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中国青年人生价值观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考察当代青年人生价值观的新变化,对高中生、大学生以及在职青年三个阶段的当代青年进行了人生价值观的调查,使用自编问卷,包括七个维度:物质享受取向、名誉地位取向、自我实现取向、轻松安逸取向、人际和谐取向、社会公益取向、信仰依从取向.结果发现:当代青年人总体来说是积极向上的,他们特别看重自我实现和人际家庭;男青年对名誉地位的重视程度显著高于女青年;在职青年对经济物质的重视程度显著高于大学生和高中生.  相似文献   

2.
为考察当代青年爱情价值观的新变化,对高中生、大学生以及在职青年三个阶段的当代青年进行了爱情价值观的调查,使用自编问卷,包括四个维度:贪图性欲取向、现实功利取向、理想浪漫取向、传统奉献取向.结果发现:学历水平越低越趋向于贪图性欲和现实功利取向;在理想浪漫取向上存在着年级差异,在传统奉献取向上存在着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3.
当代青年人际价值观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察当代青年人际价值观的新变化,对高中生、大学生以及在职青年三个阶段的当代青年进行了人际价值观的调查,使用自编问卷·包括六个维度:互信互利取向、自我呈现取向、功利取向、安全感取向、顺从取向以及自主取向.调查结果发现:青年人际价值观存在性别差异,女性在自我呈现、功利和自主取向上得分显著低于男性,而在在互信互利和安全感取向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性,在总分上没有显著差异;高中生在安全感取向和顺从取向上得分显著低于其他学历的群体.  相似文献   

4.
地方性高校本科毕业生职业价值取向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职业价值取向作为个体评价和选择职业的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体的职业生涯发展.本研究选取地方性应届本科毕业生这个特殊的群体,对他们的职业价值取向进行探讨.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197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对部分同学进行深度访谈,通过spss分析,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当代大学生选择职业时最看重的是经济取向,而且个体问差异很小;(2)不同专业性质的应届毕业生在职业价值观的劳保稳定维度差异显著;(3)与来自城市的毕业生相比,来自农村的毕业生更少考虑今后工作的地域取向.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构建当代科学价值观的理论基础,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是青年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实践标准。构筑科学的价值导向,使青年大学生确立科学的、进取的人生观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青年是社会发展中最活跃的力量,他们的职业价值取向变化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睛雨表。建国以来青年的职业选择及价值取向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当代青年职业价值取向的产生有着很多深层次原因,引导青年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职业价值观,做好职业选择,对他们自我价值实现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职业价值取向作为个体评价和选择职业的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体的职业生涯发展。本研究选取地方性应届本科毕业生这个特殊的群体,对他们的职业价值取向进行探讨。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197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对部分同学进行深度访谈,通过spss分析,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当代大学生选择职业时最看重的是经济取向,而且个体间差异很小;(2)不同专业性质的应届毕业生在职业价值观的劳保稳定维度差异显著;(3)与来自城市的毕业生相比,来自农村的毕业生更少考虑今后工作的地域取向。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运用问卷量表调查了江苏省9家大型综合性公立医院青年医务人员在职业价值观、工作压力和组织承诺三个方面的行为特点和行为取向,分析了江苏省公立医院青年医务人员的职业精神现状及影响因素,提出加强青年医务人员职业精神培养的对策,引导青年医务人员树立适应时代需要的核心价值观体系.  相似文献   

9.
译订价值观量表分为五个因素 ,分别为物质名利取向、个人幸福取向、自然保护取向、社会发展取向、人际和谐取向 ,与原价值观量表的维度基本一致。自我分离感高群者更重视物质名利取向的价值观 ,无能为力感高群者更不重视物质名利取向的价值观。疏离感与个人幸福取向、社会发展取向、自然保护取向以及人际和谐取向的价值观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t检验发现 ,疏离感高群与低群在个人幸福取向、自然保护取向、社会发展取向、人际和谐取向的价值观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冲击是引起当代青年价值观嬗变的根本社会原因 ;价值取向多元化、思维方式多样化和价值理念丰富化是当代青年价值观嬗变的具体表现 ;面向新世纪 ,当代青年在实现自我的过程中 ,出现了更加实务的判断标准和理想现实化的趋向 ,又由于当代青年不断地调适自身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矛盾和冲突 ,因而 ,他们的价值观与社会主导价值观之间的互动、趋近与整合的态势亦将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