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佛教是影响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因素,中国传统艺术审美方式与趣味的演变也就反映了佛教中国化的阶段性进程,其中又以传统山水画创作的表现最为鲜明形象,也就是说,传统山水画中所展现的悟道方式既折射了佛教中国化的历史发展过程,也传递出了佛教,尤其是禅宗思想对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形式与内容都不相同,其原因正是不同的民族气质、不同的画家队伍和不同的文化传统在绘画中的体现,通过这两种绘画体裁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东西方人们审美趣味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文学地理学是文化地理学的新兴分支,是从地域的角度,用空间的观点来分析研究文学。文学作为文化的独特艺术表现形式,与其所处的地域环境关系密切。一定地域内的自然环境特点以及由此所衍生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得不同区域内的文化以及民风民性呈现出不同的审美取向,从而在文学上表现出相异的地域特色。处于农耕文明的地域环境对三秦文学影响甚大,其表现出与地域环境、区域文化相协调的“重农恋土、重质轻文、史诗情结、忧患意识”美学特色。  相似文献   

4.
"三言"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体现了市井文化与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趋向。在文人参与到小说创作中之后,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塑造明显地具有了文人的叙事意向和审美趣味;但是多变的人物命运,曲折的故事情节又是"三言"中的女性形象深受市井文化影响的具体表现;大团圆的结局既迎合了市民的审美趣味,又张扬了惩恶扬善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5.
豫西南民间歌舞艺术是依托于豫西南地区的文化环境,在该地域人民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传统艺术形式,其存在和发展与地域民俗有着紧密的依存关系。表现在:地域民俗为豫西南民间歌舞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土壤,反过来,民间歌舞艺术也表现了当地的生产与生活民俗;豫西南民间歌舞艺术所具有的整体艺术风格、声乐与器乐的选取以及表演手法、表演形式的虚拟化、节奏化、程式化等审美特征,均体现出了强烈的地域特征。探求地域性民间歌舞艺术与地域民俗的依存关系,也是对传统民间歌舞艺术进行传承与保护的必要研究。  相似文献   

6.
从标志设计的地域化角度分析了国内和国际上著名标志的地域文化表现及应用,具体表现为:标志的图形体现了国家或地区的代表性视觉元素或符号;标志图形为地域传统符号元素与现代审美的结合;地域性色彩在标志中的恰当运用;标志内涵表达出了地域的文化寓意和文化内涵。充满地域性的标志设计对于本土的受众来说,会带有强烈的文化认问感,从而易于接受;对于非本土受众而言,则代表着异域文化的特色与个性,并且与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与形象一脉相承。创造具有个性化、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标志设计是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新疆山水画的思考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老一辈画家对新疆山水画的开拓,使得用传统笔墨描绘新疆独特的地域山水成为可能。但要创造高品位的新疆山水画,仅凭写生和挖掘地貌资源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新疆的山水画有自己独特的审美品格,只有深刻探究传统和地域文化,深入体验民族生活,才能在新疆山水画的写生和创作中不断提升审美情操和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8.
唐末尤其是北宋末期以来,宿州地域以水患为主的自然灾患渐趋频仍,地理环境的变化,影响了宿州不同时代的人文风貌和作品内容。唐宋及其之前,地域文化昌繁、人文荟萃,北宋以后,则田园寥落沉滞、民风劲武有余。相应地,地域内产生的文学作品之风格则随时随境而迁。"山"与"庭院"多从地域文学审美意境、意象中沉淀而出。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乡土小说以不同地域农村文化生态系统为创作背景 ,反映不同文化区域的乡土生活与风貌 ,表现出独具地域性的审美特征。从小说的乡土题材、描摹的民俗风情及方言使用等方面 ,展示了中国现代乡土小说的民间性文化特点与地域性的文化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10.
由于受地理环境、思想观念、风俗习惯和信仰等方面的影响,以马王堆为代表的汉代初期审美文化,形成了具有浪漫诡异的地域特色的审美趣味。同时,又熔铸中原文化和南方各种文化,具有多元化的艺术特征,体现了汉代初期审美文化融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许多优秀的风景画家都自觉地研习传统绘画图式,并创造性地将山水画的某些技法形式,审美趣味,绘画观念,乃至传统文化精神等融化到油画风景创作中。本文从三方面对此做了分析:1.油画风景画家在作品中加强书写性并追求笔触效果。2.油画风景画家借鉴传统山水画的形式因素。3.油画风景画家研究传统意象,使作品在审美趣味,艺术观念上契合传统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2.
“天人合一”的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它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传统绘画风格。中国传统山水画“以大观小”,天道与人德的结合,体现了“体道”而“同于道”的“天人合一”观念。  相似文献   

