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
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香港纪实文学的发展风貌和特色与其地域的文化生态关系密切,而不同的历史背景、政治经济体制和社会文化环境也使台港两地与大陆存在意识形态的巨大差异,因此台港文学经验必然形成对大陆文学的某种参照或互补.通过台港纪实文学发展概貌与特色的观照和比较,辨析纪实文学的现代审美品格、审美意义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的流变,由此为中国当代纪实文学理论研究的推进拓展,确立了新的空间向度.  相似文献   

2.
简论近代台湾与香港贸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台湾与香港贸易史可分为三个阶段。在甲午战争以前,台港贸易被以英商为主的洋行所控制。日本割占台湾后,台港贸易萎缩,但华商仍寻隙开展台港日三角贸易。国民政府收复台湾后,垄断外贸,台港贸易缓慢恢复。在中转贸易方面,台港两地具有竞合关系,但香港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3.
施叔青是驰名于台湾、香港的女作家 ,著有多部小说集。本文从主题、人物、艺术特色三方面对她的小说集《香港的故事》进行了评析 ,认为这部小说集深刻挖掘了真实的人性 ,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 ,是香港上层社会的真实再现  相似文献   

4.
中国当代文学学会台湾香港文学研究会,三月五日在广州成立。近年来全国许多地方都积极开展台湾、香港文学研究工作,不少文艺刊物也刊载台港作家的作品和对有关作家、作品、流派的评介,研究工作迅速发展。广州地区的研究工作开展比较早,又有各种有利条件,发展比较快。最近,暨南大学正式成立台港文学研究室,中山大学中文系成立台港文学研究小组,其他高等院校的中文系也准备开设台港文学课程,从事这方面研究工作的同志越来越多,他们  相似文献   

5.
"九七"回归后的香港小说在延续1980年代以来自身流变脉络中"移形换步",其叙事很少渲染"九七"回归的政治意义,而继续演绎着寻香港"真身"而难得的种种寓言。"九七"背景下寻常百姓世俗日常世界的开掘,都市乡土魔幻现实主义的探寻,新生代作家创作有增无减的实验性、探索性和对"民间情义"的书写,都构成了"九七"后香港小说格局中的重要因素,展示了香港小说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6.
1949年后,在美元文化的引导下,难民文学主要成为了反共的"绿背文学"。描写难民经验的反共小说,有赵滋蕃的《半下流社会》、林适存的《鸵岛》、张一帆《春到调景岭》等。更早一点逃到香港难民营的台湾作家邱永汉,却在小说《香港》中表明台湾并非反共小说所憧憬的"自由世界",显现出国民党外来政权与台湾本土派矛盾的另一个维度。独力与反共小说相抗衡的左派难民小说,最有名的是洛风的《某公馆散记》。曹聚仁的小说《酒店》,却表现出一种政治中立的人文主义眼光。最后,本文还会提到英国作家马森的《苏丝黄的世界》(Mason,The world of Suzie Wong),这同样是一部描写20世纪50年代香港难民的小说,这部小说在左右政治叙事之外,增加了东西之间的文化维度,更加突出了小说和历史与叙述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7.
香港作家的作品 ,对传统的态度呈现出一种尴尬而矛盾的姿态。一方面 ,文化传统上的一脉相承和厚重深邃使其作品保持着与传统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 ;另一方面 ,香港独特的地域特点和文化特点又在很大程度上使这种联系以一种疏离、质疑的方式得以呈现。因此 ,“故事新编”成为香港作家一个引入注目的书写方式 ,形成一种母题。本文拟从母题学的角度对香港“故事新编”体小说进行疏离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香港本土作家的小说创作从内容到风格,后代较前代作家都有新的探索,使小说内容逐渐扩大、主题逐步深入、风格日趋多元化,文学意识一步步加强,推动了香港小说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抗战胜利后至1950年代的香港小说展开的本地化进程,在跨越1949的背景下有其重要价值和意义,其超乎商品化与政治化的文学理想及其实践,不仅保存、发展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各种传统,而且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诸多重要课题的经验。本土作家为香港城立传,关注香港里街小巷普通民众的生活,以沉积于小街里巷的香港乡土经验作为香港小说的本土化进程坚实的立足点,不仅超越当时香港政治化状态,而且使香港文学走出海派文化的影响,而开始追求自己的独立品格。南来作家在文艺范式之执守中延续了现代文学的多种传统,并在香港开放的都市环境中使现代主义文学等传统得到拓展,1930年代从上海出发的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由此获得了成熟的形态。文艺小说和通俗小说互为压力,促使对方提高,以其跨地域性的本地特色丰富了中国本土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10.
我国宝岛台湾和香港,历来享有“诗窝子”的美称,是海外的诗魂翔集的所在。半个多世纪以来,台港涌现了一大批才华横溢的诗人,也诞生了众多有独特理论建树的诗论家。台湾诗人、诗论家的辛勤的创作和严肃的诗论探索,与大陆诗人、诗论家一起创造了一部瑰丽多采的中国现代新诗史和新诗理论批评史。 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大陆诗坛与台港诗坛隔绝了几十年,人们对台港诗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