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8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当代史上承上启下的历史时段.随着思想层面的进一步解放,中国的经济环境与文化环境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中国整体文化格局的变化以及各文化形态之间的互动关系的变化,使得20世纪90年代中国艺术在整体上呈现多元、互渗的状态.20世纪90年代中国艺术最核心的美学特质是平民化的美学视角,此时的艺术创作聚焦于表现代表个体意志的平民阶层的生存状态,从而折射出整个社会的时代特征.20世纪90年代中国艺术在时代特有的情境中,表现出某种程度上的文化自省与自觉,体现出强烈的人文精神关怀,彰显出一种难能可贵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当代史上承上启下的历史时段.随着思想层面的进一步解放,中国的经济环境与文化环境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中国整体文化格局的变化以及各文化形态之间的互动关系的变化,使得20世纪90年代中国艺术在整体上呈现多元、互渗的状态.20世纪90年代中国艺术最核心的美学特质是平民化的美学视角,此时的艺术创作聚焦于表现代表个体意志的平民阶层的生存状态,从而折射出整个社会的时代特征.20世纪90年代中国艺术在时代特有的情境中,表现出某种程度上的文化自省与自觉,体现出强烈的人文精神关怀,彰显出一种难能可贵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3.
毛亦农 《云梦学刊》2002,23(6):76-77
在东西方文化交汇日趋频繁的今天,西洋水彩画和传统中国画,在艺术语言、艺术精神、审美意识等方面一定程度上互渗互融,形成了多元发展,共存互补的新局面。这是东西方绘画艺术上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梁思成不仅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史学家和建筑遗产保护事业的先驱者,而且也是1949年新中国后长期主宰建筑文化界的建筑创作主旋律的奠基人.1950年代初,他扮演了新政权建筑艺术政策"立法者"的角色:将政治话语引入建筑理论,对"社会主义内容、民族形式"的建筑创作主旋律进行了理论阐述.他的学术政治活动为新中国成立后近30年的主流建筑文化设立了鲜明的意识形态坐标.  相似文献   

5.
本文考察建国六十年中国电影文化的变迁.认为六十年中国电影文化发生了从模块位移到类型互渗的演变,具体地呈现出四个时段的更替:第一时段为北部电影模块年代(1949至1977),第二时段为西部电影模块年代(1978至1989),第三时段为类型片年代(1990至1999),第四时段为类型互渗年代(2000年至今).这体现了中国电影文化被纳入全球化语境的命运和主动选择.  相似文献   

6.
刘悦坦 《东岳论丛》2001,22(6):139-142
“泛神论” ,与其说是郭沫若的“哲学思想” ,不如说是他的思维方式。“泛神”的艺术思维方式在根本上是一种原始思维。以“相似律”与“互渗律”为主要思维机制的原始思维构成郭沫若前期新诗的艺术构思。郭沫若前期新诗创作中原始崇拜的“返祖”意识创造了《女神》天才美 ,同时也消解了天才的诗人。这也是2 0世纪 2 0年代中期郭沫若的思想转换的一个重要内因  相似文献   

7.
学术范式的转换与艺术人类学的学科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人类学与文艺美学虽因其研究对象的共域而有着源远流长的交叉互渗研究实践,但却长期滞留于材料移植和理论移植阶段,未能促成艺术人类学学科范式的形成。其主要根源在于两个学科各持一端:一者固守实证主义立场,把艺术视为与生计、交换、政治体制等几乎无差别的社会文化现象进行描述与解读;另一者坚持对从社会文化中孤立出来的艺术及其活动进行思辨的方法,把存在于社会文化之中的艺术悬置起来不予问津。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潮既解构了理性主义的思辨模式又颠覆了实证主义的绝对真理性,把人及其主体性移置到学术研究的中心,引发了学术范式的转换和知识资源的重组,推动文化人类学与文艺美学在理论和方法上积极互动和深度融合,促成具有学科意义和知识创新能力的艺术人类学学科的诞生。  相似文献   

8.
论古典诗歌叙述口吻的模糊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古典诗歌的叙述口吻具有模糊性的特征。它所运用的口吻互渗、口吻互叠、口吻的转移与替代等手法使诗歌表述具有不确定性和多向性,这是促成中国诗歌独特美学品格和艺术个性的原因之一。这些艺术手法和审美方式对古典戏曲、音乐等其他艺术形式的影响也是深刻的。  相似文献   

9.
网络间性:蕴含创新契机的学术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间性、主体间性、文本间性三者的关系,其实就是社会关系、艺术关系和媒体关系。提出网络间性有助于增强艺术创新,有助于对媒体互渗现象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梳理汉魏六朝的辞赋观念、历史分期和艺术特征,是该时期辞赋研究的三个重要维度。围绕着辞赋的源流、发展分期、价值功能、文体形式等,当时已形成了一定的辞赋观念。关于魏晋南北朝赋的发展演变,则大致经历了建安、正始、西晋、东晋、元嘉、永明、梁陈七个历史时期,北朝作为一个在空间和政权上与南朝相对立的历史阶段,在辞赋发展史上表现出了相对的特殊性和独立性。至于在辞赋的创作倾向上,则显示出了回归诗骚的抒情传统、辨名析理的玄学化以及因为诗赋互渗所表现出的文类新变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