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马周的《陈时政疏》不仅得到唐太宗"称善久之"(《新唐书·列传第二十三·马周》)的激赏。一代伟人毛泽东对这篇《陈时政疏》也有极高的评价,他说这篇文章是"贾生《治安策》以后第一奇文。宋人万言书,如苏轼之流所为者,纸上空谈耳"(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235页)。一篇奏疏,何以跨越将近1400年的时空,引起中国两位杰出的政治家的共鸣?  相似文献   

2.
汪强 《领导文萃》2011,(3):67-69
我猜想,奥巴马可能读过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依据是他于近期所作的一篇悼词与毛泽东的悼念文章《为人民服务》有太多的相似。  相似文献   

3.
正毛泽东读《西游记》,和读我国其他优秀的古典文学名著一样,开始是当故事读的,后来就联系我国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中的实际,从各种不同的视角去阅读,去理解,去运用,去说明实际问题。从政治的视角阅读《西游记》《西游记》是一部著名的神话小说,从政治的视角去阅读这部小说,这不能不说是毛泽东阅读《西游记》的一大特点。1957年2月8日,毛泽东同文艺界的同志有一次谈话,旨在宣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号召社会各界帮助共产党  相似文献   

4.
正中南海毛泽东故居藏书中有一部大字木刻本《二十四史》,它是工作人员根据毛泽东阅读中国古籍的实际需要,于1952年添置的。毛泽东特别喜爱它,每次去外地视察工作、参加会议和调查研究时,都嘱咐工作人员带上这部史籍。走到哪里,带到哪里,读到哪里。无论在住地的办公室里、在外出的火车上,不分白这部大字木刻本《二十四史》与毛泽东朝夕相伴24年,毛泽东对其堪称手不释卷,阅读之刻苦,阅读遍数之多,批注文字、圈点符号之多,思考之深,理解之透,都让人叹服。  相似文献   

5.
正毛泽东晚年曾对人讲,他将《资治通鉴》这部300多万字的史书读过"一十七遍"。这真是一件令人惊讶的事!据毛泽东的护士孟锦云回忆,毛泽东的床头总是放着一部《资治通鉴》,这是一部被他读破了的书。有不少页都用透明胶贴住,这部书上不知留下了他多少次阅读的印迹。  相似文献   

6.
1951年1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取得第三次战役的胜利,朝鲜战局大体上稳定下来,毛泽东松了一口气,想离开北京,找一个僻静的地方,集中一段时间来编辑《毛泽东选集》. "搞《毛选》,在北京事情太多,要找个地方,集中精力搞出来." 1951年3月初,毛泽东把负责警卫工作的汪东兴叫来,交待他说:"搞《毛选》,在北京事情...  相似文献   

7.
<正> 把公文写得生动活泼,是毛泽东同志的一贯主张。在《工作方法六十条》中,毛泽东同志提出:文章和文件都应具有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毛泽东同志关于文件要写得生动活泼,不仅表现在他的理论上,更表现在他的文件写作实践中,在毛泽东同志起草的文件中,比喻、借代、对照、设问、排比、层递、引用、讽喻、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段,都运用得那么精巧、严谨、高超,实在令人赞叹不已。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1945年11月14日在《新民报》晚报副刊上发表气吞山河的词作《沁园春·雪》,引起全国轰动。重庆街头一时洛阳纸贵,人们争相购买《新民报》,罕见的抢购潮成为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奇观。重温这一事件,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当有裨益。毛泽东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词中表征的伟大革命情怀激活了民族的灵魂,让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 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 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不仅 是一个制定五年规划的建议,而且是 新一代领导集体的治国方略。该《建 议》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在形式、 思想、内容等各个方面都有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10.
对朱元璋研究得比较仔细1964年5月,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明史》我看了最生气。明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不识字的两个皇帝搞得比较好,明武宗、明英宗还稍好些以外,其余的都不好,尽做坏事。"  相似文献   

