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7 毫秒
1.
“六艺”、“六经”习见于我国古代丈献中,学术界一般认为是指六部儒家经典。其实,先秦只有五经,并无《乐经》,后人说《乐经》毁于秦始皇焚书,只是主观揣测,并无文献根据。汉人所谓“六艺”,原本仅指孔子为教学而开设并为儒门历代传习的六种课程。孔子授课只有《诗》、《书》、《易经》三部古代文献;他讲授礼、乐主要是根据《诗》、《书》,而《春秋》则是他唯一的手编教材。“六经”为“六艺”之尊称,“六经”之“经”,是常道、常法之义,与“五经”之“经”的义蕴有别。  相似文献   

2.
<正> 子路是孔子重要的学生之一,对他加以研究,不仅对孔子思想和事迹的探讨能深入一步,而且对整个中国思想的研究也会大有益处。子路的研究资料,散见于先秦、两汉许多著作中(详见拙编《孔门弟子研究资料》)。其中《论语》、《左传》、《孟子》、《史记》的材料可靠性更大些,其他文献也可参考。下面就依据这些资料,试就子路的家世履历、为人性格、思想作为、对后世影响等问题,作些初步探讨,以求教于学术界。  相似文献   

3.
先秦两汉时代 ,是中国诗歌与音乐的关系最为紧密的时代 ,《尚书》中说 :“诗言志 ,歌永言 ,声依永 ,律和声。”可知 ,那时候的诗歌与音乐几乎不分 ,正所谓“诗为乐心 ,声为乐体。”由此而言 ,音乐对先秦两汉诗歌形式的影响之大自不待言。但以往我们对这一现象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下面 ,简单讲两点看法。一、音乐对《诗经》、《楚辞》文体形式的影响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里面包括《风》、《雅》、《颂》三大部分。关于《风》、《雅》、《颂》如何分类 ,现存的先秦文献没有一个明确的记载。《毛诗序》说 :“《风》 ,风 (讽 )…  相似文献   

4.
《史记·五帝本纪》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裁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对赞语加以分析:(一)“尚矣”的“尚”字同“上’,古远的意思。学者们所称说关于“五帝”事迹,固然时间古远;关  相似文献   

5.
《史记》徐广注是目前所存最早的《史记》注本 ,记载了六朝时期的《史记》异本 ,对校正今本《史记》之讹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依据徐广注所列异文 ,证以其他先秦、两汉典籍 ,论述了六朝时期《史记》异本的特点 ,并考证了今本《史记》文字致讹的原因 ,为恢复《史记》原貌提供了一定的根据。  相似文献   

6.
"六经"的次序问题,有"以《诗》为首"、"用《易》居前"等代表形式,其中次序原因,历来众说纷纭,分歧较大,现代学者的探究虽多,仍无定论。六经从"以《诗》为首"到"用《易》居前"的次序变化,反映了"六经"在先秦两汉时期的发展轨迹。"以《诗》为首"的次序,是依照"六经"产生时代的早晚排序的;而"用《易》居前"的次序,则按照秦火之后,西汉六经恢复的早晚排序。  相似文献   

7.
林剑鸣同志《秦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2月出版)第340页说,公元前233年(秦始皇十四年)的秦、赵大战中,“秦将桓齮由于失败,畏罪逃奔燕”。作者自注,系据“《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赵世家》”。经查证《史记》这两篇均未言及秦将桓齮败逃燕国事;先秦、两汉典籍亦无此种记载。 杨宽《战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55年出版)第171页云:“(公元233年)赵派大将军李牧向桓齮反攻,大破秦军于肥,把桓齮打跑了。”杨氏于此加注:“(《史记》)《李牧列传》也  相似文献   

8.
王连升(1939—2012年),山东青州人。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1964年考取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研究生,师从白寿彝先生。1968年到南开大学历史系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曾任历史系副系主任。王连升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政治思想、先秦两汉史等学术领域的教学与研究,五次获南开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他主编并撰写了《中国宫廷政治》、《简明中国通史》、《中国历史大辞典·先秦卷》、《中国封建王朝兴亡史·秦汉卷》、《中国文化要义》、《史记选注》等学术著作以及  相似文献   

9.
《六经》是中国先秦的重要书籍,是考察中国古代自两千年前到四千年前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里面包含着部分的中国文化的宝贵遗产,弃其糟粕,采其精华,是可以古为今用的。《六经》是《易》、《诗》、《书》、《礼》、《乐》,《春秋》。其内容,《易》是关于哲学方面,《书》与《春秋》是关于历史方面,《诗》与《乐》是关于文学艺术方面,《礼》是关于典章制度方面,都具有相当重要的研究价值。司马迁是中国的一个有名的历史家,他所作的《史记》是一部有价值的历史著作,由于西汉距周代较近,司马迁又博学多识,其关于孔子与《六经》的记述是有其一定根据的。  相似文献   

10.
《史记》与春秋公羊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桐生 《文史哲》2002,(5):53-57
《史记》的学术渊源来自六经异传和诸子百家之学 ,其中以春秋公羊学对《史记》的影响最为深刻。“孔子作《春秋》说”是一部《史记》的理论基石 ,“纪异而说不书说”影响到司马迁的天人观 ,《史记》的政治观也主要来自于春秋公羊学的政治学说。  相似文献   

