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民主与稳定──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体会傅明贤《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新历史时期的运用与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关于发展经济、建设民主与政治稳定之间的关系。邓小平在这方面的论述是他的治国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的政治观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本质的高度概括,是对社会主义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丰富和发展、文章从政治学角度,阐述了邓小平政治观的含义及其形成,邓小平政治观的主要内容和邓小平政治观的重大意义。认为坚持邓小平的政治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毛泽东与邓小平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与我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体系,两者在思想上存在许多相同之处与明显的承继关系,但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条件及其主体意识的区别,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上也存在着差异,邓小平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战略地位、实施途径两大方面继承、纠正和发展了毛泽东的民主政治理论,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的政治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就是大局”,是邓小平关于政治的基本观点。这一观点是邓小平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治与经济相统一的观点考察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政治作出的新概括。它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观。这一观点不仅揭示了政治的一般内涵,而且还揭示了社会主义政治的主要内容及政治与经济的正确关系。同时,邓小平还据此提出了正确处理政治与经济关系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邓小平强调要对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邓小平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艰苦奋斗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等。邓小平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继承与创新,对推动中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政治发展观即邓小平理论关于政治问题的学说,它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关于政治问题的论述。邓小平政治发展观主要包括了4个方面的内容,即: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改革、保持政治稳定和加强执政党建设,其间具有严密的内在联系。邓小平的政治发展观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在实践上指导了当代中国的政治变迁,对推进我国政治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政治发展观即邓小平理论关于政治问题的学说,它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关于政治问题的论述。邓小平政治发展观主要包括了4个方面的内容,即: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改革、保持政治稳定和加强执政党建设,其间具有严密的内在联系。邓小平的政治发展观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在实践上指导了当代中国的政治变迁,对推进我国政治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把经济问题上升到政治高度 ,从政治角度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和发展问题的根本态度和基本观点 ,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政治观 ,特别是对列宁关于“经济方面的政治”、毛泽东关于“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观点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中的丰富和发展。正确认识和理解邓小平的经济政治观 ,对于我们处理好新时期的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从政治高度总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 ,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民主化思想,政治民主化思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0.
民主政治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邓小平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国情出发,提出了自己对于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系列正确主张,构成了他的政治思想中的民主政治建设观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邓小平的民主政治建设观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人才观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才观、毛泽东思想人才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与时俱进是邓小平理论的高贵理论品质,在新时期,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人才观进行不断发展与创新,为我国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2.
在新的历史时期 ,邓小平以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 ,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规律作出了科学概括 ,创立了邓小平经济理论。邓小平经济理论与马克思经济理论一脉相承 ,但同时又具有中国特色。本文主要从政治高度、创新理论、基本国情、哲学思想和经济战略的提出等五个方面探讨了邓小平经济理论的基本特点。领会并把握这些基本特点 ,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政治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对社会主义政治内涵作了新的诠释,提出了政治就是大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中国当前最大的政治、政治工作要落实到经济上面、政治问题要从经济的角度来解决等论段,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邓小平政治观,从理论和实践上推动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经济思想是邓小平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三十多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总结,它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邓小平经济思想具有非常丰富的内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十二个方面: 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以后,最根本的任务是什么?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判断,是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对现代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政治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恢复、继承和发展。从"政治的经济"转向"经济的政治"是邓小平政治思想的主要之点。政治是不依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古往今来,人们对它的解释总是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而日益呈现多样化。依据马克思主义的有关理论,政治当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从动态角度看,政治可分为阶级的政治和非阶级的政治。①所谓非阶级的政治,一般是指阶级出现前的原始社会政治和阶级消灭之后的共产主义社会政治,以及阶级社会中的非阶级政治部分。其…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的政治发展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我国政治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他的政治发展观强调了社会主义民主是我国政治发展的基本目标,法治国家是我国政治发展的必由之路,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政治发展的基本动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笔者仅就邓小平的政治发展观及第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创新建设进行概要的分析,从而阐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创新建设是对邓小平政治发展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7.
灌输论:思想发展脉络及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灌输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马克思恩格斯首先提出并从理论上进行了阐述,列宁结合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发展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灌输论,毛泽东邓小平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灌输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灌输论,对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对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的经济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毛泽东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作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邓小平经济思想的共性,同时又必然地显示它自身的特点。 一、邓小平经济思想的实践性 邓小平经济思想是在世界局势转换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过程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的过程中逐步产生发展形成的。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性思维、逻辑探讨,一开始就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密切相关,不可分割,从而使他的经济思想孕育了蓬勃的实践力量,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并在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产生了空前伟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两手抓”是邓小平一贯坚持的重要战略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的本质含义是物质生产力与精神生产力的全面发展和同步进行。体现了社会经济建设与政治文化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的决定作用与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辩证关系。要求“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对唯物辩证法中“两点论”的具体应用,提出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则坚持了辩证法中的“重点论”,是以“两点论”为前提的重点论。是“重点论”与“两点论”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20.
发展生产力是邓小平经济思想的核心内容。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系统的、科学的生产力观。认为: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内容;发展生产力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发展生产力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等。这些理论,对我国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