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安徽大学、江南文化书院黄山分院、阜阳行署和蒙城县政府联合主办的全国首届庄子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九年十月二十一日至二十四日在安徽蒙城召开,出席这次讨论会的共有来自包括台湾在内的全国十五个省市和西德、挪威的一百二十多位专家和学者。一与会的不少学者都提出,长期以朱,人们笼统地把儒学看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主流,但是从哲学的角度看,作为主流的则是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学。 相似文献
2.
由山西省古典文学学会、山西雁北师专、云中大学等单位联合发起召开的“全国首届辽金文学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10月6日至11日在历史文化名城山西大同市举行。辽、金两朝,是公元十世纪到十三世纪由契丹、女真族建立的兄弟少数民族政权。辽、金占据广大的北方地区,与北宋、南宋王朝对峙、并存四百多年之久。在中原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影响下,辽、金两朝的文学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就。由于种种原因,国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认识论研究会、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陕西师范大学政教系等11个单位共同发起召开的《首届全国“社会认识论”学术研讨会》于1989年4月15日至19日在四川省乐山市举行。与会代表对建立“社会认识论”这门新学科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社会主义认识论”的体系、性质、地 相似文献
4.
《东岳论丛》1991,(5)
<正> 由山东大学和滕州市联合举办的首届墨子学术讨论会暨墨子学会成立大会于1991年6月4—6日在山东省滕州市举行。来自全国24省市的专家学者及墨学爱好者130余人出席了会议,为会议提供论文50篇,并就墨子的里籍、年代、学术思想、历史地位及其当代意义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一、墨子的里籍及年代问题发言者一致认为,墨子是我国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生活于春秋战国之际。但具体生卒年代,却说法不一。有人从孙诒让氏说,认为墨子生于公元前468年,卒于公元前328年前;有人从任继愈先生说,认为他生活于公元前480年至公元前420年之间;有人重新考订,认为墨子生于公元前470年,卒公元前381年;或云墨子生于公元前478年,卒于公元前392年等等。 相似文献
5.
6.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4)
4月21日至24日,首届妈祖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在福建省莆田市隆重举行,在会上,近百位来自美国、日本、南朝鲜、台湾、香港及京、津、沪等地的专家、学者,就妈祖研究有关问题广泛交流了研究成果.一、关于妈祖的家世生平:与会者认为,《敕封天后志》和各种林氏族谱或其它史乘谱牒关于妈祖家世生平的记载均不可信.妈祖上六代的谱系漏洞百出,显系后人附会,依宋人的记述,妈祖生前是湄洲屿的林姓巫女,其不可能出身书香门第,甚至不是"九牧林"的后裔.她的生卒年月也无从考定.而今普遍认为妈祖生于宋建隆元年三月二十三日、卒于宋雍熙四年九月初九日,这是有着深刻的民俗原因、海况原因和宗教心理因素的.因为三月是全年气温最温和的时节,又值农作物播种时期,海上风平浪静,春讯高潮.因此把妈祖生日定在此时,可以说明妈祖一旦 相似文献
7.
首届全国文艺美学讨论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五月中旬,由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聊城师范学院、山东省文联、山东省社联、山东文艺出版社共同发起的首届全国文艺美学讨论会,在泰山脚下的泰安市召开。来自全国二十二个省、市、自治区的一百多名代表,在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中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对文艺美学的有关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文艺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与会者多数认为,我国近年来对文艺现象的美学研究和思考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文艺美学正在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美学分支科学。文艺美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它有自己不同于一般美学和 相似文献
8.
9.
首届西夏学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云史首届西夏学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5年8月22—26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举行,来自国内外的15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特别是国际一流的和著名的西夏学专家,如俄罗斯的克恰诺夫、索弗罗洛夫、克平、日本的西田龙雄、美国的... 相似文献
10.
首届朱德研究学术讨论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为纪念朱德诞辰一百周年,中共四川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四川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四川省历史学会、南充师范学院等单位,于1986年12月7日至13日在四川省南充市联合召开了首届朱德研究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四川和全国二十个省市近八十个单位的专家、学者和党史工作者一百二十余人,提交论文六十余篇。会议着重讨论了下列几个问题: 一、关于朱德研究的回顾. 相似文献
11.
