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巧遇     
1949年,17岁的我和15岁的妹妹在老红军沈以舅舅的鼓励和支持下先后参加革命工作。我先在西北艺校(原晋绥文工团)工作学习,1949年10月随十八兵团从临汾南下四川。妹妹李承兰则去驻扎在汾阳的一野七军当了卫生兵,当年随军参加解放兰州的战役。  相似文献   

2.
我叫邓恩焕,86岁,运城稷山县人。1949年,从西北军政大学毕业后,南下四川开展革命工作直到从四川省司法厅监狱局离休。我偶然间看到《山西老年》杂志刊登的“追寻南下的足迹”文章,不由地回想起我南下四川后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尤其是我们活捉“国大代表”、  相似文献   

3.
1949年10月,我随西北南下工作团南下,我们跋山涉水,历尽千难万险,于年底到达四川。1950年3月1日,我转业到地方,为巩固建设新生的人民政权而继续工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深知国事、公事大于个人的事情,不愿意为私事向组织张口。虽然有探亲假,但我都主动放弃了,直到1955年年底,我才和妻儿团圆。  相似文献   

4.
我1948年9月参加革命,1949年2月南下,在西北财政部工作了六年多。1954年8月大区收缩时,我被调往北京分配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总务处工作。1955年末,我主动申请到祖国边疆去锻炼,适逢西藏大发展向全国要干部,于是组织凋我到了西藏。1956年7月,阿里地委统战部土化瑛部长带我们新分到阿里的三十余名干部,从拉萨乘军车在一个加强排战士的保护下挺进阿里。  相似文献   

5.
苏东 《百姓生活》2012,(7):67-67
我的父母都是部队南下干部。1949年春,父亲17岁时从山西逃壮丁来到北京参加了解放军。入伍后,他在部队担任过文书、连队指导员。部队南下后驻扎在广东省汕头市。母亲是黑龙江省哈尔滨人,19岁入伍,到部队文工团,后来随军南下,转业到汕头市人民广播电台当播音员。母亲在广播电台工作时,经常要去部队采访,所以认识了父亲。他们1964年结婚,当时父亲32岁,母亲23岁,3年后有了我,后来又有了弟弟。“文革”前,父亲转业到地方工作。  相似文献   

6.
1949年,我刚满一岁。在稷山县人民政府工作的父亲解三选,被抽调随军南下四川。他们一路行军打仗,直到芦山县。至今,他已在那里工作生活了六十多年。  相似文献   

7.
我的父亲宋春荣,中共党员,1928年出生在山西省陵川县冶头村,1946年在晋城县公安局参加工作。1949年3月,父亲随长江支队六大队南下至福建省福安县,后来又转战江苏、内蒙古,直至离休。  相似文献   

8.
1949年,我随长江支队南下到达福建沙县。进入冬季的一天,为开辟距区公所100多里、匪徒多的边远地湖源乡的工作,刚任区团书的我与区委书记吴槐保及派驻该乡乡长雷贤谋同志,带武装班十余人进驻该乡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9.
董秀 《山西老年》2012,(2):12-12
1921年,我出生在忻州市芝郡村一个农民家庭。1942年3月,我参加了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河南区第五中队,第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抗战胜利后,我被批准复员,回到本县参加地方工作。1949年3月,我被抽调南下湖南平江县。  相似文献   

10.
何彪  易资庆  方树成 《老友》2011,(1):20-21
我1949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5月随军南下到江西。5月8日,我们南下工作队6大队5中队和部队一起,从鹰潭经饶桥解放资溪。当时,解放军的大部队没有进驻资溪县城,只有一个排的兵力配合南下工作队,在与当地游击队会合后一起进入资溪,人数不上百人。  相似文献   

