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元644年,时维李世民御宇廿载.太宗治下,政治昌明,民生富足,文化繁荣,时局安定,史称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颇好诗书.在书法上,他推崇王羲之,并亲撰《王羲之传赞》一文,将其书风确立为至高的审美典范.自此开始,唐人上行下效,学右军之风于是滥觞贞观年间.  相似文献   

2.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二十四年(公元626-649年),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国力强盛。是为初唐的贞观之治。贞观之治的内外政绩,极大地得益于太宗的民族政策。“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太宗说。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唐高祖故,其三子为争王位而阋墙。东突厥首领颉利可汗趁机亲率十万大军南侵,长驱直入王渭水便桥之北,距唐都咸阳仅四十里之遥。为避干戈保民族和睦,时为高祖二子的李世民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仅带领六骑人马玉便桥之南。面对压境临城的大军,凭一河之隔,太宗与之展开周旋.慑于太…  相似文献   

3.
唐贞观年间(公元627至649年),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比较和睦的时期。唐太宗李世民采取的一系列缓和民族矛盾的政策,是“贞观之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唐初所面临的民族问题是十分复杂的。南方的僚族、诸蛮,北方的契丹、稽胡,西方的党项、羌人、吐  相似文献   

4.
在中华的大舞台上,唐太宗李世民既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诗人、书法家,他御制御书的《晋祠之铭并序》碑,既是对"贞观之治"统一强盛的政治总结,也是一篇瑰丽多采的文学佳作,更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书法艺术珍品,是我们研究唐代书法艺术极其珍贵的文物,具有极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唐太宗尊为天可汗唐玄宗征蛮失民心文/金石封建社会发展过程,民族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社稷安危。而民族关系好坏的决定因素,取决于执掌权力的统治者奉行的是开明进步的团结政策,还是排挤、欺压的歧视政策。唐朝建立,开创了中国历史上一个空前强盛的封建大帝国。唐...  相似文献   

6.
以往学界对“天可汗”称号的探讨虽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多聚焦于其实际功能,而对燕然都护府则少有专门性研究。从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视角看,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是草原部落认同其政治地位的突出体现,而设置燕然都护府则是唐太宗为谋求超越传统以获得“上策”评价在北疆经略中的创新性尝试。善于总结前代经验以制订边疆治策是唐太宗边疆经略的习惯做法,燕然都护府的命名、对突厥降众的安置以及积极经略东北边疆等,都体现着前代经略对唐太宗边疆治理的影响。多民族国家就是在这种前赴后继地继承与发扬前代治理实践经验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7.
唐太宗灵州之行与漠北羁縻府州的建立艾尚连本文认为,唐太宗抓住薛延陀汗国瓦解,铁勒等族各部落要求内属的有利时机,前往灵州会见数以千计的少数民族代表以示安抚,并将羁縻府州制度首次推行到漠北地区,及时解决了唐朝北疆亟侍解决的民族问题。这是我国历史上处理民族...  相似文献   

8.
高歌的白鹭     
鹰鸽 《中国民族》2010,(10):50-50
随着连续剧《贞观之治》的热播,插曲《时间证明一切》和《天机》在观众中深受好评,主唱张学友和白鹭成为了流行乐坛不可多得的男女对唱歌手。白鹭现为上海广播电视台艺术人文频道《创意天下》栏目主持人,又名纳米利亚,是一位蒙古族,出生在锡林郭勒草原。  相似文献   

9.
<正>《步辇图》属于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据传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创作,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该画作以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重大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了前来请婚的吐蕃使臣禄东赞觐见唐太宗的场景。从构图来看,以画卷中轴线为界,左边三位男士依次站立,排列有序。吐蕃使臣禄东赞居中,身材瘦削,细长鼻、络腮胡,表情谦和,身著红地团窠立鸟联珠纹和立驼团纹饰圆领衣袍,系蹀躞腰带,拱手朝见唐太宗。在他前后分别是引礼官和翻译,  相似文献   

10.
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与松赞干布,首次缔结唐蕃的联姻,被松赞干布执以"子婿"之礼。对这样一位开启唐蕃关系的重要人物,吐蕃方面是如何认知和评价的?长期以来因吐蕃时期藏文史料缺载,我们对此问题并不清楚。但后弘期初期藏文史籍中不仅记载有唐太宗事迹,还赋予其四个耐人寻味的称谓:"经典皇帝"、"孔子小神变王"、"狮子赞普"、"观音菩萨的化身"。这些称谓明显蕴含了吐蕃时期的历史信息。文章通过对四个称谓内涵的分析讨论,对唐太宗在吐蕃人心目中的形象、吐蕃方面对唐太宗的认知和评价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唐朝、吐蕃和亲的原因,和亲后二者形成的政治关系,提出了西藏自唐贞观时起即已成为中华民族家庭中一员的论点。贞观八年(634年),唐太宗答允文成公主下嫁吐善赞普松赞干布。从此,揭开了唐著间民族关系的历史新篇章。一、唐蕾和亲的历史原因作为一桩政治婚姻,唐若和亲出于双方共同的政治需要。贞观八年(634年),雄才大略的松赞干布遣使人朝,多资金宝,奉表求婚。唐太宗出于当时政治、军事等综合因素的考虑,未即许婚。对于唐朝的拒婚,松赞干布采取了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继续遣使贡金帛,以示求婚的意愿和政治友好的态势…  相似文献   

