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民盟西北支部(即西北民盟)是中国民主同盟在北方的第一个总支部。西北民盟继承陕西早期民主运动的良好作风,积极投身于民主和平事业,并且参与了陕甘宁边区的政权建设事业,是西北地区革命力量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西北民盟发展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的舆论宣传对它形成了强有力的“拉力”作用,最终促成西北民盟的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2.
将20世纪上半叶陕西法学教育的发展划分为西北联大前期、西北联大时期和西北联大后期三个阶段。基于民国档案与原始期刊,勾勒出1937年9月到1949年期间法学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脉络。研究结论认为:在晚清与五四运动前后,陕西乃至西北法制体系与法学高等教育虽有一些萌芽,但极为稚嫩和微弱。西北联大以其"一切为了抗战"的法学教育理念和实践,承袭了京城法学教育衣钵,续接了陕西法学教育的学脉,引进了西方法律思想及教育体制,奠定了当代法学教育的基础,启蒙了民众的现代法律理念,开启了西北地区民间法与国家法的初步融合,其法治思想与精神和开发西北的历史重任,至今仍为西北学府所传承。此外,还在工程技术立法、农业技术立法、预防疾病立法、师范高等教育立法方面作了开拓性探索。  相似文献   

3.
刘古愚是近代陕西乃至整个西北地区著名的经世大儒、爱国教育家,是关学在近代转型过程中的关键人物,在近代关中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刘古愚以“经世之学”自勉,并因此而深受晚清知识界的推崇。关学自张载以来“学政不二”、“学贵有用”文化传统的熏陶、师友之助、时变日棘的精神刺激以及为学医国的目标追寻,这些都是刘古愚“经世之学”得以形成的重要原因。在“经世致用”、“学为医国之术”信念的驱使下,刘古愚积极投身于“教育救国”和“实业救国”的实践中,他把一生都献给了陕西乃至整个西北的进步事业。  相似文献   

4.
明成祖在位期间与北方蒙古、东北辽东、西北藏区以及南方等少数民族都有接触,他在总结和继承前朝民族关系思想的同时,在实践中形成内容丰富的民族关系思想,主要包括“华夷一家”“厚往而薄来”“逆命者必歼除之”“因俗而治”等。明成祖的民族关系思想源于儒家“大一统”思想,也与个人的性格、经历和政治信仰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5.
思想观念、非正式制度变迁与“陕西现象”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促进陕西经济社会的发展,运用制度分析方法对“陕西现象”背后的制度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分析认为:“陕西现象”的形成在于人们还没有形成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思想意识和非正式制度,经济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和环境,从而使资源不能得到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因而经济增长速度远低于潜在的增长率;改变“陕西现象”的必要途径是应当充分利用中国经济变革时代所提供的内外条件,革新旧的思想意识和非正式制度。  相似文献   

6.
我以为,陕西人的文化心理结构有这样三个方面:其一,质直实稳的“关中”性格.以“关中”一词来界定和确立陕西人的性格,是因为关中地区是陕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绝对量大,基本代表着陕西文化.由于陕西位于以亚商品经济文化向畜牧文化过渡的交叉地带,自宋以后形成了小农经济与封建宗法统治的封闭王国;又由于“关学”思想的长期延续和影响,因而在  相似文献   

7.
鲁西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巩固和发展王其彦在抗日战争初期,中共鲁西北党组织和国民党山东省第六专区专员兼保安司令范筑先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它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上“堪称典范”。但是,鲁西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问题,意见还不一致...  相似文献   

8.
日前 ,我院与陕西西北新技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就联合培养研究生及在石油化学工程系设立“西北实业奖学金”达成协议。院长薛中天教授及化工系领导参加了签字仪式。陕西西北新技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从事环保、化工与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产品的研究、开发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 ,2 0 0 0年被列入陕西省二十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之一 ,注册资金 1 .8亿元。自行开发的环保产品FA - 90无铅汽油添加剂 1 999年被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 ,并获得陕西科技进步二等奖 ,2 0 0 0年 4月被列为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在签字仪式上 ,西北新技术实…  相似文献   

9.
陕西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具有两大源头:陕源与京源。在陕源即将断流之际,京源济陕,成为陕西高等教育发展的再生之源;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的诞生,曾成为中华民族危难时期,支撑和延续中国高等教育的擎天柱石;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的五校分立,促进了陕西乃至西北地区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其办学传统与精神,对陕西高等教育的后续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既具有动态性 ,即均衡、或非均衡或协调发展三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轮流突出 ,又具有协调性。就全国而言 ,三极联动即三大区域———经济落后的西部 (尤其是西北 )、欠发达的东北以及经济发达的东部———联动战略注重缩小差距、优势互补和协调发展。因此 ,抉择和培育“协调型增长极”有其重大意义。它有助于熨平东北、东部和西部 (尤其是西北 )三大区域差距 ,有助于形成同质化和一体化的大中国经济区域。其典型就是“一圈二带三区”为骨架的东中西部结合区 ,香港—澳门—珠江三角洲区域协调型经济增长极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增长区。  相似文献   

