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与政治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文学既不会与政治完全重合在一起,否则文学就丧失了自身的艺术特性:也不会与政治完全隔离,否则文学将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因此如何正确看待文学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并从学理上加以阐释争论述,必须由专门的学科--文学政治学来研究.  相似文献   

2.
延安文学由于其高度的意识形态性和单一的审美性近年来受到了批评界不同程度的忽视和冷落.然而,回归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语境,延安文学的特殊形态是历史的必然,文艺工作者的不二选择.当下,延安文学仍然有着不可忽视的历史价值,拓展了文学的表现空间,推进了文学的大众化,塑造了延安和谐的文化环境.同时,延安文学对社会和政治的关注,延安文艺工作者对当下性的关切,都是当今文坛需要认真加以借鉴的.  相似文献   

3.
文学研究的特征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研究作为学科是针对文学的,没有文学作为对象,文学研究便是无米之炊.文学研究作为后于文学现象的认识,它主要体现为对文学现象的追踪,对文学规律的追寻,以及对文学秩序的追认.这样几个方面相互联系,同时也体现了和作为研究对象的文学的不同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延安文学并非左翼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2年的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开创了中国文学发展的新纪元,在此前后的解放区的文学被称为延安文学。而中国的左翼文学应特指上海左翼十年的文学。但在一些论者的文章中,认为延安文学就是中国的左翼文学,尤其是认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文学是中国左翼文学的极端发展,这是不对的,是对左翼文学的曲解。实际上,延安时期的文学确实对左翼文学有些承传,比如在文学和政治的关系上,强调了文学的政治性等,但对这种关系的确证又不仅仅是左翼文学的发明。抛开苏联、日本左翼文艺思潮的影响不论,这在中国也是有其…  相似文献   

5.
周艳丽 《殷都学刊》2009,30(3):94-98
延安文学在我国现代文学史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作为无产阶级文学的代表有它独特的一面.而女性书写在整个延安文学中都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延安时期的女性书写主要是从女性立场,对延安时期文学的另一种诠释.  相似文献   

6.
口述史与当代文学有着天然的亲缘关系.与传统文学史相比,文学口述史具有人民性、故事性和操作性.这种"活"的文学史不仅讲述鲜活、生动的口述史料和文学故事,而且展现独特的叙述视角和叙事技巧.文学口述史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口述史料的搜集整理,二是口述史料的综合研究.如果我们将口述史料本身作为研究对象,可以拓展出文学史研究的新视野和新领域,主要包括比较研究、记忆研究、媒介研究等.  相似文献   

7.
关于延安文学民族化、现代化问题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延安文学在沟通新文学与大众尤其是农民的关系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延安作家在有意识构筑民族化文学时,存在着明显的偏颇,这同时也影响了延安文学正常的现代化进程、本文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对延安文学相关方面的经验教训重新进行了评估和反思。  相似文献   

8.
张立群 《学术界》2012,(8):209-222,263
后期延安文学的道路,曾对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以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为分界线的背景下,后期延安文学道路的确立,首先以文艺政策的转折为前提,而后,则是《讲话》对文学方向的确立.以上两方面内容,既解决了此前延安文艺界的现实问题,也解决了当时文学的道路问题.因而,在其指引下,后期延安文学的典范的生成与对民间文艺形式改造上的繁荣局面,就明显带有某种政治文化意义上的倾向性.后期延安文学的道路问题,最终在第一次文代会上得到全面的确认,这一过程,不但使后期延安文学完成了其自身的历史过程,而且,也在延伸的过程中给当代文学留下了巨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人的文学与人民文学,是中国文学理论现代性追求道路上的重要成果,是现代性道路的不同选择在文化上的体现,是建构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学科的重要理论资源。本文拟从理论基础、基本精神和价值立场三个维度对人的文学与人民文学作比较研究,以廓清学术界长期存在的关于二者关系问题的误区。人的文学与人民文学比较研究,对于建设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反思与重启:延安文学及其研究的当代性(专题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富仁认为,在新世纪重新重视延安文学研究,不是又将其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终极形态,而是充分注意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新进展,并在一个更高的视点上对其进行新的感受和思考。朱鸿召认为,与现有知识谱系中的“延安文学传统”相对应的,还有一个实践形态的“延安文学传统”,时间上包括整个延安时期,尤其是1942年整风运动之前的文艺运动和文学创作。袁盛勇认为,在1949—1976年间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成为其直接理论来源和文学资源的乃是后期延安文学,而非作为总体的延安文学;在新的历史语境下重新探究延安文学的本真,应该直面它的复杂性,并把它作为得以重新展开的一个重要起点来对待。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文学与传统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文学,在世界上也许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了,可是在中国,它还是刚刚开始,是一门新起的学科。作为一门新学科,我们把研究的注意力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中外文学关系的研究,我们搜集大量的资料,力图勾勒出西方、印度以及日本等地的文学对中国文学所产生的影响。二是通过平行比较的方法,将中外文学中相类似题材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研究,以图从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关系中寻找人类精神现象的异同来。这两方面的工作在我们国内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此也产生一种偏向,即我们比较文学的研究重点始终是对国与国之间文学关系的研究。我们都还没有从方法论本身的角度将比较文  相似文献   

