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启星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24-29
基于位置服务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位置隐私"安全问题尤为突出。位置隐私具有不同于传统隐私的间接性、潜伏性和价值性的特征。基于位置服务环境下的位置隐私以信息数据为载体,通过位置隐私侵责任权构成要件的分析,明确个人、网络服务提供者以及第三方数据利用者的侵权责任。探讨由技术、法律、行业等角度构成的保护措施,以求扫清因位置隐私问题而引起的基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障碍。 相似文献
2.
张建颖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6-83
基于TAM(技术接受模型)和IDT(创新扩散理论),提炼出影响大学生使用手机报业务的五大因素,即感知创新性、手机报设计、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主观规范,构建手机报使用意向研究模型。通过面向江苏省不同地市上千名大学生展开问卷调查,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0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和AMOS 20.0结构方程模型进行统计、分析和验证,针对数据分析结果得出感知创新性是影响大学生手机报使用意向最为显著的因素,并根据各因素影响程度排序,提出了创新形式与内容、注重有用性、降低复杂性、实现可试性等手机报发展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TAM的云南农村信息化应用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献华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5):74-81
云南农村信息化可以有效促进云南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村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近年来,云南实施了一系列农村信息化工程,特别是基础建设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但应用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研究以技术接受模型为基础,将感知成本与个体创新作为新的外部变量引入.结果发现,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是云南农村信息化应用采纳的关键影响因素;同时,感知成本和个体创新对云南农村信息化应用的采纳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叶舜雅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1,37(12):91-94
以TAM模型为基础构建一个以购买态度为中介变量的模型,研究直播带货的4个变量对网络直播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作用.对1011位网络直播消费者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商品竞争力、直播平台易用性以及参照群体对网络直播消费者购买态度及购买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风险性对网络直播消费者购买态度及购买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购买态度显著正向影响其购买意愿,且其在商品竞争力、风险性、直播平台易用性、参照群体和网络直播消费者购买意愿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直播带货的4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技术接受模型(TAM)基础上引入农产品年均收入作为调节变量,构建农户信息技术接受模型,通过收集广东省德庆县193个柑桔农户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农户对农业信息技术的使用意向及其影响因素,旨在破解农业信息技术推广难等问题。研究发现:农户对农业信息技术的使用意向偏低,使用偏好具有差异性;农产品年均收入作为调节变量通过检验,并和教育程度成为影响农业信息技术使用意向的最大因素。 相似文献
6.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7-23
跨境电商平台的出现及快速发展,给消费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海外代购渠道。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在借鉴前人量表的基础上,设计相关问卷,研究消费者跨境电商平台感知对海外代购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感知有用、感知易用对态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感知易用正向作用于感知有用,感知风险对态度的影响作用不显著;此外,态度行为的一致性检验成立,但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在其中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由此认为,政府应制定政策引导跨境电商平台规范有效发展,跨境电商平台也应从网站信息质量、产品体系、消费安全、技术创新等方面来提升消费者对其价值的感知,促进消费的完成。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有了更苛刻的要求。新型墙体材料通过节能、节土、废料利用等形式,解决了生产过程中引起的高耗能、重污染问题。利用集成创新方法研究了技术接受模型TAM、质量功能展开QFD及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应用,从用户调研、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等角度出发解决了产品设计生产中的矛盾问题,以四川壁宝墙体有限公司产品为例,对该公司新型墙体材料予以设计,实现了建筑墙体材料的绿色环保、经济实惠。 相似文献
8.
尽管技术接受模型应用较为广泛,但将它直接应用到网络团购意向研究中会存在一些不适之处,因此应整合技术接受模型和信息系统成功模型,建立消费者网络团购意向模型,利用调查问卷进行数据搜集,并通过PLS结构方程软件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团购网站系统质量对消费者感知易用、感知有用以及用户满意度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作用;团购网站信息质量对消费者感知有用、用户满意度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作用;社会影响对感知有用、网络团购态度、网络团购意向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作用;消费者感知易用、感知有用以及用户满意度均对网络团购态度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作用;网络团购态度对网络团购意向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另外,研究发现TAM和ISSM整合模型解释了消费者网络团购意向61.7%的变异,比仅使用技术接受模型进行消费者网络团购意向的解释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有了更苛刻的要求。新型墙体材料通过节能、节土、废料利用等形式,解决了生产过程中引起的高耗能、重污染问题。利用集成创新方法研究了技术接受模型TAM、质量功能展开QFD及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应用,从用户调研、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等角度出发解决了产品设计生产中的矛盾问题,以四川壁宝墙体有限公司产品为例,对该公司新型墙体材料予以设计,实现了建筑墙体材料的绿色环保、经济实惠 相似文献
10.
11.
