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农村“文化小康”是实现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与必然选择。以农村“文化小康”体现的农民主体性、农村进步性、国家发展性三重价值维度为基础,深入剖析当前我国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农民主体性缺乏、政府主导性缺失、社会关怀度不够的突出问题。提出以切实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激发文化建设内生动力来加强农民的主体性与本位性;以保护与发展农村传统文化、特色文化、优势文化,努力推动农村的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来促进乡村文化繁荣复兴;以坚决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来保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农民,是农村“文化小康”视域下打破农村发展困境、助力实现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路径依据与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当代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深层归因及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着基础设施落后、农民日常生活单调、缺乏长远规划、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这些问题是由部分领导认识上存在着误区、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农民文化建设主体意识缺失、相关制度不完善等深层原因导致的。只有从社会整体性视野来认识和把握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从经济、政治、文化交互作用的社会整体性的战略高度全方位地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多层次逐步地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使农民群众转变成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现代农民;培养农民群众的文化建设主体意识,实现农民的文化自觉;进一步完善相应的制度,才能确保农村文化建设健康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调查、统计和分析发现,山东省农村民主行政还要加强,农民自身的民主观念也待提高;农村文化发展相对滞后于政治、经济的发展;应高度重视道德文化建设;农民文化消费更多地偏重于娱乐文化、"快餐文化";农民迫切要求接受教育和科技;影响农民致富的主要因素是技术、资金等;恋爱婚姻世俗化,隐含诸多社会问题;传统文化资源缺乏有效的保护、继承和创新;农村文化产业开发缺乏科学体系和有效运作等。这些影响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问题,应当切实解决。  相似文献   

4.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基于其现实条件,不可能很快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还有相当数量的农民在农村生活。经济收入的提高也不会很快。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改善农民的福利水平,在农村建立一种有价值的生活,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具体包括:从文艺、文化活动入手,提高农民社会文化水平;组建农村老年协会,增强农村凝聚力;减少农民支出,增加农民福利;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家园。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的文化消费需求在不断上升。农村文化消费成为促进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拉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总体上讲,我国农村文化消费水平有所提高,但仍存在农村文化消费总量偏低、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结构不尽合理、文化消费方式单一及农民消费品位较低的问题。在综合分析了制约我国农村文化消费提高的因素后,作者认为,应当采取增加农民收入、创新农民文化消费观、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加强农村文化基础建设等措施,激发农民文化需求,培养农民文化消费热情,才能进一步扩大和提高农民文化消费。  相似文献   

6.
农民是农村改革发展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农村改革发展的成败。通过研究认为,当前河南省农民文化素质有待提高,科技素质偏低;农村医疗保健体系落后,农民身体素质不容乐观;农民的思想观念落后,农民的法律意识、生态意识淡薄。河南省提高农民素质的关键在于完善农村教育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科技素质;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提高广大农民的身体素质;探索农村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提高农民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程度;加强法制教育和基层民主管理,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民主意识;落实生态文明要求,提高农民的卫生保健水平和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7.
浅析农村公共文化的衰弱与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农村公共文化日趋衰弱,其外在表现为公共文化资源不足、公共文化活动减少和公共文化组织缺位;其内在表现为农民共享的核心价值观日益丧失、公共舆论对村民的约束力逐渐弱化、公共规则和是非标准越发模糊以及村民对社区文化认同逐步衰弱。农村公共文化的衰弱对农村社会秩序、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产生了及其消极的影响。重建农村公共文化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实际上,农村公共文化的衰弱和重建都有其内在逻辑,而重塑农民共享的核心价值观、重建民间性的公共文化组织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但由于长期过分关注经济发展,而对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农村私性文化滋生。本文以农民主体性为视角,分析了农民主体地位的实现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在关联;并从宏观和微观层面阐述了影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农民主体性实现的因素,着重强调农民的自我意识与农民身份认同转型的重要作用;然后在政府与农民两个层面继续探索促进农民主体性实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在简述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内涵和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先进文化在西部农村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即有利于西部农民解放思想,接受市场经济新观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农民自身的素质,依靠科教振兴西部农村社会;有利于发展西部农村社会的文化产业;有利于西部农村社会的团结稳定。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视野下的文化建设与农民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文化是影响农民合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传统时期,村落家族文化熏染下的农民通过家族集体行动和邻里互助来实现合作;在再分配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强势灌输下的农民主要在生产领域开展国家主导的集体合作;进入转型时期,在以理性化为特征的经济话语渗透下的农民却陷入了合作难的困境。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必须重塑农民的共同体意识、重建农村公共文化,促进农民合作。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新形势下,农村文化生活实现了由单一向多样转变,精神状态实现了由依附性向自主性的转变,精神品质不断提升。但也出现了对农村的先进文化建设重视不足,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与农民群众需求不成比例,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依然处于较低水平等问题。基于文化建设现状,新农村先进文化建设需要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通过动力支持机制、目标实现机制、环境优化机制和服务保障机制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从文化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关键性作用出发,对当前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的政府重视和现实状况的冲突、政策运行的机制性制约、文化传统的惯性、外来文化的强劲冲击及文化消费的当前性和农村文化建设的前瞻性之间的矛盾等进行了分析,提出新时期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促进和谐新农村发展要着重从精神文化层面、物质文化层面和制度文化层面作为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文化资源产业化对于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文化资源的独特性与排他性为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文化生态发展失衡,文化空间日益萎缩,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薄弱,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等困境仍然是制约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多重阻碍。因此,为了促进民族地区农村文化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应构建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机制,培育文化产业发展意识,加强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产业组织建设,为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4.
城乡文化差异与在校农村大学生社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在大学校园发生碰撞时,农村学生群体由于文化上的边缘性,容易发生适应性危机,阻碍其社会化进程。只有营造积极向上的和谐校园文化环境,着眼于高校农村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多渠道为高校农村学生提供经济帮助.才能推进在校高校农村学生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15.
政治文化是政治发展的主流、经济的杠杆、文化的中枢,对国家政治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政治文化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政治文化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内在动力。加快政治文化建设,建立新型农村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的系统工程。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必须注重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的实践具有代表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为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乡村振兴需要迎合人们回归热土的意愿,要发展更离不开好的政策来扶持。现阶段,乡村基础设施落后,生态资源遭到破坏,人才流失严重,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乡村振兴的道路。文化产业是新兴的产业,其前景广阔,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文化产业相结合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乡村文化产业依托区域和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将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传承、产业开发和创业就业融为一体,将美丽乡村、风俗文化、历史文化等特色资源有效的整合在一起,增加乡村发展动力,与乡村振兴战略高度契合,是乡村实现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城乡文化强弱差距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村文化建设。目前,中国城乡文化强弱差距极大,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多种措施和途径统筹城乡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五千年的农业文明使我国广大农村积淀了极其厚重的非物质文化,如何保护好这些弥足珍贵的文化珍宝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农村民间文化组织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组织者,是文化遗产原真性保护的促进者,是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中社区利益的维护者,也是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的有效供给者。通过有效的管理途径,积极发挥它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的独特作用,是保障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持续传承和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事业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精神文化消费的现状及改进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我国农村精神文化消费是提高我国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途径。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精神文化消费的现状,并从增加农村收入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农村精神文化消费现状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