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关宝  杨丽 《东岳论丛》2012,33(12):83-94
借助历史叙事、民间传说、纪念仪式、媒体宣传等方式,黄道婆这一历史人物的集体记忆得以建构并延续.深入分析各类承载黄道婆集体记忆的文本可见,自元代以降,黄道婆的社会身份呈现显著的历史时段特征,其身份的集体记忆建构受到各个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的重要影响.同时,记忆又以层累的方式表现出一定的历史延续性,即上一时期的集体记忆往往参与到下一时段的社会建构.黄道婆的人物经历、生活际遇在史载中的不确定为其身份记忆建构提供了空间和可能.  相似文献   

2.
“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这是在上海地区流传很广的一首民谣。民谣中歌颂的“黄婆婆”,就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纺织技术的黄道婆。  相似文献   

3.
在人权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国际反动势力总是从资产阶级立场出发,把自己打扮成人权的维护者,用抽象的人权理论掩盖其狭隘的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和个人主义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权总是具体的历史的。资产阶级的人权是一种剥削阶级的特权、私有之权。无产阶级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以争取劳动人民的自由、平等和民主权利为己任。只有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才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人权,才是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人权。  相似文献   

4.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也是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其宗旨的必然要求。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劳动与人民主体地位的实现以及人民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具有密切的联系:“现实的人”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民主体地位确证的历史前提;扬弃资本逻辑对劳动的占有是人民主体地位实现的现实依据;劳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民主体地位的充分彰显。劳动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实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启示:一是劳动光荣,美好生活的实现需要靠人民辛勤的劳动才能获得;二是节制资本,为资本设置红绿灯,尊重和保障人民的劳动相关权利,确保劳动成果为人民所有;三是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人民的解放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史哲》1974,(3)
毛主席教导我们:“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我们现在学习儒法斗争史,不是为研究历史而研究历史,而是遵照毛主席“古为今用”的教导,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总结历史上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经验,用以指导现实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使批林批孔运动深入、普及、持久地开展下去。总结历史上儒法斗争的经验,我们初步地体会到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劳动人民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毛主席指出:“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儒法斗争是阶级斗争的一个侧面,儒法斗争是在当时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推动、影响下展开的。法家反对儒家的斗争在历史上起了一定的进步作用,但是“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劳动人民是反孔斗争的主力军,他们的反孔、反儒比起法家来要坚决得多,激烈得多,彻底得多,他们用革命的暴力戳穿了  相似文献   

6.
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什么?还在讨论中。虽然众说纷纭,但各种意见都有一些道理。这里只想就统治阶级制订和执行的政策(主要谈谈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发点议论。劳动人民是历史的主人。劳动人民的生产斗争决定了社会的存在与生产的发展;劳动人民的阶级斗争对生产关系的更新、  相似文献   

7.
朱静 《北方论丛》2007,1(1):121-124
马克思消除了对历史必然性与自然必然性关系的误解、实现了历史必然性观念上的革命性变革、揭示了历史必然性同人的实践及其结果之间的本质联系。他认为,整个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历史是客观条件限制和主体选择活动相互作用构成的分叉与合流的运动,历史发展的一般方向、逻辑进程和终极境界是有规律可循的,历史的必然性就是人的实践活动中的规律性。社会主义既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又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崇高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8.
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以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巨大苦难和牺牲作为代价的。资本的原始积累早就用血和火的文字写在了人类的历史上。强制剥夺农民土地的圈  相似文献   

9.
人的知识、才能从哪里来?世界上究竟誰最聪明、誰最愚蠢?是誰創造了人类世界?伟大领袖毛主席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了最好的回答:“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但是,反动统治阶級的所谓“圣人”孔老二为了复辟奴隶制度,却任意顛倒历史,肆意诬蔑劳动人民,胡说什么:“唯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劳动人民始终是反孔斗争的革命先锋,他们用自己的革命行动和造反精神,对孔学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同时,在意识形态领域里也同孔孟之道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们还利用山歌谣谚,以极其通俗的文艺形式批判了孔老二和他的反动思想。我们这里搜集了一部分古代至五四运动前流传的劳动人民批孔反儒的歌谣、谚语,分类加以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新时期工人阶级内部统一战线的提出 统一战线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为了反对主要敌人,实现一定的斗争目标,同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结成的政治联盟。由于我国阶级状况的特殊性,早在民主革命时期,统一战线内部就形成了两个联盟,一个是劳动人民之间的联盟,即工农联盟;一个是劳动人民同非劳动人民中一切可以合作的阶级、阶层和人们之间的联盟,主要是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我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后,我们党又明确提出工人阶级内部的统一战线问题,从而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战线理论。  相似文献   

