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郑丹丹  董珂含 《社会》2023,43(1):138-172
本文以微信聊天中的语音—文字选择为例,试图揭示移动互联时代的时空分离特征及宏观文化背景对个体社会交往产生的影响,丰富戈夫曼互动仪式理论的相关内容。通过半结构式访谈发现,可以将互动中使用的类别化印象整饰技术视为线下差序格局的线上建构,互联网的时空分隔与重组机制则通过影响互动情境而影响互动关系:首先,语音成为高位者对低位者进行随意表达的特权,双向的规避仪式单向化为低位者的义务,强化了互动秩序;其次,微信互动的去共同情境化使情境压力降低,情境积累的必要性减弱,产生依托相对地位的简易互动规则;最后,互动情境的不确定性及互动结果的固态化导致低位者安全感不足而回避语音方式。  相似文献   

2.
社会福利是与民生、与社会工作密切相关的领域,生态福利作为社会福利的新的组成部分,更加强调作为个体的人与生态环境的互动。生态福利更强调社会应该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所提供的好的生存环境以及物质福利与精神福利的双重促进。运用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和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可以很好的将生态福利的服务推广和运用到生活中。生态福利社会化概念的提出,有利于扩大社会福利的内涵,唤醒公众关注社会福利的意识,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本文将从生态福利社会化的定义、社会工作与生态福利的关系、社会工作方法在生态福利社会化中的具体应用以及社会工作者在其中的角色等方面,对社会工作视角下的生态福利社会化进行探析。认为社会工作方法的应用有助于推进生态福利社会化,促进社会和个人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根据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矛盾具有普遍性,也就是说,社会舆论的沟通是在认识、梳理矛盾的过程中进行的。交流而不排斥、对话而不对立的社会舆论沟通机制恰恰是基于这样一种方法论。其核心是认可“不同观点”的存在,而不是否认,这是社会舆论的客观现实,也是建立社会舆论沟通机制的认识基础。只有不排斥不同的观点,才能实现对话和交流,才能为舆论和谐环境的塑造创造前提。建立交流而不排斥、对话而不对立的社会舆论沟通机制是党和政府依据政策和相关法律,通过一系列沟通渠道、途径、方式,与社会公众之间的社会舆论传递的有机体系。  相似文献   

4.
哈贝马斯市民社会理论有两个基本进路:历史形态的类型学分析与规范理论的论证性重构。这两个进路与其沟通行动理论有着内在的关联。从理论史的角度看,其市民社会理论涵括了从历史形态的类型学分析到规范理论的论证性重构的发展过程。公共领域的论理与生活世界的沟通有着理论上的承继关系和相似性。在元理论层面,其市民社会理论的两个进路据以立论的理论根据不尽相同。从公共领域到生活世界,其市民社会理论完成了从主体性到交互主体性,从策略行动到沟通行动,从以言取效行为到以言行事行为的重大转向。理论重心则从"现实的沟通共同体"的比较研究转向对"理想的沟通共同体"的批判性重构。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众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大学生行为失范进行了不同探讨,而焦点最终归结为如何引导大学生行为.传统的研究理路导源于大学生行为失范的因素分析,进而提出应对之策.其实,大学生作为社会个体,要对其行为进行有效引导,一方面要看到大学生个体与他人或社会所发生的互动;另一方面要正视大学生的主体存在性.而角色扮演的社会学理论分析模式正迎合了这种需要.  相似文献   

6.
司法过程中法官分别对法律规范及事实作出解释,并在两者的循环往复中形成最终的法律解释。此过程并非法官的单向、孤立行为,律师也会参与其中。律师以利益导向性作出自己的法律解释,并以沟通的形式寻求法官的理解与认同。因为法官角色的多面性,以及法律解释所考量因素的多元性,律师与法官的沟通并非简单的直线型,而是一个多维度的复杂过程。通过这种多维度的沟通,律师与法官取得法律解释所隐含的社会语境中的共同价值、理念,以及社会责任的合意与认同,协助法官完成其对事实及法律规范的解释,并通过抗辩式博弈进行法律论证,从而使法官的法律解释更具正当性与可接受性。律师与法官的沟通是否顺畅,亦是决定司法是否公正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论人际传播的口译沟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人际传播的角度探讨了口译沟通在不同语言系统人际传播中的特点以及对译者的客观要求,同时,分析了社会系统中的译者在口译沟通中的抉择行为以及由此而采取的沟通策略.  相似文献   

8.
设计课件时应该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注意“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这里要特别强调情境创设,它是学习者实现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该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主体性,以帮助其提高自主学习及生存发展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标,通过它建立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教学环境。所以,应该尽量真实地再现环境,对素材不要过分地修饰,以至于使情境创设的真实性打折扣。  相似文献   

9.
竺效 《浙江学刊》2007,33(3):166-171
松花江水污染事故不仅以生态环境为媒介造成了环境侵权损害,而且也已经造成了生态环境本身的损害,这类损害独立于传统的环境侵权损害而存在。应该借鉴部分欧美国家(地区)和国际公约的法治经验,建立相应的法律责任制度,让相关责任人负担生态环境本身损害的填补责任,并借此震慑潜在的环境危害行为人。建立生态损害填补责任制度的首要课题是生态损害的立法定义模式,可以将已有的国际经验归纳为直接定义式、列举组分式、间接定义式和“引申”式四种,我国将来应采取直接定义与列举组分相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吴丹  彭萍 《社会工作》2021,(4):59-68
留守儿童偏差行为是其成长过程中出现偏离社会规范的行为,它与儿童的成长历程密切相关.个体范式、社会范式和互动范式对留守儿童偏差行为的解释侧重从横向视角看待留守儿童偏差行为的生成,使得既有政策在对留守儿童的偏差行为进行治理时,相对忽视留守儿童的成长历程这一历时性变量.基于生命历程视角,从"依附-控制""承诺-信念"两条路径...  相似文献   