12.
从突厥内徙看唐太宗的民族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唐太宗统一全国的宏伟事业中,妥善处理北疆的突厥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唐太宗在逐个消灭中原割据势力的同时,对突厥采取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解决了唐初的突厥问题,从而安定了北部边疆,进一步促进了突厥人民和内地各族人民的友好关系,发展和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唐帝国。  相似文献   

13.
公元650—820年唐蕃关系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雄据青藏高原的吐蕃与唐王朝有着密切的关系。公元七世纪三十年代,在松赞干布冶理下的吐蕃已是一个统一而强盛的王朝,而唐太宗君临的唐朝也正处于威震海内的鼎盛时期。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共尊为天可汗,“入贡”、“请婚”的使节络绎于长安道上,在这一  相似文献   

14.
我国历代封建王朝多有与少数民族统治者建立婚姻关系的,其中以唐王朝最为突出。唐王朝在贞观时期,曾一度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国家富强,独步世界。当时的唐太宗不仅是大唐帝国的皇帝,而且是东方世界的号令者,周围一些少数民族的君长尊他为“天可汗”或“大皇帝”。唐太宗对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多采取和亲政策,并对于“诸  相似文献   

15.
唐与回纥交聘礼仪的几个问题顾吉辰回纥自唐太宗贞观(618年)初遣使入唐朝贡至文宗开成五年(840年)回纥政权覆亡止,共存相处长达二百余年。期间,安史之乱发生,李唐曾借助回纥军事力量,讨逆平贼,一度助长了回纥势力的崛强。唐与回纥未尝不欲相吞噬也,而力皆...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古之大事惟祀与戎”的成说加以补足──第三种大事即为“民族融合”。文章认为,魏绛和戎是其典型事例之一,它从两个方面影响了中国民族史的进程:汉族主动和戎包括汉高祖、唐太宗等;少数民族的主动融合,以北魏孝文帝为代表。魏绛和戎事件的进步意义和深远影响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7.
三、前弘期的西藏民族音乐“前弘期”是指“从藏历绕遇前、灭佛后一一七三(土牛)年(唐太宗贞观三年).即公元629年,结波松赞干布即位起,到藏历绕迎前、灭佛后一三八五(铁鸡)年(詹武宗会昌元年),即公元841年,吐善结波朗达玛毁灭佛教时止,其间共212年·是西藏佛教的  相似文献   

18.
略论仿汉文字陈丁昆我国许多民族文字的产生,或为自创,或是受外族文字影响而制。前者如:汉字、彝文、纳西东巴文等;后者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受了外国文字的影响而造,如回鹘文、藏文、傣文,另一类则脱胎于我国国内其它民族的文字,如八思巴文、契丹文、西夏文、方块...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新建的雄伟的历史博物馆隋唐部分,展出了一幅距今一千三百年前,由当时著名的人物画家阎立本画的“步辇图”。这幅名面描述了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即现在的我国西藏地方)赞普松赞干布的求婚使者禄东赞的生动场面。这幅画的一侧是:唐太宗坐着“步辇”,六名宫女肩负着这个坐具,两名宫女掌着扇,一名宫女持着红色伞盖。另一侧是,站在前面红袍虬髯的可能是当时的典礼官员,中间一人穿着民族服装、  相似文献   

20.
阿史那弥射是唐初西突厥将领。弥射其人是唐代西域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贞观十三年(639),阿史那弥射降唐;十九年,随唐太宗征高丽;显庆二年(657),以右卫大将军任流沙安抚大使,随苏定方参加了平定阿史那贺鲁的战争,因功被封为左卫大将军、昆陵都护、兴昔亡可汗,管辖西突厥五咄陆诸部,在唐朝统治西域的过程中,起了积极作用。弄清阿史那弥射的生平,对研究西突厥史和唐代西域史都不无裨益。薛宗正先生《阿史那弥射生平析疑》一文,读后很受启发,兹就阿史那弥射生平有关问题提出一些不同看法,敬祈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