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潇 《社区》2004,(18)
“居民”应该如何定义?韩全永(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人户分离”是“居民”定义的一个难题“居民”的定义问题不能孤立来看,它关系到哪些人自治什么领域。首先应与社区利益群体联系起来,否则跟过去一样,把互不相干的人按户编制管理意义已经不大。社区不只是一定地域的人口,更重要的是人群要有组织。传统社区居民是“自组织”起来的,促进现代社区融合需要找到居民的结合点。从现行法律来看,没有很好解决这个问题。现行法律竟然没有对“居民”的定义,而是通过规定“居民”的“选举权”来间接表述的。这段文字来自宪法第34条“公民”选…  相似文献   

2.
高依 《社区》2013,(24):27-27
沁苑社区“实话实说”活动搭建了一个汇集民声的平台,这一举措的意义显而易见。 首先,社区居民作为社区“主人?当然要“有处说话”——表达观点,传达诉求。沁苑社区“实话实说”活动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创造了条件。其次,每一个社区人的声音都十分重要,都应该被倾听,更重要的是,这些声音一定要得到回应,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保护居民的参与积极陛。也许有些问题的解决起来并非一日之功,但回应了才能得到居民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徐悦 《社区》2010,(22):16-17
很多关注社区建设的人听说过“时间银行”、“爱心银行”,但苏州市吴中区吴中苑社区的“图书银行”一定没有听说过。“图书银行”其实就是将居民家中闲散的书籍集中起来,供有需要的居民借阅。  相似文献   

4.
朱素芳 《社区》2004,(12):17-17
“社区论坛”是武汉关社区于1998年创办的。武汉关社区毗邻江汉路步行街,居民成分复杂,管理困难。为有效解决居民问题,在政府与居民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使政府为居民办实事真正办到“点子”上,居委会在全市率先提出开展“社区论坛”。“社区论坛”让居民每月一次集中发言,就社区管理和居民生活等问题进行讨论,论坛由此成为居民的“议事乐园”。“社区论坛”发挥的作用武汉关“社区论坛”注重发挥居民的主人作用,依靠群众智慧,办理社区事务,用群众的办法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社区论坛”无所不包、无所不议,大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落实…  相似文献   

5.
我国宪法、法律规定城市基层民主的形式是“居民委员会”,但随着社会的变迁、实践的创新,“城市社区”延伸和取代了“居民委员会”的法律含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市社区”经历了初创阶段、发展阶段和深化阶段,即城市社区从“法律上群众性自治组织——社区建设的政府领导——政府领导与居民自治的双重属性”的变化,推导出今后我国城市社区的法律地位可能的两个趋向,即社区自治的归位和政府领导的弱化.  相似文献   

6.
彭辉 《金陵瞭望》2006,(20):60-60
社区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依托.社区档案是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等组织和居民在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随着社区功能的不断完善.更多的“单位人”、“企业人”变为“社会人”。需要由社区管理的事情越来越多.反映到社区档案中的社会信息也就越来越全面.因此。建好社区档案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根据笔者多年在社区工作的经验.结合上级要求和现在的实际情况.就如何推进社区建档工作作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
郝维涛 《社区》2011,(1):38-38
“让社区医生帮您管理自己的健康”,这句话听起来很美,但实现起来并不容易。因为,在工作过程中,社区医生们往往会发现,很多居民对此并不“感冒”。  相似文献   

8.
《社区》2002,(7):1-1
何谓“以人为本”?就是在社区建设中以坚持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社会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为宗旨,把服务社区居民作为社区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这是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首位的原则。在社区建设中,必须坚定不移、一丝不苟地贯彻落实,就是说要以“人”为中心,围绕着“人”去规划社区建设、去构思社区建设、去开展社区建设。背离了“以人为本”的原则,社区建设就会偏航离辙。想民,是“以人为本”的前提。居民是社区的主体,社区建设的任何工作,首先要为民着想。为民着想,就要想民所需,想民所愿,围绕着居民需求、愿望做文…  相似文献   

9.
“村改居”社区作为由农村社区转型为城市社区的特殊社区,它有别于传统的农村社区,又与现代城市社区存在一定差距。“村改居”社区的居民存在政治参与意识不强、政治参与知识技能不完备、个体政治诉求被忽视等问题。需要从培育居民政治参与意识、构建特色自治制度、协同立体政治参与管理、网络政治参与方面来提高“村改居”社区居民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0.
每年夏季放电影时.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油坊社区的文体活动中心篮球场上便聚集了数百人。“来解闷”、“找熟人聊聊天”、“回忆过去”,是社区居民们来看电影主要原因。居民们说。每次放电影前.大家可以从四五个片子中投票选出自己中意的。自2006年“电影节”开办以来.几乎场场爆满。  相似文献   

