历史文化背景;第二部分根据其接触历史和现实面貌,指出藏语与河州汉语方言接触主要有三种类型:文化型接触、地缘型接触以及商贸型接触.  相似文献   

18.
新书浏览     
《藏语安多方言词汇》华侃主编  1 6开  2 98页  3 0 0千字 平装定价 :2 5.0 0元 甘肃民族出版社 2 0 0 2年 6月第 1版  ISBN7— 542 1— 0 82 4— 7/H· 45(民文 ) 责任编辑 :看照加本书系甘肃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藏语的资助研究项目。编者从长期的藏语文教学与研究中 ,根据安多方言的语言特征 ,选择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六个点 ,即半农半牧区的夏河、同仁 ,农区的循化、化隆 ,牧区的红原、天峻 ,还列出了拉萨话 ,共汇集有 2 1 2 1个包括核心词在内的常用词 ,以国际音标记音。全书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词汇概述 ,介绍了安多藏…  相似文献   

19.
祁阳方言中文白异读的现象非常丰富,其声母、韵母、声调均有的文白异读现象,此外还有声韵调兼而有之的文白异读。祁阳方言的文白异读反映了语音层次及其新发展,体现了雅土不同的风格色彩。  相似文献   

20.
日铃木博之 《民族学刊》2018,9(2):35-44, 106-109
本文以1996年版《理塘县志》中的语言描述为出发点,根据笔者田野调查获得的第一手语言资料,更详细地介绍分布在理塘县内以及其周围的藏族语言。理塘县内有三种语言:却域语、康巴藏语、安多藏语。其中,康巴藏语属于至少两个方言群(南路方言群、木里稻城方言群),一共有六个小组(县北、呷柯、勒通、热柯、县南、拉波)。安多藏语不设方言群差别,但在毛垭草原上生活的牧民中,达拥玛部落(曲登乡)和永支部落(毛垭草原中部)之间语音上有较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