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明珠 《社会福利》2010,(12):54-55
家,是爱的源泉,是温馨的港湾。每个人都有享受家庭温暖的权利和需要,每个孩子都应该有父母的呵护。家庭的温暖对儿童的人格发展和社会化的作用无可替代。近年来,南昌市儿童福利院严格遵循"儿童利益优先"的原则,以"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为理念,通过大力进行城市家庭寄养,开办院内爱心家庭、用心开展残儿送养等工作,  相似文献   

2.
《社会福利》2014,(3):63-63
正中国儿童福利示范区项目自2010年5月启动后,就有这样一群人投入到了一线儿童福利岗位,深入村里的每一户家庭,来到每一名儿童身边,他们被称为困境儿童的福利使者。5个省12个县的120个村子中,每村都有一名儿童福利主任。示范区项目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的成绩,离不开这些工作在一线、陪伴在儿童身边的儿童福利主任们。有了他们,示范区的各项工作得以真正落实,政府的各项儿童福利政策真正惠及到了每一个儿童、家庭的身边。  相似文献   

3.
正据2013年6月底调查统计,浙江省各类困境儿童90901人,其中孤儿5872名,重度残疾儿童20626人(家庭生活困难的10503人),重病儿童4193(家庭生活困难的2772人),事实无人抚养的儿童13643(家庭生活困难的9757人),低保家庭儿童46567人(部分对象分类统计时人数有交叉)。目前,这批比孤儿数量更大的困境儿童生存、发展状况堪忧,面临多重困境。主要表现在生活比较贫困,发展权得不到保障,亲情交流受阻、情感严重缺失。对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的探索2011年6月,浙江省政府办公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5月,云南省盈江县中国儿童福利示范项目办公室积极开展项目村第二批困境儿童救助活动,主要为困境儿童发放了医疗救助金和营养包。本次救助对象共9人,其中医疗费救助1人、营养包发放8人,救助金额共计18991元。2014年5月7日,项目办工作人员一早出发进村入户,逐一对资助对象发放医疗救助金和营养包。营养包发放工作采取以下方式:选定一家困境儿童家庭所在地附近的超市,按照每人每月1 50元的标准选取适合儿童康复和成长的营养品,、让  相似文献   

5.
《社会福利》2002,(10):21-22
在冰城东郊的阿什河畔,绿树掩映着一幢欧式4层楼房,这就是哈尔滨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1999年,在救助中心开办之初,身兼首任主任的市收容遣送站长王国荣就提出了以下工作指导思想:“将救助中心办成一所融社会、学校、家庭于一体,解决流浪儿童生存、生活、学习的特殊学校,让这里的每一个流浪儿童都能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和社会的关爱,使他们的身体得到康复,思想得到净化,素质  相似文献   

6.
孩子是最能拨动心弦、牵动情感的群体,儿童福利是民政大家园里那一片引人注目的勃勃生机。我心目中的儿童福利必是以人为本、儿童利益优先的事业,是为孤儿弃婴营造温暖家园、还残疾孩子健康体魄、给困境儿童一份美好未来的事业,是让孤残儿童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在祖国蓝天下健康成长的事业。我心目中的儿童福利事业也是一代代民政人风雨兼程、不畏艰难,以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怀着对孤残儿童的挚爱真情,不断创新、不断开拓的事业。  相似文献   

7.
温谋富 《社会工作》2009,(12):42-45
在我国,自闭症已经被列为精神残疾,那些被喻为“星星的孩子”的自闭症儿童也因此将可以享有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提供的相应保障。但这类残疾与其他类型残疾不同的特点使该类型残疾儿童、儿童家庭产生特殊的社会福利需要,需要制定相应的社会政策保障他们教育、医疗、就业、生活等方面的权益。评估自闭症儿童的家庭社会福利需要,并倡导制定相应的社会政策,是社会工作者帮助白闭症儿童家庭解决困境的必然选择。经过评估,发现自闭症儿童家庭的社会福利需要主要有经济援助、教育支持、心理援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构积极的社会支持网络等。  相似文献   

8.
《求是学刊》2017,(2):100-106
残疾儿童、家庭贫困儿童、家庭监护缺失及监护不当儿童构成困境儿童群体。当前,我国困境儿童的发展权在从法律权利向现实权利转变的过程中遇到了"保障性"障碍,儿童福利制度的不完善突显出来。与成人群体社会福利目标主要体现为生存权的保障不同,儿童社会福利救助是与其发展权积极相关的,对于儿童而言,发展权是建立在生存权基础之上的,由受教育权和参与权保障的基本权利。加强困境儿童社会保障工作,完善困境儿童的社会救助体系是当前实现困境儿童权益保护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健全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的精神和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民生幸福工程"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加强儿童事业发展,切实维护困境儿童的合法权益。日前,句容市民政局对全市未满18周岁的身患重病、重残及父母弃养、死亡、失踪等家庭特殊困难的儿童进行排查摸底,按程序申报,对符合条件的257名困境儿童,  相似文献   