11.
<正>毛泽东同志终身酷爱读书。在他的一生中,读的时间最长遍数最多、读得最熟的一本书是马克思、恩格斯著的《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是毛泽东同志青年时代读到的第一本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时间是1920年,毛泽东时年27岁。这本书他一生反复读过多次,书中的许多精辟论断,他几乎都能背下来。正是这本马克思主义的划时代著作,成了毛泽东同志选择科学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2.
罗忠贤 《秘书之友》2007,(11):17-20
著名学者胡适对旅美历史学家唐德刚说:“共产党里白话文写得最好的还是毛泽东。”胡适治学严谨,他对毛泽东文章的褒奖绝非溢美之词,而是大师的真知灼见。最近我重读了四卷本《毛泽东选集》,更觉得胡适所言不虚。毛泽东在学问上的精深功力、透彻悟性以及天才般的文学修养,不仅使他的著述浸透着一种拿得起、放得开、  相似文献   

13.
徐中远 《领导文萃》2013,(20):83-85
《智囊》是毛泽东晚年很爱读的线装本史书之一。他曾阅读过两部《智囊》,这两部《智囊》都是木刻线装本。一部放在中南海游泳池住地的会客厅里。这个会客厅是他晚年经常会见外宾的地方,也是他读书学习的地方。除工作、会见宾客外,他几乎每天都要在这个会客厅里看书学习。另一部放在中南海增福堂毛主席书库里。这是一个旧式的四合院。南边是永福堂,毛泽东原秘书田家英曾在这里办公;北邻来福堂。这三个院子,增福堂可用房间稍多,院内条件也好些。因毛泽东藏书较多,只有增福堂能  相似文献   

14.
胡长明 《领导文萃》2008,(21):61-66
对朱元璋研究得比较仔细 1964年5月,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明史》我看了最生气。明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不识字的两个皇帝搞得比较好,明武宗、明英宗还稍好些以外,其余的都不好,尽做坏事。”  相似文献   

15.
正《领导文萃》编辑部:贵刊2014年7期下半月第128页中重温经典5、6的相关内容有需补正之处:其一、"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原文解读,这是毛泽东同志于一九一七年所作诗词中的两句,展现了毛泽东的宏图大志,以及宽阔胸襟,惜无全文。其实,诗人于1958年12月21日在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同年9月大字本《毛泽东诗词十九首》的书眉上批注道:"击水: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毛泽东研究的历史进程中,1960年创刊于英国伦敦的《中国季刊》扮演了重要角色,一定程度上可以管窥西方毛泽东研究的发展状况,至今仍是我们了解西方毛泽东研究的重要窗口。本文通过梳理1960年至2014年《中国季刊》发表的关于毛泽东研究的103篇文章,初步总结西方毛泽东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色,为学界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王丽华 《经营管理者》2009,(18):303-303
大革命后期农民运动高涨,各阶级出于自身利益对此褒贬不一,毛泽东历时32天亲自走访湖南五县写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简称《报告》),这对毛泽东、中国的农民运动以及共产国际都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读子卡夫卡的《变形记》,我不禁想起了晚明时期宣鼎的《夜雨秋灯录》中的《谷於菟》这篇小说。它又何尝不可视为中国版的《变形记》。两篇小说在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象征怪诞手法,都通过艺术形象折射了当时的社会丑恶现实。《谷於菟》首段言“明季清鲁山中,尝有虎患。有山家小女子,年十二,携斧入山,采樵以助炊。偶失足,堕山谷中,下皆叶,得  相似文献   

19.
《秘书之友》2013,(5):40-40
研究古代秘书史近三十年的眭达明先生,在接连出版"秘书史话"系列书籍之后,又有一本新著由山东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这本名为《清朝秘书政治》的新书,不仅详细记录了15位清朝政治秘书代表人物的从政事迹,而且从"佐官以治"的角度揭秘了他们的成败得失。《清朝秘书政治》就是写清朝的政治秘书们,在"佐官以治"过程中如何直接或间接行使和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时报》曾刊登《毛泽东在延安"挨骂"的史实》一文,讲述毛泽东面对群众的怨骂之声,不仅认真倾听,而且敏锐地从中察觉出政府工作和干部作风存在的问题,迅速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事情是这样的:1941年6月,陕甘宁边区的清涧县农妇伍兰花的丈夫在耕地时,不幸被雷电击中。伍兰花一边悲痛,一边怨骂"共产党黑暗""世道不好"等。中央社会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