11.
1949年4月,我在担任平遥县武装部作战科长期间奉命南下,随晋中南下工作团三大队赴湖南工作。这年10月8日衡阳解放,我被分配到衡阳一区任武装部部长,1950年9月任副区长,1952年调至九区任区长。记得我们南下工作刚刚进入衡阳时,情况十分复杂。由于湖南是和平解放,到处有国民党散兵出没,还有当地土匪也多,我所在的一区是一个有11万人口的大区,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既要征粮征草,支援大军南下,又要收缴散兵和土匪的武器,保护百姓安全,还要建立乡村组织,宣传我党的方针政策,尽快稳定社会治安。任务如此重大,而区委除了书记、区长、武装部长三人外,只有干部八人。在当时情况下,我们便暂时利用被接收的原伪职人员中表现较好的征粮征草,区里干部的主要任务是收缴武器,打击土匪,安定民心,联系配合地下党组织开展工作。紧张工作了一月许,四野部队给我们派来了一个排的骑兵,为我们增添了力量。依靠这支力量,我们采取了两手抓的办法,一手抓减租减息,发动群众建立自己的政权;一手抓镇压土匪头子和反动顽固的原乡、保长。  相似文献   

12.
我叫马克俭,今年78岁,1949年随部队南下入川,南下让我最难忘的是进驻草地建立政权的故事。草地是位于四川与甘肃、青海相接壤的一块三角地带,一提到长征必言草地,一提到草地必言长征。然而,这块曾经洒过红军战士鲜血的土地,却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年之后才解放的,成为中国大陆最后建立我党政权的地方之一。  相似文献   

13.
1949年初,进入战略决战阶段的解放战争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西北、华北、东北等解放区,根据中央的指示,抽调大批干部向华东、中南、华南、西南、西北随军前进,以便接管城市,开辟新区工作。当年3月,我奉命从大连带一个干部大队入关南下。南下江南,  相似文献   

14.
“我在家乡干支前。你到新区建政权”在察哈尔省和五地委统一部署下,1949年2月初,怀来县委召开了南下干部动员大会,到会的同志有150多人。报告结束后,与会的同志纷纷举手表态,争先恐后要南下。可最后县委宣布的名单上只有33人,那些没被批准的同志大为失落。  相似文献   

15.
我今年97岁,离休前曾担任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1948年我36岁,但参加革命已经11个年头了,在晋绥二分区山西神池县任青委书记。南下时,我们是靠两条腿、一条枪开始,千里跋涉入川的。  相似文献   

16.
剿灭残匪     
武佩升 《山西老年》2011,(12):11-11
1948年11月我自愿报名参军,成了一名人民解放军战士。入伍后,我先后在华北补充团和步兵一一三团一营二连当战士,我们团在河北训练不到一个月就南下了,从此就投入到追歼残敌的战斗中。  相似文献   

17.
难忘离别时     
胡双泉 《山西老年》2011,(11):12-12
1949年初,忻县组建南下工作团时,我也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报名南下。我当时在忻县市政府(后称城关镇)任财粮助理,当时我们忻县确定了十位同志南下。没想到在春节放假以后,却传出许多谣言:说蒋介石的部队很多,还有美国和日本支持,飞机、大炮、原子弹都很厉害,干部南下是活着去了,死着回来;还有的说,南方天气酷热,鸡蛋放在石板上能晒熟;也有的说,南方蚊子又多又大,北方人去了,热不死也会被蚊子咬死。  相似文献   

18.
改名     
我是独生子。南下四川时,我的父亲已年过五十,母亲比父亲还要大几岁。家中劳力有限,是否南下四川,我思想上有过激烈斗争。当时想过,这是我积极投身革命工作的一次机会,不能错过。现在形势大好,没有啥过不了的难关。  相似文献   

19.
征稿启事     
1.征集“追寻南下的足迹”稿件。“追寻南下的足迹”作为2010年本刊大型特别策划活动,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和高度关注。为进一步挖掘这一重大历史题材,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山西南下干部那段不负使命、艰苦卓绝、不怕牺牲的革命历史,2011年,本刊将继续开辟“追寻南下的足迹”专栏。  相似文献   

20.
1949年6月下旬,我所在的四野十二兵团补训二师六团三营十二连,准备南下至湖南。连指导员郭五州找我谈话,先互相交换思想,接着征求我对连排干部南下的看法,并告诉我南下出发时间,还要我准备好行军途中所需的干粮、开水桶、马灯等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