<正> 1990年10月15日至20日,由山东大学主办的首届国际赋学术讨论会在济南南郊宾馆召开。这是赋学研究史上的第一次国际性学术盛会。专家们围绕着赋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展开了热烈深入的讨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关于两汉赋的研究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学术界对赋的研究起步较晚。建国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赋学研究也几乎是空白。近几年间,随着《汉赋研究》、《赋史》、《汉赋通论》等一系列专著和大批学术论文的涌现,人们对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才逐步有了认识。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赋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种重要文体,历史悠久,作品繁多,佳作迭出,我们应当有区别地加以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2.
<正> 全国比较文学学术讨论会暨山东比较文学学会第二届年会于1992年9月21日至23日在济南召开。与会代表对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比较诗学、作家作品比较研究等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一)文化转型时期与比较文学。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世界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文化转型时期。所谓文化转型时期是指在某一时期,文化发展明显产生危机和断裂,同时又急剧地进行重组与更新。引起世界文化转型的客观因素有:二战后世界进入电子信息时代,多元经济替代了垄断寡头经济;殖民体系不复存在以及第三世界文化的兴起。一般而言,文化转型是通过“认同”和“离异”两种作用来进行的。“认同”可类比为“我注六经”,表现为与主流文化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14.
陈定玉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6)
全国严羽学术讨论会于十月二十六日至三十一日在邵武市举行。会议是由邵武市政府,中国古代文论学会,福建师大中文系、福建省社科院和福建省文联合举办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九十六名老、中、青专家和研究者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5.
论理想、信念、信仰和价值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效应。价值从根本上说在于发展 ,在于使主体特别是社会主体更美好。理想信念信仰是超越现实、超越自我 ,对未来最美好的最高价值目标的追求 ,集中体现了价值的本质特点。价值内含“应当” ,一般价值观念反映了应然对实然、“应当”对“是”的超越 ,而理想信念信仰则是更高的“应当”对“应当”的超越。所以理想信念信仰是比一般价值观念更高的价值观念。信念是信仰的基础 ,信仰是根本的居于支配地位的信念 ;信仰是理想的基础 ,理想体现信仰 ,深化信仰 ,强化信仰。理想、信念、信仰是最高的核心的价值观念 ,在各种价值观念中居于支配的地位 ,集中体现了人们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1988年4月25日至29日,由湖南师范大学等单位发起的全国首届赋学讨论会在衡阳市召开。来自全国15个省市的专家、学者近80人参加了讨论会,共提交论文40篇。会议期间,同志们各抒己见,对辞赋研究展开了深入讨论。现根据大会论文和发言,概要综述如下。一、关于辞赋的历史地位及其与新文学创作的关系。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辞赋研究长期处于沉寂状态。建国前后出版的各种文学史 相似文献
17.
全国首届负面文化讨论会综述由中南工大出版社和辽宁人民出版社联合召开的全国首次负面文化讨论会,于1994年11月13日到20日在长沙召开。与会的20多位代表围绕负面文化的问题进行了讨论。现将其中几个主要问题综述如下:一、关于负面文化的含义及其危害。对于... 相似文献
18.
由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社联、文联、文化局联合发起的湖北省首届屈原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6月24日至7月1日在屈原的故乡——湖北省秭归县举行。湖北省学术界及全国各地的一百多位楚辞研究者参加了讨论会,大会共收到专著及论文八十多篇。现将大会讨论的主要学术观点综述如下。一、关于屈原的爱国主义思想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屈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其爱国主义思想主要包括:1、为了楚国的富强而积极推行政治改革,希望由楚国来完成统一大业;2、热爱人民,同情人民的疾苦;3、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同昏君佞臣进行坚决的斗争;4、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首届社科情报学术讨论会暨四川省社科情报学会成立会于1992年12月1日至2日在成都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四川社科、高校、党校、党政系统以及部分大中型企业情报(信息)部门的专家学者和情报工作者150多人,贵州、西藏社科情报学界的代表也参加了会议。与会同志讨论并通过了学会章程,选举产生了学会的领导机构,正式成立了四川省社会科学情报学会。会议共收到论文30余篇。与会同志围绕改革开放中社科情报工作的功能与作用、情报信息的发展趋势、情报工作面临的态势及其对策等热点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现将一些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研究》编辑部和文学研究所联合发起的建国以来的首届《三国演义》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4月15日至21日在成都举行。来自全国十七个省市的一百二十余名代表参加了这次讨论会。从去年7月份起,《社会科学研究》就开辟了《〈三国演义〉研究》专栏,提出了“重新开展对这部古典长篇文学名著的研究和讨论”,并先后发表了王利器、李厚基、刘知渐、陈辽等同志的十余篇文章和《社会科学研究》编辑部整理的《建国以来〈三国演义〉研究情况综述》,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为这次会议的胜利召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