11.
何潇 《社区》2004,(11):12-15
一家开在居民楼里的餐厅,一个困扰了居民群众11年的“老大难”问题,经过一次居民听证会议就得到了彻底解决。我们不得不为居民自治所产生的效率、所发挥的作用感到高兴!当然,我们也看到,这次居民听证会议是建立在政府开展环境保护、集中整治油烟噪声的大规模活动基础之上的。如果没有政府专项治理的背景,又会不会有这样的听证会议和处置结果呢?居民自治,不是一个空泛的口号,它需要实质性的贴近居民切身利益、为群众所关心的内容;它需要政府的支持、法律的规范。武汉市不是最早开展社区事务听证活动的,但他们对社区听证的内容、程式进行了详细规定,为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提供了制度保障。实践证明,居民依法自治才是通往文明、祥和的现代化新型社区的桥梁!  相似文献   

12.
杜吹剑 《社区》2014,(18):13-13
在计划经济时代,城市社区由一个个“单位”组成,所有的城市居民都是“单位人”,城市社区居民自治扮演的基本是“拾遗补阙”的角色。改革开放后,单位制逐渐解体,如何加强对无所属单位的人口的管理,成为城市基层政府面临的新问题,于是,单纯从便于管理的角度出发,块状网格人为划分成“社区”,“社区化管理”由此应运而生。旧有的行政色彩较浓的居委会,在某种意义上也被“激活”并实现更新换代,基层政府对社区建设的热情也逐渐高涨。  相似文献   

13.
孟谦 《社区》2014,(24):1-1
对社区主任来说,“社区是个家”这句话,他们的理解和居民不一样。居民期盼的是社区这个“家”能带给他们温馨与快乐;而社区的主任,更多考虑的是当好这个“家”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王桐叙 《社区》2008,(22):32-34
社区主体是居民,社区参与是社区建设与发展的核心问题。大多数社区居民对于参与社区建设的认识仍停留在“参加活动”的阶段,即“你组织活动,请我参加”的被动参与状态。虽然不少社区建立了多种多样的社区民间组织,但这些组织也仅处于搞活动、自娱自乐、自我服务状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管理,参与社区治理意识不强,途径不畅,是制约社区主体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街道所属社区,在解决社区工作出现的问题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社区诊断工作法”,提升了居民社区参与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朱历平 《社区》2004,(14):18-19
不知从何时起,现代都市的邻里关系日益冷漠,高楼大厦的商品房也成为现代人“老死不相往来”的蜗居。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塔山街道举办了加强居民沟通、融洽邻里关系的“邻里节”。街道通过在各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睦邻活动,广泛发动居民参与到“邻里节”活动中来,营造了一个温馨、美好的社区生活氛围。让邻里走到一起来 朝晖苑8幢3单元的12户居民本来互不相识,大伙进进出出,形同陌路人。“邻里节”期间,罗北社区积极组织该单元住户开展了一次“邻里节亲情茶话  相似文献   

16.
刘瑛 《社区》2013,(3):22-22
“说好了治安”“说亮了路灯”“说消了民怨”,说得社区与居民“两头甜”。广西柳州市鱼峰区丽都社区“居民说事室”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四个一”服务,即:设定一部公开电话;设置一块工作提示板,随时解答群众提出的疑问;放置一本“百姓说事”记事本,把群众反映的问题记录下来;建立一个法律图书角,方便群众随时学习法律知识。  相似文献   

17.
徐士青 《社区》2013,(19):35-35
每个社区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都要“上门入户”,进行民情民意采集,以便第一时间收集居民的各种需求。通过总结自己在平时走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笔者的经验是——通过以下三步可以助社区工作者顺利敲开居民家的门。  相似文献   

18.
陶火青 《社区》2014,(34):40-40
我是一名居委会工作者,从今年的3月入职到现在仅仅半年多而已,作为一个社区“新人”,目前可能只会“浅人浅出”地看待一些问题,但是,我对于社区工作却充满了热情,而且相信这份热情会一直持续下去。社区工作的烦琐不比机关企业,除了每月固定的条线工作,最多的其实是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比如居民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配合上级单位做好上传下达工作;组织各种居民活动等。这些事情能否妥善处理、顺利完成都像是一道道试题考验着我们,而且这些还都是主观题,没有客观的答案,好坏都在老百姓的心里。  相似文献   

19.
王桐叙 《社区》2009,(34):34-35
2009年8月25~26日,北京和平里街道上龙社区邀请社区问题专家舒可心和30多位社区居民代表,以“我的社区我做主”为主题进行了专题研讨。这既是上龙社区居民议事厅首次活动,也是“社区居民议事厅”开厅的标志。  相似文献   

20.
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要防止“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锐 《社区》2002,(11):31-31
在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必须严格把握换届选举委员会、社区居民代表、候选人的产生以及选举大会的组织形式等各个环节,针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现状,要重点防止“五化”不良倾向。一、防止确定候选人的“行政化”倾向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的整个过程,是社区居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过程,选什么人、用什么人,必须与组织考核、委任严格区分开来,要完全采取民主的方式走群众路线,让社区居民按照自治的原则选好自己的“当家人”。在候选人确定方面,力求随民心、顺民意,不要行政干预,要充分尊重参选人意愿,把党的主张和群众的意愿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