11.
西汉时汉武帝罢黜百家,表彰六经,以阴阳五行比附儒学,成为神学正统,以充封建专制的御用工具。在此唯心思想盛行之时,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司马迁的宇宙观却与其相反,以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不断地与怪诞的唯心思想作一定程度的斗争。司马迁的宇宙观及其对易学的见解,在其所著《史记》的片言只字中,能窥见其大概。 他首先认为: “易以道化”。(见《史记太史公自序》)。 《易》是先秦研究宇宙的载籍,司马迁用《易》说明宇宙是不断变化的。在此基础上他在《自序》中进一步说:“易著,  相似文献   

12.
保定学院刘玲娣教授的《(史记)中的河北人物研究》,是一部从文化地理学角度,将地方志、考古资料、历史地理等文献史料与史籍相结合,较为系统地研究《史记》中河北人物的专著,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读后感觉有两点值得肯定:一是研究角度新颖,二是研究方法较为独特。在浩如烟海的《史记》研究专著中,称得上是后出转新的著述。  相似文献   

13.
新出土古文献再次证明,先秦两汉文献所载五帝时代实行的禅让制有其一定的历史依据。上博简《容成氏》中有关"有虞迵"的考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虞代新世系。相关竹简的编联证明,"有虞迵"一世出现在唐尧一世之前,原来是先由东夷部落集团的"有虞迵"禅让给华夏部族集团的唐尧,然后才由唐尧传给虞舜,因此,所谓"唐虞"实际应是"虞唐"。虞迵、唐尧、虞舜、夏禹、皋陶、伯益之间的民主禅让,构成了整个虞代文明。虞代包括唐尧夏禹中原各族世系,而东夷各族世系是其主体。有虞族史诗、颂诗《韶(鼗)》乐的形成、流传及其在虞代文明中所发挥的宗教政治作用,正可充分证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14.
《史记·屈原传》曰:"离骚,犹离忧也."于"离"字未作进一步说明.应劭以"遭"训"离",王逸以"别"训"离",二说均未必是.《易·离》:"离者,丽也."明代杨慎《丹铅杂录》说:"丽之为训,连也,又双也."《礼记》所谓"离坐离立",正是"丽坐丽立"——相并而坐、相并而立之意.在先秦、两汉以至隋唐文献中,"离"与"丽"通假,都是相连比并之意,是不言而喻的.故先秦、两汉典籍中,常于"离"字不下注脚,这正是太史公于"离"字"初未明下注脚"的原因.准此,"离骚"当理解为"双重乃  相似文献   

15.
“火耕水耨”是两汉时期江南地区采用的一种农耕方式(本文所指“江南”的范围是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对于它的估价,从古到今议论甚多。有的学者以《史记》为据,认为在火耕水耨下,江南地区的贫富分化不显著,所谓“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但是,近年大量的考古发掘表明,两汉时期,尤其东汉以后,江南地区已得到较大开发,千金之家不乏其例。于是,另有不少学者推论:火耕水  相似文献   

16.
<正> 在中国史前史研究中,尧舜“禅让”是一个值得重新探讨的问题,它关系到与继嗣习惯相适应的婚姻制度及其他有关社会问题。“禅让”的本义也只有放在原始婚姻制度的发展中加以仔细推敲才能得到准确的理解。古代文献表明,传说中的尧舜时代尚处于“但知其母,不知其父”(《白虎通·号》)的母系社会,《史记·五帝本纪》却据传说谱列出自黄帝到颛琐以至尧舜禹以下的世次。若是母系发达的时期,子女只属子母亲,父亲没有抚养的义务并无权给子女命名,父子(女)间处于漫不经心的状态,人们并不注意对自己不负责任的生父,更不会有如此清晰的口碑材料流传下来。太史公又说:“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  相似文献   

17.
关于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年代问题,或从齐襄王实际在位年数、燕国灭亡之年、秦始皇议立帝号与议置郡县、北攻匈奴、南击百越等事来推断,确定六国最后灭亡为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其所论证与结论误。《史记·六国年表》以《秦纪》为经编纂而成,这是确定秦灭齐年代的标尺。其它文献与考古资料,与此完全一致,仍以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统一中国为是。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郑杰祥新著《新石器文化与夏代文明》近日已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专著是国家“九五”出版规划重点图书《早期中国文明》丛书的第一部著作,全书约50万字,图片百余幅。该专著主要通过对现今河南省境内出土的考古资料的分析,结合文献记载和民族志等资料,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中原地区古代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及其形成过程。该专著信从恩格斯“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的著名论断,认为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该专著认为中原地区的个体家庭大约出现于仰韶文化中期,而古代国家政权则起源于河…  相似文献   

19.
<正>最近,江林昌教授的新作《考古发现与文史新证》由中华书局出版(2011年2月出版,76万字)。这是作者二十余年研究先秦两汉历史文化的最新成果。该著收集学术论文36篇,分为上下两编,上编"考古发现与古代文明新研"收集论文22篇,分为五章,即"史学理论与文明起源"、"虞夏文明"、"商文明"、"周文明"、"中外文明比较",内容主要涉及中华文明起源及其早期发展阶段的有关重大学术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20.
肖九根 《江汉论坛》2006,(7):123-126
在古汉语中,“牖”、“窗”是一对常用的同义词。只不过,“牖”多通行于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的文献以及口语中,而“窗”除先秦、两汉十几例之外,只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用例才逐渐多起来,但真正盛行还是始于唐代。本文认为,“牖”与“窗”之间的同义演化遵循着“挤入——并用——取代”这样一条普遍规律,它是一种交替性的历时嬗变过程,“窗”替代“牖”并取得正统地位其历史时代当不会晚于元代;其次,《二典》所引表示“牖”和“窗”本义的始证材料均嫌失实,时代过于滞后,尤其是“窗”的本义起于何时至今尚无定论,有待进一步考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