11.
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沟通的过程,笔者从沟通的角度出发,提出通过沟通信息和沟通方式的选择、努力创造沟通环境来做到有效沟通,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针对重大公共政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以下简称“稳评”)中利益相关方之间风险沟通不足的问题,引入IRGC的风险治理理念,建立重大公共政策稳评中风险沟通机制的分析框架,将风险沟通作为稳评工作的核心环节并贯穿于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全过程。为了验证该分析框架的适用性,选取北京市水价调整政策为典型案例,对稳评过程中风险沟通机制的现实运作进行深入剖析和经验总结,并从注重评估工作与风险沟通的全程性、加强多元主体间的协商对话、充分发挥媒体作用等方面,就如何进一步推进和完善重大公共政策稳评机制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3.
餐饮聚会给人们提供了社会互动的机会和环境,促进了个体和社会的融合,由此产生了稳定的人际关系,被称之为社交餐饮网。基于东亚联合社会调查2012年数据,探讨餐饮网情感性功能和工具性功能在中、日、韩三国之间的异同。通过社交餐饮人们加深沟通、增加信任、提升幸福感,是其情感性功能;而通过社交餐饮人们增加新的朋友,拓宽网络,提高跨阶层的资源整合能力和高层资源的获取能力,这是其工具性的功能。数据分析表明,三个国家中餐饮网的情感性功能从强到弱的排序是日本—韩国—中国,而工具性功能从强到弱的排序是日本—中国—韩国。可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儒家文化渗透程度来解释这些实证发现。  相似文献   

14.
在无政府状态下,国家如何发出信号、何时做出承诺,以及承诺哪些内容,是一个重要的外交战略问题。纵观学术界对外交承诺问题的研究,存在三种主要的可信承诺研究范式。理性主义的承诺分析包括威慑理论、观众成本理论与战略抵押理论,其核心思路建立在经济学逻辑之上,认为展示清晰并昂贵信号,增加违约成本将有助于增强承诺的可信度。文化建构主义则强调承诺的社会性情境,可信度取决于话语沟通、文化规范与互动实践所塑造的社会形象。社会心理学路径则聚焦于行为体的属性特质,强调微观层次的心理感知、情绪传递与声誉评价机制。既有文献加深了我们对可信承诺机制的理解,但缺乏一个综合性的分析框架。未来研究需要将承诺者与受诺者的互动整合起来,同时关注时空情境对承诺效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张改珍  李东升 《创新》2010,4(2):68-72
斯诺先生于1959年提出了"两种文化"问题。沟通科学与人文,有两种可能的视角,即站在一方的角度看另一方;站在第三方的角度看两方。结果是找出科学与人文的共同属性、差异和相互补充点。与两种视角、四种研究进路相匹配,有三种潜在的行动者:人文学家和人文工作者;科学家及科学工作者;兼通文理者,科学技术研究学家(者)与政府官员。同时,普通民众也是沟通科学与人文的潜在行动者。行动者们充分互动,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积极努力,是沟通科学与人文的有力尝试。  相似文献   

16.
浅析网络互动内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谢宝婷 《社会》2002,(7):40-42
本文所研究的"网络互动",是指在网络社区中网络个体及网络群体之间的人格交互、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文中的分析单位"网络个体"是指作为网络互动主体的社会个人,"网络群体"是指作为网络互动主体的社会群体.  相似文献   

17.
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使得越来越多的员工感受到工作与家庭的冲突.其冲突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基于时间的冲突、基于紧张的冲突和基于行为的冲突三种,其产生的深层次根源可归结为家庭归属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的冲突、角色报酬与角色成本的权衡以及基于社会同一性的角色冲突等三个方面.有效地解决工作家庭冲突需要组织、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在组织维度上,进行工作角色再定义;在家庭维度上,对家庭角色进行再定义.同时,个体亦需改变自己对所承担的角色需求的知觉,即个人角色再定义.反应性角色行为虽然能够在特定时期内暂时缓解冲突,但这是一种消极、被动的策略,不宜长期采用.  相似文献   

18.
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者具有高度自由性,假如缺乏有效的监管,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难以保证学习行为的高效。因此,为了保证学习者能够在网络环境下实现有效的学习,保证质量与绩效,应对网络环境下的有效学习行为进行深入探究。该文基于此点,分析了网络环境下有效学习行为的特征及影响因素,旨在帮助学习者更加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实效。  相似文献   

19.
论代际沟通与协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伟 《学术交流》2008,(1):120-123
老年一代和青年一代由于成长环境不同,他们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选择、生活方式等方面出现众多差异、隔阂甚至冲突.尽管这种差异和冲突在一定意义上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但是代际关系的紧张与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又会破坏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代际沟通与协调是建立良好代际关系的有效途径,良好的代际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树立代际平等和相互尊重的沟通理念,建立代际之间相互理解和信任的沟通机制,确立代际之间相互宽容与接纳的沟通方法,养成代际之间角色转换、相互学习的沟通习惯是实现代际沟通与协调的有效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小组工作的互动模式以系统理论和场域理论为基础,同时受到互动和沟通理论的影响,主要关注小组成员(子系统)和小组环境以及社会环境(整体系统)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小组成员个人本身,希望通过个人、小组和社会系统之间的开放和相互影响达到增强成员个人和社会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