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三、新文化运动后期(1919—1920):在问题与主义论战及反对道德复旧中的批孔如果说五四运动前,对孔教的批判,其指导思想基本还是民主主义的话,那么,五四运动后,对孔教批判的指导思想则基本上是马克思主义了;如果说五四运动前,批判孔教的主将是陈独秀的话,那么,五四运动后,在新基础上批判孔教的主将则是李大钊了。经过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获得广泛而迅速的传播,引起了封建主义的惊恐与抵抗。正如陈独秀所讽讥的:马克思主义即便传到中国来了,“可以用‘纲常名教’四个字,  相似文献   

2.
李大钊的伦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伟大的共产主义先驱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而且比较全面地传播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中国伦理学史上,他第一个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对道德现象作了科学的分析,对封建主义的伦理道德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提出了无产阶级的新道德观,在我国伦理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研究和阐发他的伦理思想,学习他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忘我斗争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的道德品质,必将激励我们为早日实现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而奋斗,去创造李大钊所说的“我们的黄金世界”。  相似文献   

3.
新旧道德之辨是中国近代、特别是五四时期思想界的热点之一,新旧道德之辨为马克思主义新道德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和民众心理基础.由对传统私德的批判转向对马克思主义新道德的追求,在实践上和逻辑上具有必然性.以新旧道德之辨为主要内容的近代道德革命不是为了纯粹的个性解放,而是思想家在民族危亡之际的理论反思与突破.我们继承五四传统,一是要继承五四运动时期思想家们基于社会责任感的批判精神;二是要继承五四运动时期思想家们积极的实践精神.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宏伟的历史过程.恽代英作为中共早期杰出的领导人和理论家之一,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过重要的开创性的贡献.他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与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分子一起投入到反封建的历史潮流中,弘扬民主与科学,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了基本前提条件;他在五四运动以后对马克思主义的大力传播和探索,契合了历史的客观需要,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他在中共党内发表的许多理论成果,更是充分地体现出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懈追求.这一切,奠定了恽代英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5.
六十年前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转折点。新文化运动就是这个伟大转折前夜文化思想战线上的一场空前激烈的战斗。新文化运动对孔家店的斗争,锋芒直指中外反动派所极力维护的孔子的权威,给了儒学以沉重的打击,充分显示了五四运动革命批判精神的巨大威力。为毛泽东同志所倡导、为后世人们所继承的五四精神,自然也包含有它的革命批判精神。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革命批判精神,对于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强大社会主义国家的斗争,有着重要的助益。  相似文献   

6.
一“五四”时期的中国文化,面临着西方文化的全面挑战,其中包括对它的伦理道德传统,不能不作出新的选择。但“五四”首先要解决的,是科学与民主两大任务,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提倡民主政治,是这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任务。对传统道德的批判,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与其说这是对传统道德的全面批判,不如说是对传统道德的社会功能所作的批判。当时的知识分子如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吴虞、易白沙等人,不仅普遍接受了西方文化的洗礼,而且对中国的现实有着深切的观察和体验。他们敏锐地感觉到,几千  相似文献   

7.
李大钊是中国传播历史唯物论的先驱,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给我们留下的珍贵的思想遗产,我们应该加以认真总结。(一) 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是伴随着与唯心史观的斗争展开的。李大钊为在中国宣传与坚持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作了不懈的斗争。五四运动时期,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无产阶级与地主资产阶级、马克思主义者与反马克思主义者,曾进行了几次大论战。这些论战,归根结蒂,都是唯物  相似文献   

8.
董德福 《学术研究》2006,5(2):96-102
孙中山与五四运动的关系充满着矛盾性和多向性。五四运动初发时,孙中山忙于理论创造,无暇发表政论,是五四运动的旁观者而非领导者,使得一些青年大失所望。五四运动爆发后,孙中山认识上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同情、支持、指导学生运动,对新文化运动的宣传意义给予了高度的肯定,而对反传统、张个性自由的新文化运动总体上则持反思和批判的态度,强调民族主义的重要性和中华道德的普遍价值。孙中山对五四运动的态度,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五四运动的后续发展,而且会影响到中国现代政治理论的构建和政治的走向。  相似文献   

9.
五四时期,吴虞反对旧道德,批判旧礼教,名震一时。他在当时思想界起了很大的影响,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反对封建道德、攻击孔教的一位“健将”,在近代伦理思想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篇章。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留给后代一个极为沉重的“包袱”,封建专制主义的伦理道德,至今还影响着一些人的思想和行动,批判肃清封建伦理道德的影响,是当前思想战线上一个不可轻视的任务。因此,今日回顾、分析和评价吴虞对封建道德的批判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 在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中,董必武的思想转变有着鲜明的特点,他既不同于李大钊、陈独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步入共产主义者的行列,也有别于毛泽东、周恩来、恽代英等青年知识分子,是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而转变成马克思主义者的.同时又与朱德、刘伯承等由旧军人成长为共产主义坚定战士有所区别.他是由清末秀才,跨越了两个世纪逐步转变成马克思主义者的.董必武这一转变过程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转变全景中的一种折射和投影,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和发展的某些规律.  相似文献   

