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8 毫秒
1.
国忠 《山西老年》2011,(2):48-49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洪洞大槐树是闻名全国的明代迁民遗址,是海内外数以亿计古槐后裔寻根祭祖的圣地。几个世纪以来,古大槐树被当作“家”、被当作“祖”、  相似文献   

2.
吾心 《山西老年》2013,(6):17-17
"问我故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自明朝以来,这首民谣就一直在我国各地民间尤其是黄河下游地区广泛流传,甚至在海外华人、华侨群体中也时常可以听到。洪洞县大槐树之所以成了中华儿女魂牵梦萦的精神寄托,是因为它承载着先人对故土家园的依恋和顾盼。历史上,究竟有多少人的故乡在  相似文献   

3.
人是从古猿变来的。但是是由哪一种古猿、何时变来的?对此,人类学家至今争论不休。多年来,我们历史教科书一直把“腊玛古猿”(Ramapithecus)视为人类的开端,或说是从猿到人的“过渡环节”,或说是“人科的最早代表”,或说是“正在形成中的人”的起点,等等,总之,是人类直接的猿类祖先。实际上,这种提法早已过时,人类学  相似文献   

4.
在宁夏南部山区固原、隆德、西吉、海原、彭阳、泾源县的一些汉民村庄中,常常遇到这种情况,每与群众闲谈时,询问他们的祖籍何处?有不少人就会说:“问我祖籍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问我祖先什么庄?大槐树老鹳窝下是故乡。”自明朝初年移民屯边以来,这种说法在西海固一带人中广为流传。一、大槐树人的由来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称山西人为大槐树人?原来,古时晋地有一种风俗,人们乐于宅院门前栽植槐树。槐即“怀”字谐音,源于《论语》“少儿怀之”之句。“怀”是少年后生眷怀父母家亲之义。因此山西民众为警告自己时刻铭记孝敬尊亲…  相似文献   

5.
我国已经有了四千多年文明史。我们的祖先不仅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物资文明,而且创造了丰富多采的精神文明。 在当今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中,乡土历史的宣传教育,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正如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家乡开始的。具体说来,乡土历史的宣传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 我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2007年6月9日)给我们带来了惊叹、感动、思考和反省,那凝聚着祖先情感和智慧的文化形式震撼着每个人的灵魂,一时间,媒体聚焦、全民关注,我们民族自豪感达到了顶峰.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在华北地区盛行着洪洞大槐树的传说,很多人自认为先祖来自山西洪洞大槐树。通过考证前人从未注意到的山东乡土志中的氏族志部分,发现这些山东各地的著名氏族来源及祖先认同具有多样性,洪洞大槐树在各氏族的认同中并不占主流。大槐树移民的说法是在特定情境下不断丰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8.
叶舒宪的文学人类学研究之所以能引风气之先并给人以学术启迪性,就在于他能不断地反省自己,超越自己.他在<熊图腾>中的自我反省与超越表现在:一是从文本研究走向田野调查,对华夏起源问题进行重新审视;二是对图腾批评的再阐释,从父权制文化的祖先神话图腾的考察走向史前"女神文明"的探究;三是明确提出"四重证据法",并尝试"四重证据法"在揭示中华祖先神话起源方面的阐释效力;四是在民族志"写文化"的批判反思语境下对写作形式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刘玉生 《北京纪事》2015,(5):100-102
大槐树自然还是指大院儿内那棵大的国槐.此槐树龄不详,不知谁人所种.但从外观看,树冠参天,枝繁叶茂,估计至少有几百年了.我还是幼童时,那树围之粗,一个高身量的大人展臂环抱,两手也不能围拢.  相似文献   

10.
我们一般从两方面理解设计:一是从物的方面去理解,另一方面是从精神和内心世界去感受.我着重从后一个角度来阐述. 从一个简单的概念去理解的话,设计就是人和物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伊塔洛.卡尔维诺是意大利当代著名作家,《我们的祖先》是其代表作之一。文章试图从神话原型理论入手,来探讨《我们的祖先》所隐含的主题原型。通过对小说所体现的二元对立原型、死亡与复活原型、追寻原型的分析和解读,实现对文本更深入的理解,从而挖掘出小说更深刻的内涵与价值。  相似文献   

