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重大项目布局要充分考虑支持中西部发展,鼓励东部地区带动和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帮助资源枯竭地区实现经济转型。”胡锦涛总书记所作的报告从国家的宏观层面上为中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给我们民族地区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产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  相似文献   

2.
西 部大开发是强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环 ,具有多重的目的和意义。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 ,如何加快西部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是国内外学者比较关注的课题之一。为此 ,新疆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于 2 0 0 1年 10月 8日至 9日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召开了 2 1世纪中西部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 ,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海内外专家学者四十余人。会议围绕西部大开发与中西部地区发展战略问题 ,西部大开发中国家对中西部的政策问题 ,西部大开发与中西部地区法制建设的问题 ,西部大开发与中西部地区民族…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东西部差距扩大,中西部相对落后主要是由自然条件较之东部地区相对恶劣,经济体制改革严重滞后和对外开放不够等因素造成的。从目前东西部各自发展的势头分析,东西部差距扩大的趋势将持续到本世纪末,大约从2000年开始出现转折性变化,中西部将会进入较高发展时期,到2010年中西部则可能进入高速增长时期。中西部地区只要因势利导地运用发展的区位差,设法引进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先进技术、资金和人才等生产要素,并结合当地实际加以吸收、消化,节省自己的时间和成本,能够与东部地区同时达到同样程度的现代化。这也可以说是后发展战略,或称“捷径战略”。为加快中西部发展,建议国家成立中西部发展协调机构、在中西部地区建立“试验区”、制定中西部投资法、发展法和设立地方发展银行,在资金、项目和政策上给予中西部大力支持,特别是增加财政支持,优先安排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项目,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  相似文献   

4.
农业──宁夏的“重中之重”高宁生1994年,宁夏农业银行新增贷款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6个百分点,农民个人农业投入比1990年至少增长40%.据统计,近8年来全区净增耕地18.7万亩.在“农业意识”日益被冲淡的今天,我国农业局势日显严峻,许多地区耕...  相似文献   

5.
中西部:如何向海外融资陈兴动 外商眼中的中西部外商对中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比较劣势以及政府对开发中西部地区将会实行哪些优惠政策,在实行过程中将怎么样执行这些具体政策,在这方面他们的了解是非常少的。在我跟海外的一些投资者所接触的过程中,感觉他们对中西部...  相似文献   

6.
1、50年代中后期,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事关社会主义建设大局的(),其中包括沿海和内地、汉族和少数民族等各方面的关系。80年代开始,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的战略思想。一是东部地区加快对外开放,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二是到一定时期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起来。90年代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精辟地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进一步明确提出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问题。①两个大局②先富后富③两步走④十大关系⑤十大战略⑥十二个重大战略关系2、1999年6月9日,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  相似文献   

7.
畲族是分布在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80年代以来,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东南部沿海地区的经济社会取得了迅猛发展,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发展质量,都大大地优于我国内陆或中西部地区。因此,在相同的时期内,东南部沿海地区所经历的社会经济变革要比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中西部地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一论述进一步丰富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思想,为西部地区在新的形势下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深刻揭示了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紧紧围绕经济结构调整这一主线,按照市场规律办事的根本道理。  相似文献   

9.
与少数民族有关的数据(之二)韩明木子/辑到1994年底,我国中西部18个省区外资企业为36000家,只占全国的167%。实际投资金额84亿美元,占全国的8%;少数民族地区则更低,分别为宁夏003%、新疆016%、青海001%、甘肃006%、...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提出鼓励国内外投资者到中西部投资,进一步发展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多种形式的联合和合作,帮助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从而给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在新的形势下,少数民族地区要进一步更新观念,解放思想,从调整本地区经济结构入手,优化环境,扩大开放,只有这样,才能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加快发展,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发展是不平衡的,东、中、西部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党和政府非常重视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把西部地区的经济列为新世纪经济工作的重点来抓,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999年6月,江泽民总书记在西安主持召开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明确提出,“必须不失时机地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特别是抓紧研究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他还强调:“从现在起,这要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的战略任  相似文献   

12.
国家发改委:正在组织编制的“十一五”规划中,已把少数民族事业发展规划列入专项规划序列,并将对新时期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重点领域等重大问题予以深入研究。配合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先,后制定和完善了《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等文件。199年8以来,国家安排5个民族自治区的国债投资累计达1117.亿3元,其中,中央国债投资942.亿2元。另外,每年还安排预算内投资10多亿元,对民族地区的发展、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和灾后重建给予特殊支持。200年1以来,累计安排民族…  相似文献   

13.
新生育观在形成──1994年民族地区人口报告文天粒摄影汪诚生育观念在民族地区的突破性转变目前已引起人们重视,"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在生活中已不再根深蒂固。来自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报告表明:自1984年自治县成立以来,十年间全县少生25000人,从而使农...  相似文献   

14.
如何加大力度开发中西部?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特稿文·图/本刊记者巴义尔在江泽民同志所做的十五大报告中有这样一段话:“……中西部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和开发,发挥资源优势,发展优势产业。国家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和资源...  相似文献   

15.
《西藏研究》2000,(1):1-1
我们在新千年的第一个春天迎来了农历庚辰年和藏历金龙年。在这象征着中华民族团结奋飞的新纪元、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响遍了神洲大地。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即将全面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并开始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之际,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这对增强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大业,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一项高瞻远瞩。统揽全局的重大决策。这对地处西部地区最艰苦、最不发达的西藏而言,具有特殊的意义。与其他地区相比,西藏的社会经济现状不仅在位次上落后,而且在发展层次上尚处于农业经济阶段,…  相似文献   

16.
中西部个体私营经济一瞥文/岫森十几年来中西部地区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实践证明:发展一个个体户,可以解决一个贫困户,带动一批富裕户;办好一个私营企业,可以解决一部分人就业,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和振兴。在中西部贫困地区如何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综合各地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17.
朱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突出提到了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的战略和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问题,并提出财政投入要向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和教育设施建设、环境整治与生态建设、企业技术改造等方面倾斜。这表明,西部大开发战略已经作为今年政府工作的一个重点,摆上了议事日程。西部广大人民群众盼望已久的大开发战略正式开始实施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高瞻远瞩,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央关于实施西…  相似文献   

18.
百色地区农民增收的特点、难点与对策罗宝三,李茂勋,廖少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百色地区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由1978年的57元增加到1994年的643元,增加586元,平均每年增加36.6元,年增长16.35%。...  相似文献   

19.
方兴之期 发展正待──1994年民族地区教育报告文张华志摄影郭光明1994年,民族教育经历了众多机会和几多抉择,总体上进入了持续、稳健发展时期,出现了调整中有重点,发展中呈稳定,稳定中见效益的局面。首先,1994年的民族教育有一个良好的宏观背景,面临...  相似文献   

20.
“九五”计划与2010年远景目标下的民族地区一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审议和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别。”这是中央采取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不仅对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