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对齐美尔《现代人与宗教》的文本解读基础上指出:齐美尔在对传统宗教起源论和现代性危机的深刻认识上,认为只有“后宗教”才能克服现代性危机。后宗教实质上是个体生命的内在宗教,现代性危机的克服不在于对传统宗教建制的现代化改进,而在于个体生命的内在实现。在此需指出,现代性危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齐美尔从后宗教进行消解只是提供了一种理论上的可能性视域,同时,也受到他所在社会的局限。  相似文献   

2.
中英“死亡”委婉表达的异同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亡”委婉语是汉英两种语言中共存的现象。它不仅是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通过从宗教文化、民族情感和社会地位三个角度对中英“死亡”委婉表达方式异同的探讨分析,揭示了语言和社会文化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解脱论是宗教教义的核心。佛教和基督教在解脱论之间存在以下四方面的主要区别 :一是两种不同的信仰与解脱的范式 (简称“信解范式”) ,即佛教的“人→神→人”范式与基督教的神→人→神”范式 ;二是两种信解范式所不同的理论基础 ,即“佛性论”与“《圣经》解释学”;三是两种信解范式不同的出发点 ,即“性非善非恶论”与“原罪论”;四是对佛、基信解范式发展影响最大的两种不同的哲学思想 ,即“中道涅 般木 观”与“过程神学”。佛、基解脱论在这四个方面分别具有比较严格的逻辑关系 ,从而决定了它们各自不同的宗教修行方式和客观结果。但…  相似文献   

4.
读“马克思恩格斯论宗教”一文,结合作者体会介绍了该书基本要点。文中着重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用辩证唯物论观点阐明了宗教的起源、本质及消亡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郭象的“独化”论思想不仅在魏晋玄学关于“无”、“有”等本体思想之演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整个中国哲学史上也独树一帜。如何看待郭象的“独化”论呢 ?人们往往用逻辑分析的方法把它作为抽象概念来认识 ,由此将其视为神秘的唯心的思想。其实 ,郭象的“独化”论并不是一个抽象概念 ,而是一种现象性的存在论。当然 ,郭象没有明确的现象学的思想 ,但他有明确的“相因”论的思想和方法论 ,由此表现出了其“独化”论的现象性义蕴。郭象的“独化”本体论不仅具有现象性 ,他的“遣之又遣”的“冥而忘迹”的认识论也有现象性  相似文献   

6.
虽然我们处在科学高度发达的时代,生活的几乎所有领域无不打上了科学的烙印,但是,科学并不是万能的,人类终极关切的一些根本问题,光靠科学无法解决。人们在享受科学恩泽的同时,也常常会对信仰问题,对人性的本质进行思考,而宗教哲学恰恰是进行这种深度思考的结晶。面对日益错综复杂的世界,宗教哲学提供了一个非常开阔的思考视角,对比如“人性为什么会被扭曲”、“怎样理解爱的维度”、“为什么要提出全球伦理”、“对话是解决冲突的最有效途径吗”等人生和时代的根本问题,宗教哲学都给出了自己独特的解答。何光沪教授是宗教哲学领域一位很有建树的学者,也是一位具有浓厚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他的《中国文化的根与花——也谈儒学的返本开新》、《一种开放的宗教哲学——中国知识分子的智慧渊源》《、基督教与中国现代化》《、中国宗教改革论纲》、《汉语神学的方法与进路》、《从“米规则”到“盐规则”——关于宗教伦理的重要性与统一的思考》、《百川归海》等论著在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为推动中国宗教哲学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秦国帅 《理论界》2010,(8):107-109
宗教市场论自上世纪90年代诞生以来,反响巨大,诸宗教研究者都试图用这一理论解释各种宗教现象,成果丰硕。本文亦用这一理论对全真道兴起及兴盛的原因、儒者入全真道现象及全真道由民间信仰到国家承认的宗教转换过程等早期全真道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8.
段玉明 《学术探索》2011,(5):98-105
伴随儒学独尊、佛教传人、道教兴起,“三教”在伦理本位、形神因果、夷夏之变、仪礼教法几个方面展开了长期的论辩。经过约五六百年的对话,儒释道终于从相争走向合流,逐步形成了“三教”鼎立的新文化格局。此一过程启示我们:在多元宗教的背景下,回避冲突、引人暴力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化解宗教冲突还是应走对话的道路。以中国古代儒释道对话的情形论,功能似合流与本位似合流或是宗教合流的两种途径,可以有效地化解宗教冲突。  相似文献   

