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经济法可诉性的实现面临诸多的障碍,这是发展了的社会经济生活与落后的诉讼理论、司法制度之间矛盾的反映。要从根本上解决经济法可诉性实现的障碍,必须扩充法院的功能,使法院参与公共政策的形成,同时建立公益诉讼制度,使大量涉及公共利益的经济法纠纷能够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相似文献   

2.
司法的民主性体现在司法过程中的很多方面.司法的民主性与司法的权威性一样是司法的本质属性之一,不应该于司法权威性的巨大光环下黯然失色.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不是为解决诉累而设立的临时性措施,而是司法民主性的内在要求.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体现了司法的民主性,应该以司法民主性理论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提供正当性与合理性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往关于经济法诉讼模式的学说,忽视了对经济法诉讼价值目标的关注,难免会造成错误或缺憾的存在。经济法诉讼,以维护整体经济利益为价值目标,但该目标超出了现行诉讼体系保护能力的范围,导致在当前实践中经济法效力的缺失。因此,只有建立起独立而又与其他纠纷解决机制相协调的经济法诉讼,才能更好地保障经济法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经济法不能到达预期目的,并引起经济绩效低下与社会福利损失,究其原因包括经济法规范和经济法执行两个层面。加强对市场调节和国家调节的客观规律及相关理论的研究,进一步提高国家调节的准确性合理性,是经济立法得以完善和创新的前提,是经济法有效性得以实现的关键;重构经济法规范本身的内在合理性、可操作性;完善经济法运作中的协商民主机制,是提高经济法运行的效果保障。完善经济法调节机制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做到既有主导的国家调节机制,又有补位性调节机制的协调配合。适度地强化司法监督机制和引入“判例法”,使经济法能灵活发展以弹性适应复杂的经济变革的制度诉求。  相似文献   

5.
民事纠纷解决中,多样性纠纷解决机制是一个包含了诉讼、仲裁、调解等诸多纠纷解决方式的综合性概念。在这一纠纷解决机制下,各种纠纷解决方式之间不应该是独立的、松散的关系,而应该是以司法为中心的层次性、体系化的关系。在这样的机制下,以法治理想作为最高目标,以法律权威作为统一标准,其他纠纷解决方式在诉讼荫影下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司法在社会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然而,无论多么先进的司法体制,在解决社会问题上都有其局限性。当前司法所面临的窘境,更具体地说,是纠纷解决机制的单一化与社会纠纷的复杂化之间的矛盾。因此,我们应该建立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分流司法负担,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肖晖 《社会科学家》2005,(2):101-103
司法改革必须对正式的纠纷解决机制和非正式的纠纷解决机制予以正确评估。当事人选择正式的或非正式的纠纷解决机制受传统、纠纷的复杂程度、纠纷所要解决的事项是否合法和纠纷解决所需要的成本大小等因素的制约。司法改革必须对两者的分工及影响分工的因素予以仔细的考虑、权衡,对两者都充分加以利用。在当前,司法改革最应该利用的非正式纠纷解决机制是以名声作为基础的预防性和威慑性的系统。  相似文献   

8.
王陌 《兰州学刊》2009,(Z1):124-126
法律责任是法的基本构成要素,权利的行使、实现,义务的履行,纠纷的解决,都要归结为法律责任。所以,和其他部门法一样,法律责任同样也是经济法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因此,违反经济法法律规定是一定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我国的经济法制建设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起步较晚,几乎是与民商法、行政法同时发展的,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其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传统部门法的巨大阻碍和排拒。这样使得经济法责任如何存在备受关注。文章通过对经济法的法律责任的分析,认为其责任承担方式应该是一种综合性的,包括民事、刑事、行政责任以及社会责任在内。我们必须承认,现在社会中有越来越多的现象很难用这三种责任进行规之,或者说有一些规制的手段难以划入以上任何一类之中,比如,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义务等。因此,我认为有必要引入一个新的责任形式——社会责任,作为第四种法律责任存在。  相似文献   