10.
《社会福利》2012,(2):31-32
每个儿童都应该有个完整的家,家庭才是最适合儿童成长的地方,而好的家庭环境更是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关键。联合国大会决议通过的《关于儿童保护和儿童福利、特别是国内和国际寄养和收养办法的社会和法律原则宣言》第13、14条指出:收养的主要目的是向无法由他或她的亲生父母照料的儿童提供永久的家庭,在考虑可能的收养安排时,负责作此安排的人应为儿童选择最适当的环境  相似文献   

11.
《社会福利》2014,(2):63-63
正为了让项目区的孩子们度过一个快乐的新年,各地的项目办组织儿童福利主任开展人户调查,了解困境儿童的需求,赶在年前为孩子们送去新年的惊喜和快乐,让他们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县开展困境儿童送温暖活动进入隆冬时节,伊宁县项目办组织各村儿童福利主任对"一乡一镇"的10个项目村的儿童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人户调查,了解困境儿童的生活情况并对患有大病的儿童、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和服刑人员子女等60名困境儿童进行了慰问。  相似文献   

12.
倪彦录 《社会福利》2011,(12):58-58
作为一名从事儿童福利事业的工作者,应该把握每个孩子的家庭背景,分析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剖析他们的内心世界,解决他们的心理障碍。对于孤儿的心理特征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让每个孩子都能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上来,健康茁壮地成长。  相似文献   

13.
老公付账     
因为请客吃饭的事我已训斥过老公 N 次了,每次和朋友在一起吃饭,基本上都是人家掏钱,他只是在那儿干坐着,不去争让一番。我感觉这让每次和他一起去的我很没有面子,不真付账也好,至少应该象征性地上去争让一番吧。当然,老公也有他的理由,他认为朋友间能在一起吃饭就说明关系不错,谁付钱都一样,没必要争来争去去玩那些虚的,这真是让  相似文献   

14.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家庭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是需要特殊关爱、特殊保护的重要群体。儿童期是人生的起步期,也是生命发展的关键期,儿童时期的生活经历对于人的一生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全社会都有责任为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儿童保护工作,参与缔结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  相似文献   

15.
陆月菊 《生存》2020,(10):0210-0210
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家长的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教育,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重要的港湾,只有在温暖且具有管束的家庭中孩子才能接受最好的教育,茁长成长,身心健全。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许多孩子的家庭并不完整,家长因一些情况不能陪伴在孩子身边,逐渐让孩子变为留守儿童,这样会让孩子的身心受到影响,缺乏关爱,性格孤僻,严重会让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本文针对现在社会中的实际现象展开研究,希望能够有效缓解儿童家庭的教育困境。  相似文献   

16.
如果说余华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一个寓言,那么《在细雨中呼喊》就是余华带有一定温情,从一个儿童我的角度观察扭曲年代的情,对爱的极度敏感与渴望,完成了他对儿童现实生存状态的批判与反思,并借儿童之口发出了对爱的呼喊,也让我们再次呐喊:救救孩子。  相似文献   

17.
黄春梅  廖欣 《社会福利》2012,(10):41-42
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是产生流浪未成年人的主要群体.根据各地数据统计显示,有相当大一部分的流浪儿童来自于流动人口家庭和留守家庭.本文所界定的困境儿童就是指这些生活在流动人口家庭和留守家庭,处于流浪边缘的儿童,也称之为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 当前,桂林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正尝试与桂林市救助管理站开展进一步合作,运用社会工作的手法,从社区、学校、家庭入手,对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展开源头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8.
2011年8月5日,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迎来了三位特殊的客人——吴小芳、梁晓嫦和李军。他们都是中国人的模样,但拿的却是荷兰和美国的护照。他们或多或少都能说中文,但又不是海外华人的后代。他们其实是被外国家庭收养的中国儿童,如今长大成人,回国工作或实习,同时寻找自己留在中国的根。  相似文献   

19.
冀未来  赵然 《社会福利》2006,(10):13-15
随着我国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的日益加强和高度重视,流浪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开始受到社会的关注。形成儿童流浪的原因很多,但家庭问题则是形成儿童流浪的主要原因。儿童的早期家庭教育在人的一  相似文献   

20.
儿童福利院的孩子在婴幼儿时期即被家庭所遗弃,在儿童福利院这一特殊环境下生活、学习、成长,这一特殊群体——孤残儿童,除了要面对身体上的残疾,还要背负由于特殊背景造成的心理障碍,他们无法同有家庭的儿童一样在小家庭、大社会中生活、成长,而家庭寄养可以弥补这个缺陷。它有助于孤残儿童各种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