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中国近代史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句天演公式至少影响了两位学者的名字。一位叫胡洪驿,1910年留美前改名胡适;另一位叫张江流,1912年赴法后改名张竞生。后来前者名满天下,后者却因一部《性史》被赶出了学坛,与画人体画的刘海粟、唱《毛毛雨》的黎锦晖同列“三大文妖”,就连鲁迅也揶揄他:“张竞生的主张要实现,大约当在25世纪。”  相似文献   

2.
她曾是法兰西昔日的玉女,却是如今的性感女星,她有天使一样纯净而高中的面容,却有着魔鬼一样性感而魅惑的身材;她出演过《初吻》里单纯而青涩的少女,也演绎过《007》里冷艳动人的野心家……如今,她从璀璨监察回归平凡人间,她用自己的人生哲学享受幸福,无论是爱情,事业还是那对膝下的儿女。  相似文献   

3.
徐汉峰 《职业时空》2009,5(11):140-141
《管子·禁藏》篇提出的公之所加,私之所加;而用必赡,身必安矣;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适身行义,俭约恭敬;势利之在,而民自富;顺天之时,约地之宜;动静顺,然后和;国有余藏,民有余粮的思想,对中国会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依法办事,遵守制度;节俭适应,充实储备;把握机遇,创造效益;和谐社会,民富国强。  相似文献   

4.
新书一瞥     
《中外书摘》2007,(5):76-77
《往事》;《胡志明小道上的701天:中国记者越战见闻录》;《宽宽信箱与出埃及记》;《地狱婚姻》;《我们的时代》;《墨迹》;《敖德萨故事》;《波多里诺》;《生活水准》;《嗜书瘾君子》。  相似文献   

5.
《现代交际》2005,(12):57-57
《格林奇如何偷走了圣诞节》;《圣诞老豆》;《小鬼当家》;《缘分交叉点》;《芬尼与亚历山大》;《逃离圣诞》;《巴黎飘雪》。  相似文献   

6.
“趣填数字影片名”答案: 《一触即发》;《二泉映月》; 《三进山城》;《四渡赤水》; 《五朵金花》;《六斤县长》;  相似文献   

7.
情人影响     
《现代交际》2009,(1):66-67
《无颜美女》;《恋恋笔记本》;《十分爱》;《天道》;《恋空》  相似文献   

8.
新书一赏     
《中外书摘》2007,(10):76-77
《荷兰牧歌——家住圣·安哈塔树》;《寻访行家》;《大投机家的证券心理学》;《唐师曾:我说》;《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张学良口述历史》;  相似文献   

9.
《艺伎回忆录》;《夜宴》;《迈阿密风云》;《达·芬奇密码》;《无间行者》;……  相似文献   

10.
新书一瞥     
《中外书摘》2006,(5):84-85
《挽救中医:中医遭遇的制度陷阱和资本阴谋》;《巴黎伦敦落魄记》;《法国女人吃不胖》;《心灵神医》;《我眼中的殖民时代香港》;  相似文献   

11.
电影速写     
《现代交际》2006,(2):57-57
《花样年华》;《一声叹息》;《手机》;《失乐园》  相似文献   

12.
电影     
《女性大世界》2005,(2):160-160
陆毅、赵薇的“情人结”;《情书》;《白色情人节》;《情人》;《墨西哥的情 》。  相似文献   

13.
《现代妇女》2005,(10):54-55
《神奇四侠》;《绝密飞行》;《神话》;《风流人物名人志》……  相似文献   

14.
新书一瞥     
《中外书摘》2009,(1):85-85
《火与玫瑰》;《八十年代看过来》;《幸存者》;《逃不开的经济周期》;《文化密码-最实用,最有趣的全球文化解读》  相似文献   

15.
新书一瞥     
《中外书摘》2009,(4):89-89
《胡耀邦在历史转折关头(1975——1982)》;《历史需要细节:一个后代眼中的老外交官往事》;《靖康国殇纪事》;《潮流与点滴》;《蓝血与阴谋:摩根士丹利的灵魂之战》;《我们的根:简说五千年中国文明史》;  相似文献   

16.
《现代妇女》2005,(9):54-54
《虫不知》;《世界大战》;《导盲犬小Q》;《总统浪漫史》。  相似文献   

17.
新书一瞥     
《中外书摘》2006,(4):84-85
《浙江发生了什么:转轨时期的民主生活》;《体制迷墙:大学问题高端访问》;《季羡林谈人生》;《中国能否赶超日本:日本人眼中的中日差距》;《王光美访谈录》;  相似文献   

18.
让丹·布朗成为誉满全球的世界顶级畅销书小说家的是他的小说:《数字城堡》、《天使与魔鬼》、《骗局》、《达·芬奇密码》,这四部小说均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前茅,尤其是《达·芬奇密码》更是创造了全球发行量逾2500万册,并被翻译成40余种文字的奇迹。但是,一开始布朗的前三部小说并不被看好……  相似文献   

19.
所谓乌托邦思想,简单地说也许就是一句话——幻想一个美好的未来世界。用“乌托邦”来称呼这种思想,当然是因为1516年莫尔(SirT.More)的著作《乌托邦》(Utopia)。但是实际上,在莫尔之前,这种思想早已存在,而且源远流长。例如,赫茨勒(J.O.Hertzler)在《乌托邦思想史》中,将这种思想传统最早追溯到公元前8世纪的先知,而他的乌托邦思想先驱名单中,还包括启示录者、耶稣的天国、柏拉图的《理想国》、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修道士萨沃纳罗拉15世纪末在佛罗伦萨建立的神权统治等等。在这个名单上,也许还应该添上中国儒家典籍《礼记·礼运》中的一段:“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相似文献   

20.
《现代交际》2009,(7):67-67
《出水芙蓉》;《变形金刚II:狂派的复仇》;《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终结者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