12.
"巴人"是今天土家人祖先认同中的始祖,但与土家及其先民的关系却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历史发展变化阶段:东汉时期,"巴人"祖先是土家先民三个主要族群祖系盘瓠蛮、廪君蛮、板蛮的祖先传说之一;魏晋南北朝时期,蛮族融合并逐步遗弃了巴人祖先传说;唐宋以后,去蛮夷化潮流使"移民说"逐渐成为主流,逐步覆盖整个土家社会;20世纪50年代以后,土家的重建和复兴,"巴人族源说"成为民族认同建构的重要工具.以此证明,祖先认同往往是民族认同的重要手段和重要标志;土家人的"巴人祖先"认同,表达了他们的民族认同意识和民族边界意识;祖先认同的历史变化,反映了民族自我意识取向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美国土著漂依布鲁艺术文化与中国远古文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土著印第安人的祖先是从中国经西伯利亚,横穿白令海峡迁徙到美洲大陆的.现存的印第安文化尚能见出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印第安人原始宗教崇拜中的"萨满"形象可从中国早期艺术如青铜器纹饰中找到根据.印第安人的早期建筑、陶器也与中国半坡原始文化中的建筑、陶器相类似。由此可以猜测,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原始人与美国土著印第安人拥有共同的祖先.  相似文献   

14.
台湾同胞的祖先从近的血缘来说,多数是从福建、广东迁移过去的,再远一点就是来自黄河边的中原地区.来自中原的文化辗转流传到福建,再经由福建传至台湾,历经历史的演变和人文的变迁,形成了目前两岸共同的闽台文化体系.闽台两地人民存在着天然的亲和力,具体表现为地缘相近、史缘相连、法缘相循、血缘相亲、文缘相承.闽台同胞同根同祖,血脉相连,是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满族民间既有与家谱续修相关的祖先祭拜习俗,也有与家族神灵相关的“祖爷”祭祀活动.由于两种祖先信仰系统的共存,长期以来,造成了人们对于满族祖先信仰的一些误解.本文通过对这两种信仰的面貌、异同、相互关系的揭示,以及对“祖爷”族群身份的剖析,提出理解满族祖先信仰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的环境保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文章引用大量的史料,从中国古代的环境意识、环保机构和环保措施等方面考证我们的祖先如何高度重视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我国古代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有关内容,对我们今天的环境保护仍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同学们,你们知道在发明纸以前,我们祖先的“书”是什么样子的吗? 原来呀,在人类发明纸以前,我们的祖先是把字刻在龟甲、木片、竹片等物体上面的。不过,这挺不容易的。  相似文献   

18.
龙虎纹鼓座是舒城九里墩墓中的一件特殊的器物.这件龙虎纹鼓座在雕筑、纹饰、铭文、国别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特点,值得研究.通过对龙虎纹鼓座的探讨得出,九里墩墓主是偃姓的贵族,其祖先是很可能是从蔡国迁徙到舒国的.此鼓座应该是在春秋晚期这位舒国的墓主所得的一件钟离国器物.进一步探讨龙虎纹鼓座,对探寻舒国的历史,群舒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啊,人类,只有你才有艺术!” 这是德国伟大的诗人席勒对于人类创造出了文学艺术由衷的惊叹.人类为什么创造艺术?就因为它有用.我们人类的祖先创造艺术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为了更好的生产劳作,更好的活下去.鲁迅先生曾论述到文学艺术的起源:“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大家也要佩服,应用的,这就等于出版;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是文  相似文献   

20.
传统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在21世纪的今天,如何发掘利用传统文化资源为当代社会服务,是我们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最近出版的<齐文化廉政名言故事集锦>,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