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刊讯作为东方讲坛学术讲座特别版之一,由上海师范大学主办的以"都市维度与思想深度的碰撞——全球时代中国城市话语的建构"为主题的系列讲座分别于2011年11月17、21、24、29日,12月5、8、12、15日在上海师范大学东部文苑楼人文与传播学院举行,宋俊岭、张鸿雁、阎克文、李孝聪、郑时龄、刘津渝、陆伟芳、于海等学者作了精彩演讲。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概括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党的十七大报告既是政治宣言,又是行动纲领.它的一个突出贡献,就是对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作了新的表述,将作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经验总结的理论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所包括的理论之间是原创性理论与传承性理论的关系,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源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着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社会流动机制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笔者从“知识分子”界定的讨论入手 ,探析当代知识分子社会流动的机制 ,认为 :知识与社会的关系是知识分子社会流动的宏观动力 ;知识分子社会流动的中观机制主要是教育机制和职业提升制度 ;在自主意识指导下的社会理性选择是知识分子社会流动的微观动力 ;在不同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控制体系下 ,知识分子社会流动机制的内部作用力不同。 相似文献
4.
中国语境下的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原有的社会体制和社会利益分配格局被打破,但同时现代的社会秩序尚未完全建立.这种局面不仅制约了经济体制的完善,也导致了文化意识、社会关系网络层面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出现,加剧了人们的困惑与迷茫.为了解决这些新问题、摆脱新困境,学界引入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概念.我们从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的概念入手,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分析二者在中国语境下的独特内涵和相互关系,旨在为现代化建设中所遭遇的问题提供可能的分析路径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6.
7.
本文根据目前我国社会分层与流动的研究成果,对社会阶层结构的演化趋势作了八个方面的判断:劳动分工与职业将成为判别阶层的主要标准;社会分化将产生更大的社会差别;两极分化的社会已经来临;社会阶层的轮廓已经浮现;通过正当职业途径进入富裕阶层的人会越来越多;社会阶层结构的弹性空间不断加大;贫困者阶层将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与保护;非政府组织将成为调节各阶层利益关系的重要纽带;社会阶层结构的动荡源高度集中和明晰。 相似文献
8.
从道德层面看,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中“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关系”、“自由人联合体”分别对应于古典家族—个人主义、融主体精神与利己主义为一身的现代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一般来说,“三大社会形态”的历时性存在使与之相应的道德观念表现为依次更替的过程。但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国情是“三大社会形态”同时存在,由此在道德领域出现了多元道统的并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基础上,多元道统的斗争与融合,展现为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作为这一过程的结果,一种兼容集体主义、主体精神和传统美德的新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终将出现。 相似文献
9.
多模式话语的社会实践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Kress&Leeuwen提出的多模式话语理论为基础,运用功能语言学的方法,对卫生部新闻办公室2003年5月9日发布的病例报告进行批评性分析,提出多模式话语参与社会实践的特点是形成合力,其多模式之间的关系亦呈现出相互补充、相互增强、并以一种模式为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论当代中国法律文化的多样性及中国特色法治文化的生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当代中国法律文化的多样性现状在法律文化的结构上表现为显型结构层面的法律文化与隐型结构层面的法律文化的严重分离 ,法律文化建设的重心应放在隐型结构层面的法律文化的建构上 ,而在隐型结构层面的法律文化的建构过程中 ,能够长期存在下来和逐渐占主导地位的只能是与社会主义显型结构层面的法律文化相适应的隐型结构层面的法律文化 ,从多样性的法律文化的价值取向、基本特征和发展动力来看 ,与社会主义显型结构层面的法律文化相适应的隐型结构层面的法律文化只能是法治文化 ,当代中国将生成以传统法律文化为根基的、以西方的法治文化为范式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农民利益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问题是农民问题的核心。当代中国农民利益流失比较严重 ,其中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问题。乡镇政府与农民利益密切相关 ,精简其机构、转换其职能对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民利益至关重要。从长远来看 ,户籍制度和农地制度的创新 ,以及农会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兴起 ,是切实维护农民利益的根本举措。 相似文献
12.
当代社会变革与中国政治社会化互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变革是社会自身发展完善的本质要求。在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方式、传媒的急剧变革,对中国政治社会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反过来,政治社会化对政治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对民众政治素质和政治能力的提升以及对民众政治认同的催生,又有力地促进和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