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3)
1899年秋朱红灯起义前后,山东是义和团最活跃的地区。是年底以后,山东义和团渐趋沉寂,而直隶义和团却迅速发展起来。对这种不平衡的发展,人们作出了种种解释。比较流行的说法是:袁世凯到山东接替毓贤后,对义和团进行了“疯狂屠杀”,使之遭到严重摧残,而裕禄在镇压义和团方面则不如袁世凯严厉。有的学者甚至认为裕禄对义和团反洋教斗争表现了“某种程度的同情和支持”。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2.
论近代中国甲午战前的教案与反洋教斗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路遥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
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教案、反洋教斗争到本世纪末的义和团运动,其间经历了四十年,无论从其斗争目的或动力看,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近代教案、反洋教斗争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中产生,它的斗争锋芒主要指向外国教会势力,所以它的发展历程不能不随近代社会矛盾的变化而变化。中国近代反洋教斗争是中国近代民族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近代史上有三次民族运动高潮,近代反洋教斗争同样也 相似文献
3.
4.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2)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资本主义世界落入经济危机的沟底和轴心国家的铁蹄践踏了半个世界、并在迅速染指拉美地区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果断地摒弃了美国对拉美国家传统的大棒政策,转而对拉美国家实行平等互惠的睦邻政策。结果,不仅改善了美国与拉美国家的关系,建立了泛美经济互惠合作,而且把拉美国家拉上了美国反轴心国家的斗争轨道,从而使美洲国家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南口大战前,国民军一军内部产生严重矛盾斗争。冯玉祥的"下野"使其日益剧烈、复杂,最终几至内部发生火并。这是国民军军阀武装本质的充分表现,也是其在华北失败的原因之一,并暴露了本身缺乏政治经济凝聚力的弊端。 相似文献
6.
邓蜀生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5)
在孤立潮流中苦战在慕尼黑危机期中,民意测验表明百分之九十五的美国人反对卷入另一次战争中.丘吉尔曾经有所感触地说:"在战时没有比生活在盖洛普民意测验探测舆情的气氛中更为危险的了."接着他又自鸣得意地说:"如果说我今天承蒙我国广大人民十分看得起的话,那确是因为我近几年没有随波逐流."丘吉尔慨乎言之也确有一番道理,事实证明,民意测验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同利益集团用来影响和制造舆论的一种手段.可是,罗斯福在他的整个对外活动中,把民意测验,或者说,舆论的动向,当作他决定重大政策的一个风标.这在1937年以后尤其显著. 相似文献
7.
邓蜀生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4)
华盛顿的幽灵——政治"狐"步舞——手脚被捆住了——在孤立潮流中苦战——一场战略搏斗——大西洋上的炮声——珍珠港:"昨天的事实本身就说明了问题" 相似文献
8.
李卫华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3):21-24
美国是直到二战爆发才真正开始制定中东政策的。罗斯福在战时提出的包括其世界蓝图在内的一系列构想,对其后的历届政府中东政策的制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它是中东政策的源头。这些构想也较早地对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一些地区性问题(如巴勒斯坦问题)的产生、发展和走向作出了安排。 相似文献
9.
王德新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3):69-72
反右派斗争是新中国历史上发生的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政治运动。在这场斗争中 ,由于我们对当时国内外形势的估计出现偏差 ,以阶级斗争的观念去观察问题 ,指导行动 ,采取了大规模的急风暴雨的斗争形式和“欲擒故纵”的斗争策略 ,发生了严重扩大化的错误 ,长期困扰着我们的思想 ,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后果和影响 ,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0.
李世彬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
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蝉联四届的总统,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深受美国人民的爱戴,是同他极力推行的新政有着密切的关系。早在1932年总统竞选时,他曾说:我向你们保证,也向自己保证,美国人民今后一定可以有一种新政……新政一词出笼后,虽说并不十分具体,却深深地打动了美国人民,为对付美国三十年代空前经济危机,利用国家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办法代替放任主义政策,将美国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迅速推向国家资本主义,挽救美国资本 相似文献
11.