11.
五四运动后,我国思想界各派学说竟起,以胡适为代表的实用主义和以李大钊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进行了一场"问题与主义"的争论。长期以来,国内学界对"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叙述和评价一直受到某种既定认识的误导,以至混淆了这场论争的性质。通过考察当时的历史背景、胡适固有的民主和自由思想以及胡适与李大钊的关系可知,这场争论实质上是新文化运动中发生在学术界的一场充满自由平等氛围的争论,胡适"问题与主义"的矛头不是指向马克思主义,而是指向当时中国学界不够科学的各种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1902年梁启超写的《新史学》打起“史界革命”的大旗,对封建史学展开猛烈批判。他在历史进化论的基础上提出新史学的历史观,建立起历史哲学,论说历史有客观的公理公例。五四运动后,到了本世纪20年代,梁启超否定自己的新史学理论。五四运动时期,李大钊同志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研究中国历史和近代社会,提出建设现代史学的主张,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年代中国新史学发生的变化,留给人们的启示是:要发展新史学,就应当处理好历史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处理好理论与史料的关系,处理好输入新学理与史学理论创新的关系。五四时期的科学与民主的要求,对中国新史学的建设也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著名领袖之一。他在新文化运动中,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同封建势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对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而在推动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过程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本文只就五四运动前陈独秀的民主观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五四前夕的陈独秀,是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思想家。他的民主主义思想也和其他思想家  相似文献   

14.
瞿秋白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和领导人之一,也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卓越政治家与宣传家。他在五四运动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写了许多宣传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宣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文章和著作,对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建设做了大量开拓性、奠基性工作,对于中国现代地主资产阶级哲学进行了有力地批判,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也经历了一个传播、发展和胜利的过程。在五四运动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李大钊、瞿秋白为代表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密切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阐述了自己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5.
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主要宣扬独立、自由、平等、民治等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人权思想 ,并带有个人功利主义的色彩 ;五四运动克服新文化运动时期人权思想和当时的政治斗争、群众运动联系不紧密的偏向 ,发展成为中国人民伟大的争取国家主权和民族生存权的人权实践 ;五四运动后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帝国主义的认识上升到理论阶段 ,由学习西方到认清其资产阶级人权的虚伪性 ,逐步树立了劳工阶级的、集体主义的人权观 ,并正确地揭示了中国享有国家主权、人民享有真正人权的必由之路 ,从而使五四时期的人权思想经历了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到马克思主义的重大演变  相似文献   

16.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李大钊以激进民主派的立场,运用西方资产阶级的法学理论,对以儒家学派为代表的中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进行了最有深度的批判。十月革命以后,李大钊又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他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创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中,发挥了马克思主义的法律思想。本文仅就李大钊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后的法律思想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1伟大的五四运动距今整整70年了。70年前的5月4日,天安门前“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怒吼,划破了如(舟石)暗夜,标志着中国历史新纪元的到来。五四运动不仅是反帝爱国的政治运动,同时也是近代启蒙思潮和新文化运动所造就的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由于五四运动所开创的马列主义的广泛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国人民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政治斗争与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相结合;新文化运动所追求的民主与科学同开创新  相似文献   

18.
<正> 前言作为五四运动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而举世闻名的李大钊,在他的青年时代,曾于一九一四年前后至一九一六年夏季留学日本。在这个期间,中国由内政到外交相继发生了日本对华要求签定“二十一条”(一九一五年一月)和袁世凯帝制运动的具体化(由一九一五年八月起)这样两起重大政治事件。对此,李大钊组织了留日学生总会并积极进行反“二十一条”和反对袁世凯的斗争。在这一过程中,他否定了留日前所谓“言治期”拥护袁世凯的立场,继续进行变革观的探索,之后产生了促使他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被称为“民彝”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一) 马克思主义是在五四运动中才在中国传播开来的。那时,中国已有了一批共产主义先驱者。他们为了唤起人民,改造旧中国,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时,特别注意唯物史观的传播。从五四运动到大革命时期,努力传播唯物史观的,有陈独秀、李大钊、李达、蔡和森、毛泽东、周恩来、邓中夏.恽代英、瞿秋白等一批人。其中,李大钊走在最前列,在理论上阐述得比较多、比较系统的,除李大钊外,要算蔡和森、李达、瞿秋白。  相似文献   

20.
李大钊学术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着渊源的关系。李大钊既受到先秦儒家的主流学术思想与道家的非主流学术思想的影响 ,同时也受到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学术思想的影响。李大钊学术思想的传统文化渊源不仅使他在新文化运动中独树一帜 ,而且为开创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派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