12.
文学地理学是中国本土化学科,其学科建立的意义在于以中国声音传达在以批判传统文学研究视角的基础上对于文学、文学理论研究的积极开拓,然这尚处于起步阶段,并且由于对“文学地理“这一核心概念理论界定不清,而直接导致了文学地理学系统建构的盲点与困难.为此,回归中国古代资源,从人-地及其关系-文学地理-文学地理学、地理-作家-文学-地理两个关系范式来寻求这一问题的解答显然具有研究的学理性和学科发展的亟需性.  相似文献   

13.
前期延安文学话语不同于此前的左翼文学话语,也有别于其后的"工农兵"文学话语,表现出独具特色的个性.在前期延安文学的生态语境下,作家有相对宽松的创作空间,他们在创作理念与文本实践中既追求文学对社会功能承担的类本质特征,也遵循艺术规律,实现文学的生动性、丰富性与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中国翻译文学的第一次兴盛发生在清末民初阶段,并在短期内成为文学场域中不可低估的力量。异域文学正是通过翻译文学的"中介"性作用,转化为本土文学的精神启示源泉。因此对这一时期翻译文学的研究,具有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学的意义。文章梳理了近百年来的近代翻译文学的研究史,在不同观点、立场的历史论著中,翻译文学有着不同形式和功能的表达,其研究史本身就是一个被不断建构的过程。被视为启蒙大计一部分的翻译文学,如何发生、为何发生,其意识形态和书写策略如何嬗变,是这一研究领域的核心话题。文章从现代文学源流的多种"话语"形式、翻译文学的学科归属、对翻译文学"缘起"的不同指认和阐释等方面,阐明在中国现代文学视域下的近代翻译文学研究的性质和特点。  相似文献   

15.
我国对文学伦理的研究古已有之,但一直未形成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近三十年,国内文学界又掀起了一次关于文学与伦理的研究热潮,涌现出了一大批理论文章和著作,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首先,我们需要展开文学伦理学的元理论研究,构建其学科体系,完善其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其次,在进行文学伦理学批评等文学活动时,必须牢固掌握伦理学的知识谱系,加强文学与伦理学的联系;最后,文学伦理学与经济伦理、新闻伦理、环境伦理等应用伦理一样,其生命力在于实践应用,应是一门对其他学科进行道德审视的科学.  相似文献   

16.
南京师范大学汪介之教授承担的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俄罗斯侨民文学与本土文学关系研究>(批准号为04WWB005)目前已经结项.项目最终成果为专著<流亡者的乡愁:俄罗斯域外文学与本土文学关系述评>.  相似文献   

17.
从文化视角去研究重庆抗战文学,是一个很有前途和意义的学术路子。其理论前提有二:一是辨清文化与文学的关系,并从人类社会的整体层面去建构文化的一套概念系统,使之与文学和诸学科既相区别又有联系;二是处理好重庆抗战文学的区域性与全国性定位问题,主张在全国性意义上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王立先生推出颇富创辟意味的《中国古代文学十大主题──原型与流变》(1990年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之后,继续在主题学研究方向上勤奋求索,作为这种努力成果的,便是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学主题学》的问世。这部长达百万字的著作分为四册,即《意象的主题史研究》、《江湖侠踪与侠文学》、《悼祭文学与丧悼文化》、《母题与心态史论丛》,它们各司其职而又密切联系,共同为“主题学”学科之建构效力尽责。书中将原始思维与艺术思维研究、文学与泛文学研究、雅文学与俗文学研究、文学与文化研究等几个方面融合沟通,联袂而行,表…  相似文献   

19.
刘东玲 《学术月刊》2022,(10):144-155
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延安文学范式的形成具有权威的指导性。但延安文学范式并非仅止于文学形式建构,它实际上是中共抗战建国战略的一部分,是应时应地的中共“延安道路”形成的具体策略的体现。延安文学范式的完成,是多元因素的合力。延安根据地树立的模范人物与英雄人物,是延安文学范式中“新人”的现实来源。延安文学范式的形成,是讲话精神与延安社会现实政治的积极互动:一方面“讲话”与整风确立了延安知识分子体制化的制度要求,另一方面这些客观现实倒逼着延安知识分子体制化的过程。延安作家力图实践“工农兵文学”的方向,从模范人物到新人形象,呈现出从制度创造到文学反映的完成过程。延安社会新意识形态的建构也完成了从政治实践到象征生产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西学模式的引进导致了古代文论学科中的批评史与文学史、批评史与批评观念、批评史与文化语境的割裂.研究目的和文学观念的改变必然影响到古代文论学科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古代文论研究中的回应西学问题、学科内在的演化问题、体系构造问题以及书写体例问题都应该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