基于TAM的大学生微博使用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就大学生微博使用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建立了大学生微博使用影响因素模型,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给予实践证明,得出如下结论:大学生使用微博的态度主要由用户对微博的感知有用性及感知易用性决定;感知易用性由微博的发布内容要求是否简单、操作是否方便、是否支持多种方式登录等因素影响;感知有用性由感知易用性、记录与表达动机、信息获取动机、接近名人动机等因素影响,各因素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序是信息获取动机、接近名人动机、记录与表达动机、感知易用性。 相似文献
12.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
近年来,在金融市场和信息技术的双重推动下,互联网金融理财发展异常迅速,研究互联网金融理财用户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对互联网金融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尤为重要。本研究跳出以往以TAM模型为主要框架的思路,基于社会交换理论,构建用户互联网金融理财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感知价值(正向)、感知风险(负向)是影响用户使用网络理财的决定性因素,但感知风险的影响低于感知价值;互联网金融理财中商家的服务质量、网络安全性、个体创新性及社会影响是通过感知价值这个中间变量影响用户使用意愿的形成,但对感知风险的影响不显著。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建议,为互联网金融行业和机构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管理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15.
结合网络购物体验和个性化推荐的相关理论,对个性化推荐、网络购物体验、隐私关注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通过设计不同的场景和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研究的问题进行验证和探讨。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购物网站推荐的个性化程度与消费者的网络购物体验之间存在正向作用关系,消费者的隐私关注在其中发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新闻APP获得了长足发展,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但与此同时,用户的间歇性使用成为移动新闻APP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他们的持续性使用成为其发展的关键。本研究结合技术接受模型(TAM),在对信息系统持续使用的期望确认模型(ECM-IT)进行拓展的基础上,构建了移动新闻APP持续使用意向模型并对其进行检验。研究发现,用户对移动新闻APP的营销感知度、感知易用性和期望确认度与感知有用性正相关,感知有用性、期望确认度与满意度正相关,满意度与他们的持续使用意向正相关。在理论贡献上,本研究丰富和拓展了信息系统持续使用的期望确认模型的理论框架和应用领域;在实践层面上,本研究对于移动新闻APP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基于技术接受模型和感知收益-感知风险的整合模型,依据对上海市公务员的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中介效应分析方法进行验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开放数据采取了选择性开放策略。其中,感知有用性会直接影响政府数据开放意愿,感知易用性、感知收益、感知有用性能够直接影响政府数据开放行为;感知风险负向影响政府数据开放意愿,而对政府数据开放行为没有直接影响;推动意愿在感知易用性、感知收益与推动行为之间发挥着较强的部分中介作用,在感知有用性与推动行为之间呈现出完全中介效应。未来,政府部门应明确数据开放清单,健全数据开放风险管理的法规制度,强化激励机制,避免单一部门的选择性行为,实现更深层次、更高质量的政府数据开放。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2000年以来中国学者针对创新采纳和使用的研究加以归纳整理,结合对西方诸创新采纳理论的疏理,力图从理论的选择与调适、概念的界定与测量以及研究发现等三方面,初步梳理中国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经验,通过比照西方理论在中国实践的应用和演变,试图在创新采纳领域为"西方理论与中国经验"这一宏大论题略作演绎。根据本研究的梳理和比较,创新采纳和使用方面的各种理论变体具有较好的跨文化、超越创新型态的内在稳定性和一致性,显示了该理论体系的相对成熟性,反映了理论的普适性一面,这是主要的;同时,不同文化语境下的创新采用模式又的确需要进行一些微调,反映了理论本身在应用时与社会系统之间的某种互动。 相似文献
19.
梁爽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4):1-7
近年来,以用户体验为中心考量产品服务和媒介价值成为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传播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一项日趋重要的交叉学科研究课题.通过元分析法,对相关研究与理论模型进行厘清与梳理.基于认知神经传播学范式,开展对媒介用户使用体验影响机制的相关研究与分析.旨在构建相关研究框架和理论模型,从逻辑技术层面对移动应用产品的用户体验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在"用户中心化"的智能媒介产品时代,结论有一定的指导和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大数据时代,隐私的数据化与数据的隐私化相互交织,个人隐私边界日渐模糊。传统对于隐私、数据的“粗粒度”保护策略已难以匹配当前高度解析化的“微粒社会”,隐私保护与利用隐私换取便捷生活的悖论进一步凸显,人们的隐私焦虑愈发严重。研究基于数据多粒度探讨隐私差序保护,将个人数据以“人格价值”“敏感程度”与“社会属性”进行分层、分级,明确隐私保护与数据合理使用的价值序位差异及边界,并根据不同层次粒度之间的序关系,赋予用户真正的管理权与使用权,让隐私保护更具针对性,数据管理更具效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