内战前美国国有土地开发的经济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锡镖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
19世纪上半期。土地一直是美国经济发展中影响最大的因素。大量的、未开发土地的存在为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会。西部土地的开发不仅促使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也促成了农业经济结构由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向商品农业经济的迅速转变。美国政府还将大量的国有土地无偿分配给各州政府、铁路公司以及各类社会团体,以支持国内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随着国有土地的开发和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美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交往日益密切,相互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从而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经济整体,这种统一的、以区域分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结构的形成推动了内战前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并为内战后美国经济的起飞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周乾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7(5):30-37
在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罗斯福总统出于战争和战后全球战略的考虑 ,提出“使中国成为大国的政策” ,以促使中国全力进行战争和战后协助维护美国在远东地区的利益和地位。为此 ,罗斯福总统逐步形成支持战后香港主权归还中国的政策 ,并为实现这一政策在战争的各阶段在多层次与中国和英国进行多次外交努力。对此 ,中国的蒋介石政府曾寄予巨大希望。由于英国坚持维护自己的殖民主义利益 ,加上罗斯福总统战争结束前夕的逝世 ,尤其是由于美苏对抗的国际格局的出现 ,美国政府自己改变了这一政策 ,致使战争结束时英国重新占据香港 相似文献
13.
杨秀林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3)
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富兰克林·罗斯福大力推行新政,不但对美国历史的进程,而且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演变,都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为了更加准确地把握资本主义延续、演变乃至必然走向完结的客观规律,深入研究新政是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宋云伟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61(6):736-740
美国内战之前,主权归属问题一直是争论颇多的一个问题。一般学者认为《邦联条例》之下主权属于各州,1787年《联邦宪法》事实上授予了联邦主权,但宪法条文中没有明确规定,因而引起激烈的争论。由于南北方差异、西部扩张和奴隶制等因素,州主权论仍然有所依托,内战之前联邦主权和州主权的斗争就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5.
16.
高民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2)
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在陕甘宁边区开展的反官僚主义斗争,基本上是成功的,取得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回顾和总结这些历史经验,对于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反官僚主义的斗争,大有裨益。 1 陕甘宁边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所保留下来的唯一的革命根据地。1937年9月6日,根据国共两党协议,经中共中央提议,西北局办事处正式更名为陕甘宁边区政府。这个既不同于其它国统区,也不完全按照苏维埃原则建立起来的政府,是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的产物,其首府在延安, 相似文献
17.
杨群章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2)
十字军东侵,是中世纪时期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一场侵略战争.两个世纪内,整个西欧和部分中欧的封建国家都先后参加了对中东地区的侵略活动.这场侵略战争是怎样结束的?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正确评价埃及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而且关系到正确评价埃及人民的历史地位与作用.本文仅就埃及人民反十字军的斗争及其胜利原因与意义.作初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8.
钟达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4,(4)
王充是东汉前期的唯物主义者,是公开举起“伐孔”、“刺孟”的战斗旗帜的进步思想家。王充所处的时代,是孔孟儒学取得独尊地位的时代。西汉王朝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权,它继承了秦王朝的政治路线,从汉高祖刘邦到汉宣帝刘询都是尊法的。到了西汉末期,随着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化,地主阶级的历史地位发生了变化。世家豪族地主的势力越来越大,土地大量兼并和集中,农民被迫流离失所。残酷的封建压迫和剥削,激起农民的反抗,到处举起起义的火把。地主阶级被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吓破了胆,他们一面残酷地镇压农民起义,一面乞灵于孔孟之道,大肆提倡经过董仲舒改造过的孔孟儒学,主要是天人感应神学目的论,作为麻痹、瓦解广大农民斗争意志的精神武器。从汉元帝刘奭开始,儒家思想在地主阶 相似文献
19.
沈元加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1)
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南境的大红山(蒙语惯称“乌兰布通”),是一个盛载光荣史绩的著名的古战场.将近三百年以前,一六九O年(即康熙二十九年),我国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以噶尔丹为首的反动叛国集团,在沙俄侵略势力唆使和支持下,发动大规模的武装叛乱,蹂躏内蒙古东部,威胁首部北京,严重地危害祖国的独立、安全和统一.以康熙帝为首的清朝中央政府,为平息噶尔丹叛乱采取了坚决有力的措施,在乌兰布通地区集结重兵,组织会战,痛歼叛匪主力,取得了平叛安边的重大胜利.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美国内战前的几次较大妥协案,分析了当时北方对南方作出几次重大妥协的历史背景,这就是:北方资产阶级在当时尚不成熟,阶级利益尚难趋于一致,表现在政治上必然显得软弱;南方奴隶主阶级由于历史造就的原因,政治上显得早熟,阶级利益趋于一致,胁迫北方资产阶级一再作出让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