9.
有学者认为经济法是一种回应型法.但文章认为,诺内特和塞尔兹尼克的回应型法有其自身的语境和内涵.基于经济法产生及其目的的我国现实语境,经济法不是回应型法,也不能是回应型法.经济法应该是自治型法.将经济法定位于回应型法,可能不利于经济法的独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鹏  聂斌 《学术探索》2010,(4):55-6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我国劳资关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近年来,罢工停运事件不断发生,备受关注,影响不小。关于其性质问题官方并没有明确表态,而学界也存在一些分歧,主要表现为不同的立场者提出的一些不同观点。经过对这些观点加以概括总结,并从经济法角度我们认为,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罢工事件可定性为"机制失灵"背景下劳动者的自发性维权斗争。为此,有必要采取一些法律上的应对措施:完善罢工活动经济立法;构建三维协商机制;激活劳动纠纷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1.
司法一元解决纠纷机制存在很多问题,有视角上的偏差,有功能上的错位,有价值上的失落。其文化上的成因,主要表现为法律信仰的缺失,司法伦理与司法技术的矛盾,因案而异的传统司法理念。多元解决纠纷机制在我国有着深刻的文化渊源:纠纷解决途径的多元文化传统;民间法与国家法互动的长期存在;近现代纠纷解决的实践。因此,建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符合我国的历史习惯,也利于维护司法权威。目前,建立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尤其应重塑人民调解的权威。  相似文献   

12.
我国正致力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逐步改善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据地",它上联政府,下系农户.从整体来看,我国刚刚起步建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通融国家整体利益与农民个体利益于一身,立足社会本位,以追求我国农村与城市共同富裕为目标,而这些内容恰恰正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经济法的天然交点.本文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般分析入手,认为我国经济法传统定位所依赖的"市场经济--市场失灵--经济法"模式过于单一化,从而提出: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视野下的现代经济法定位模式应该按照多元化的轨迹发展.  相似文献   

13.
傅健 《社会科学家》2000,15(4):48-50
民法和经济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可缺少的两种法律调节机制,应加强和完善这两个部门法的立法和实施工作;民法和经济法也必须互相配合,才能保障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14.
国际经济法的界定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对于国际经济法的理解应该与全球化这个背景相结合。国际经济法的界定应该是全面的。国际经济法是国际公法的一个分支,但它还没有发展成为国际公法的一个部门法。  相似文献   

15.
李长健  江晓华 《理论界》2006,5(3):73-74
扶贫是我国长期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先是从经济法理念的角度,将扶贫与经济法对接,然后指出经济法在解决贫困问题上优于其它部门法。接着说明我国扶贫的现状,分析现有扶贫的不足,最后以经济法为主体,构建扶贫法的框架。  相似文献   

16.
能动司法与被动司法之争,给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法院的角色定位带来了困惑。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中,法院的角色定位应当有利于各种纠纷解决方式发挥各自优势,有利于"多元化"目标的实现。被动司法不仅能满足转型期社会的特殊需求,还能顺应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构建的需要,以被动、中立的角色定位与其他纠纷解决方式平衡发展,共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7.
经济法的产生是经济法最基础的理论问题,不容回避.目前学术界占主流的理论可称为"两派五家之言"一派认为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的部门的经济法产生于古代社会.另一派认为经济法并非产生于古代,而是资本主义的产物.两派理论分歧的根源在于对"经济法是什么"这个命题缺少学术对话的平台,基本上处于"自言自语"的状态.我们认为,经济法不但是一个学术概念,而且是一个特定的历史范畴,更重要的它还是一个特定社会条件下现实的法律部门.中国经济法经历了从历史雏形到近代经济法和现代经济法的发展过程,表现出"早发生迟发育"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促和谐社会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纠纷的合理解决是和谐社会的表现之一,引发社会纠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解决这些纠纷的途径和方式也应是多方面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就是在以司法诉讼程序为中心的同时,发挥各种非诉讼程序灵活解决纠纷、合理分配司法资源的作用,使各种纠纷解决方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我国已拥有以法院调解、仲裁等为主的多种非诉讼纠纷解决程序,并初步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但是这些非诉讼程序本身也存在着不足和滞后,因此,对我国现有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的利弊作出客观评价,在尊重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探索适合我国的具体模式,才能真正发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对和谐社会秩序构建的促进功能。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经济法的理念更新和制度创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经济法之间有着必然的和特别的联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对经济法产生重大的影响,一方面促进了经济法理念的更新,另一方面推动着经济法制度的创新.此外,经济法理论和实践的进步,又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更有力的法律保障.论文并藉此对经济法的发展趋势作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20.
责权利效相统一原则是研究经济法问题的准绳之一,反映了经济社会化条件下国家和社会对经济法的要求,是经济法尤其是我国社会主义主导的经济法的总原则.以刘文华教授为代表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法学派最早在中国提出责权利效相统一原则,对于我国经济法法学体系的建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责权利效相统一原则具有指导和制约我国经济立法、执法、司法,防止经济权力滥用,弥补法律漏洞,规范经济责任制等功能,其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化的过程中,将作为经济法的总原则继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