12.
历史发展中的新生事物从中国革命的历史来看,干部参加生产劳动,是我们党久已有之的优良传统。但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干部参加生产劳动,却是在新的历史条件、新的社会制度下出现的崭新事物,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革命性创举。这一创举,可与列宁所极力歌颂的“共产主义义务劳动”前后媲美。囘溯革命战争时代,我们党早就强调,广大干部战士必须抓紧利用战争空隙,积极参加生产劳动。那时干部参加生产劳动的特色,总的是为了支持革命战争,为了减轻人民负担,  相似文献   

13.
关于“谁是历史的创造者”问题的逻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搞清楚“谁是历史的创造者”的问题 ,首先要将它定位于“谁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这个逻辑层面才有实际意义。而要真正树立起“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驳倒“英雄史观” ,就必须将“人民群众”界定为直接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  相似文献   

14.
两汉时期,中国是以幅员辽阔和空前统一强盛而著称于世的。汉代的劳动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中国封建社会中第一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汉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中国历史上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当时的世界上也居于前列。天文学是汉代最重  相似文献   

15.
一馬克思列宁主义的历史唯物論認为,人类社会发展史,首先是生产发展史,是物質资料生产方式更替的历史。而劳动人民是社会的基本生产力,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财富的創造者,  相似文献   

16.
绪论布依族是祖国大家庭中一个勤劳勇敢、历史悠久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斗争中,布依族人民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而且也创造了优美的文学艺术。他们同汉族以及其他兄弟民族一起,共同缔造了祖国光辉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祖国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布依族有着大量的民间口头文学作品和相当数量的书面文学作品,它们忠实地反映了布依族人民的劳动、生活、斗争的历史面貌。其中不少作品,经过布依族人民多少世纪的集体琢磨,在思想和艺术上都达到了较高的程度。恰如其份地对这些作品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  相似文献   

17.
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从历史维度、现实维度、未来维度三个方面探析劳动精神的历史渊源、现实践行和未来方向,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劳动氛围,加强劳动教育,强化诚信品质,鼓舞人民用劳动创造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劳动观的诞生,是人类劳动学说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他通过对传统劳动观的批判,实现了从资本时代到劳动时代、从精神性劳动到生产性活动的转变。马克思劳动观全面阐述了劳动与历史、劳动与人、劳动与生活的内在关系,这为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可能路径。马克思劳动观在新时代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即有助于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劳动观、践行按劳分配的正义理论和原则、处理好资本与劳动的辩证统一关系、推进劳动教育培养健全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9.
陈其泰 《齐鲁学刊》2000,2(5):70-76
范文澜在50年代初提出的“劳动人民是历史的主人”的论题有三项重要的理论价值:一、对旧史以帝王将 相为中心提出了否定,是历史观的一大进步;二、从本质上对直接生产者创造的物质财富是 社会的基础,生产力的体现者推动社会前进,人民群众的意志最终决定历史前进的方向这些 普遍的历史现象和大量重要史实作了理论概括,对于推进历史学的科学化意义重大;三、将 鼓励人民群众相信自己的力量,创造更美好的世界。黎澍先生否定此一论题所提出的论点和 论据实属不当。  相似文献   

20.
作家的道路     
作家走什么道路的问题,经过这一年的整风运动,特别是经过了文艺战线上的一场大辩论,应该是十分明确了。拥护党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走社会主义的道路。在这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千年的历史翻了身,被压迫、被剥削的劳动人民站起来了,工农群众做了时代的主人,从来在文学历史上没有地位的劳动者,要成为文学上的主人了。这是一件天翻地复的新事情。对于作家来说,过去熟悉的东西,现在没有多大用处了;大量的、在迅速起着变化的新鲜事物,又不熟悉;特别是对于这个时代的主人翁——工农劳动人民,更不熟悉。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我们有了为工农兵服务的良好愿望,但是没有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