11.
陈建坚定于朱学立场,逐年编次辨析朱陆早晚异同之法,对历来持朱陆"早异晚同"说从佐证的时间、论证的方法及其特点等方面给予了深入地揭示和批判,是明中晚期朱陆(王)学术争辩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2.
袁世凯为了巩固既得利益,急于登上正式大总统宝座,是《大总统选举法》出台的根本原因;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力量不断遭到削弱,是《大总统选举法》出台的前提条件;袁世凯操纵国会党争,促使国会通过先举总统后定宪法的议案,是《大总统选举法》出台的直接原因;社会各界的推动,是《大总统选举法》出台的社会条件;西方国家的要挟,是《大总统选举法》出台的外部原因。  相似文献   

13.
建国初期,由于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以及农村妇女自身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与思想意识的解放等因素,广大农村妇女政治地位空前提高,她们通过参加民主选举等途径积极参政议政,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参政高潮,这不仅推动了当时农村妇女的全面解放,也为新时期农村妇女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唐人神龙元年说为基点,在《李白与孟浩然初识交游新考论 》的基础上,对李白与孟浩然中后期的交游及诗歌进行了新考探,提出了李白与孟浩然中后期交游为:开元十七年秋,于溧阳作《游溧阳北湖亭瓦屋山怀古赠孟浩然》,是年冬于扬州作《淮南对雪赠孟浩然》;开元二十三年,作《赠孟浩然》的新观点和新系年。  相似文献   

15.
从性别冲突的角度来看,民初女子参政权运动的失败,女性参政要求被拒,可谓典型的性剐歧视案例.民初女性对于性别歧视问题的自觉与反思,表明其女权意识的初步觉醒.这对于促进近代中国女性的思想觉醒,推动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进步,均有着积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民国初年无锡地方当局屡次奉令禁烟,但鸦片烟毒不仅没有禁绝,反而越来越猖獗。禁烟失败的原因,主要与无锡地方当局禁烟的态度、目的,以及禁烟的方法存在问题有关,同时与部分官员循私枉法也有一定关系。禁烟的失败,对无锡社会造成了严重的消极影响,使鸦片烟毒更加泛滥,吏治更加腐败,并且败坏了社会风气。民国初年无锡禁烟给我们的历史启示是:一项重大社会改革政策出台之前,对其进行周密的论证和策划,出台之后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其实施,以确保其成功而不会走向其反面,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桐城派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最大、流传时间最长的文学流派,近代桐城派是它的终端,在对前期桐城派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扬光大.桐城派在近代以来备受争议,对它作片面的肯定或简单的否定都是不应该的.文章从近代桐城派作家、近代桐城派与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关系、近代桐城古文理论与地位等方面对1990年以来学界对近代桐城派的研究作一梳理.  相似文献   

18.
兵变就是以军人为主体的团体在内外因素激发下超越法律和军规而采取的严重集体越轨行为,具有特殊性、暴力性和越轨性三大本质属性。民国初年的兵变现象具有自身的独特之处,主要表现在时间特征、空间范围、行为类型、目标取向、形成原因、社会后果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的纪年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村聪  马燕 《东方论坛》2010,(3):86-90,105
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历史纪年问题,是一个关系近代中国的政治、民族和文化的重要学术命题。清末民初出现的孔子纪年、黄帝纪年、民国纪年,记录着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民族感情、政治走向和文化情怀。所以,近代中国的纪年不仅仅是时间的标志,也是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们的文化象征,还包括国家民族的一体性和历史纪年的一体性。从汉武帝的"建元"开始,中国人对时间的意识和认识以及对近代化的探索,无不蕴藏于历史纪年的时间标记之中。  相似文献   

20.
1980年以来,随着张元济个人著述及研究资料的整理和出版,学术界兴起了张元济研究的热潮,这些研究涉及张元济与同时代人物的比较、张元济与古籍的保存和整理、张元济与早期政治活动、张元济与近代教育、张元济与近代出版、张元济与近代文化等方面。当前的张元济研究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有继续深入的空间,如:加强张元济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出版;深化张元济与其他人物的比较或联合研究;重视以张元济为中心的近代出版人群体研究;发掘张元济与近代报刊杂志发展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