9.
当前农村宗教盛行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宗教在一些农村地区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所谓的“宗教热”现象,从社会失范的视角,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层面系统的分析宗教得以在农村盛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李峰 《江海学刊》2013,(5):95-100
近年来,结合西方的理论和中国的现实,我国宗教社会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按研究思路可将其分为两类:一是作为自变量的宗教研究,这与西方宗教社会学的经典研究范式一致,但这种取向存在着脱离中国社会现实,就宗教谈宗教的理论风险。二是作为因变量的宗教研究,该取向虽充分考虑了社会对宗教的影响,并先后发展出宗教市场论、宗教生态论和权力场域论三种理论范式,但它们背后不同的社会结构假设都不能准确反映我国当前的社会现实。基于此,必须在这三种宗教理论范式的基础上发展出一种"通过社会来分析宗教,通过宗教来透视社会"的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11.
论宗教当代发展的俗世情缘及其消极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引起了宗教的当代的全球发展,宗教成了影响民族团结、制约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等社会问题的“粘合剂”。本文探讨了这种现象形成的社会原因、带来的社会消极影响,及我国面对宗教的当代发展应注意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宗教研究采取的是一种"以文化代宗教"的策略.这种研究模式几乎主宰了三十年来的宗教研究论著,但是也呈现了宗教文化的化约论、功能论以及局限于精英阶层的知识论倾向,最后以"弱文化范式"的形式呈现出一种结构性的缺失.人们看到了不同形式的宗教文化,但忽略了不同宗教信仰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在当今的多元社会中,宗教文化与其他社会文化都具有彼此认知的义务,它们应当参与"互补性的学习过程".宗教文化必须经过"拯救性的社会化",才能进入公共对话的空间,才能进入公民文化的建设领域,并且,宗教文化只有获得公民文化的身份,才能完成社会角色的转型.  相似文献   

13.
宗教作为人们的一种精神追求和社会组织,它既可以成为维护现存秩序的积极力量,也可以成为破坏现存秩序的消极力量。要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积极作用,前提是我们必须在思想深处认识到:宗教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并不是与社会发展水火不容的,而是可以与之相协调、共进步的。因此,只有从正确理解、贯彻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含义的层面上与“思想信仰”绝对自由及“实践信仰”相对自由这三个层面上正确划清并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问题,用构建和谐社会来统领新时期的宗教工作,才能全面贯彻好党的宗教方针,才能充分发挥宗教这一精神资源和社会资源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程玉 《云梦学刊》2013,(6):72-76
近年来,随着在学术界展开的宗教研究的深入,对宗教的实证研究开始成为宗教学者们关心的热点问题.在国际的宗教社会学研究领域,同样发生了被称为具有“范式转变”意义的理性选择论或宗教市场论.其领军人物是罗德尼?斯达克(Rodney Stark),他把理性选择理论贯彻到了宗教社会学的研究当中,并且在信仰者个体、宗教群体(组织)之间建构一种“宗教市场”,并作为其研究对象,注重实证资料的收集,为中国宗教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全面的、系统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15.
论殷周宗教的时代特征张荣明目前,在中国的学术界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认为随着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过渡,“在意识形态领域,宗教从多神教过渡到一神教”①;具体地说,随着殷人步入阶级社会,在殷人的思想中同时发生了一个“蒸馏”过程,并最终产生了“一神教的唯一的...  相似文献   

16.
在近几年来开展的关于“异化”问题的讨论中,出现了这样一种异化论,这种异化论认为,社会主义不但有异化,而且必然异化。因为社会主义异化的根源不单是旧社会的痕迹和外来的影响,而且是从“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中产生出来”的。这样,马克思用来揭露资本主义的用语,现在被社会主义异化论拿来说明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了。这种异化论把好多现象用异化来概括,提出了从思想、政治到经济都存在异化的社会主义全面异化论。提出这种理论的同志把他们这种异化理论称之为“马克思异化论”,并从马克思那里找来了根据,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可是谁都知道,社会主义消灭了私有制也就消灭了异化,这是马克思一贯而明确的观点。一种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异化论”,怎样能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文学工具论”的反动,“文学审美论”在新时期的出现无疑有着历史的进步意义,但是由于这一理论的出现具有“矫枉过正”的性质,因而在学理上存在着严重的片面性。这种由一种片面导向另一种片面的现象反映了思维方式上的“知性”局限,因而需要进行深入地反思。其反思的路径可以从“自律论”、“二元论”、“特征论”等观点入手。  相似文献   

18.
世俗化理论和宗教市场论构成了当代宗教社会学的两大理论范式,然而,学界却忽视了应有的另一重要研究范式--宗教场域论.实际上,布迪厄关于场域的理论观点对于宗教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结合彝族社会和毕摩教的实际,可以从关系、惯习、资本三个方面阐释毕摩教作为一个宗教场域的基本特征、实质内涵和运作逻辑.全面理解和把握宗教场域的意涵,有助于对宗教现象进行一种新视角的诠释与解读.  相似文献   

19.
在突尼斯,佩戴面纱现象可以说是有很长的历史。艾玛·本·麦尔德(EmmaBenMiled)开展了一项名为“突尼斯妇女有历史吗?”的研究(BenMiled1999),她发现,在佩戴面纱行为成为突尼斯的一种根深蒂固的宗教现实或者政治一宗教能动主义的象征性的符号以前,佩戴面纱现象首先是突尼斯社会阶级与威望分野最重要的一种象征。因为它加强了社会阶级与阶层的区分度。如它可以区分性别(男性与女性),地理空间(如城市与乡村),社会阶级(如上层阶级与下层阶级)还有种族性(如公民与部族)。  相似文献   

20.
高建立 《船山学刊》2006,(4):111-113
“理一分殊”不但是程朱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理学中扮演着方法论的角色。程朱利用“理一分殊”解决了宇宙的生成论问题和本体论问题,使理学成为一种更为缜密、完善、思辨性更强的哲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