13.
陈忠实的《白鹿原》,是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它获得了代表一个时期中国文学最高成就的茅盾文学奖,并被权威机构和权威评论家评为二十世纪百年百部优秀文学作品之一。本文从地域文化角度出发,结合文本,寻找作品在关中文化的沃土中,体现出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地域文化品格,借此发现《白鹿原》的地域文化审美特征与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忠实的《白鹿原》,是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它获得了代表一个时期中国文学最高成就的茅盾文学奖,并被权威机构和权威评论家评为二十世纪百年百部优秀文学作品之一。本文从地域文化角度出发,结合文本,寻找作品在关中文化的沃土中体现出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地域文化品格,借此发现《白鹿原》的地域文化审美特征与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从不同侧面阐述了“趣味”的本质、特征以及在人生中的意义,认为“趣味”是文学艺术中所体现出的一种本质特征;梁启超立足于感性生活来理解“趣味”,带有明显的经验痕迹,强调情感、环境对于“趣味”的重要性,在目的与“趣味”的关系上,表现出矛盾的态度。艺术宗教化与人生艺术化的脉络渗透其中,这一话语开启了中国现代文化的审美主义创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台湾和大陆汉语词语不同的政治和地域文化原因作了深层次的研究,提出了如下的新见解:政治上的不同其实是国共两党不同政见、不同政制、不同构成等原因造成的,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已现端倪,现在的不同只不过是进一步“扩大化”而已。而地域方言和文化点的原因,不仅仅要看到台湾闽方言和文化的影响,还要考虑吴语和江浙方言的影响,日语对台湾汉语的影响等等。  相似文献   

17.
明代吴门画派画家以士大夫群体所热衷的山水园林为主要表现对象,创作了以游园、居园等题材为主的的书画作品,在获得了"诗意的栖居"的同时,文人内心深处的理想人格与山水画创作形成了完美的契合,最终成就了吴门画派独特的审美趣味——追求高雅、崇尚个性。这种审美情趣表现为对"典雅"境界的追求和描摹景物时"求真"的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18.
地域文化散文是作者从地域文化视角来进行散文创作的 ,地域文化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来自表现对象 ,包括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两部分 ;一是来自作家 ,独特地域渗透着独特情感。当代四位作家余秋雨、素素、贾平凹、张承志等的地域文化散文主要分别展示为江浙文化、东北文化、秦地文化、北方文化。  相似文献   

19.
临夏地处多民族历史文化交会点,在多元文化环境中产生的临夏砖雕艺术,以回族艺术风格为主体,吸收融合了多民族传统装饰艺术特点。在题材内容、纹样造型、表现手法等方面不断创新,发展成为具有浓郁民族风格和地域文化特征的民间艺术瑰宝。其独特的纹样、丰富的内涵、精湛的雕刻技艺,反映了当地民众的创造智慧和审美趣味,体现着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在传承民族民间艺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方面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周晓风等学者撰写的《20世纪重庆文学史》,紧扣重庆地域文化特征,在彰显出20世纪重庆文学独特审美价值的同时,在研究方法和视野上也体现出诸多创新之处。当然,该书也存在作家作品入选标准模糊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