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韧于现当代文学的“重写文学史”的学术思潮,同时也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共鸣。这与其说是古典文学研究被动地接受了邻近学科的影响,倒不如说是这一思潮也契合了古典文学研究的内在要求和发展趋向更为恰当。就现当代文学领域对问题的提出来看,只是针对以往研究工作中的一些错误观念而发的,是出于做翻案性批判文章的需要。其实无论是对于现当代文学还是对于古典文学,最重要的事情恐怕还不是急于做翻案文章,当然这种工作也是必要的;而是要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建立新的批评模式,重创新的文  相似文献   

2.
今年三月,著名的唐代文学专家、中华书局副总编辑傅璇琮同志应邀来我校讲学。二十六日他与中文系、语言文学研究所部分教师、研究生和古典文学进修教师就古典文学研究方法问题进行座谈讨论。现将座谈纪要发表于下:  相似文献   

3.
这个问题看来很好回答。可是有很多人并不懂。前些时候,《人民日报》上关于我的报道,说我是研究古典文学的。这是一个误会。我没有研究古典文学,也不懂得古典文学,也没有教过古典文学;我只教过古代汉语,主编过一本书叫《古代汉语》。所以,我今天讲的是语言的问题,不是文学的问题。 什么是古代汉语呢?就是古代的汉语。中国古代的语言,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古代  相似文献   

4.
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文化视界的建立已非一日,其于学术发展、于民族精神文化传承的意义,亦已为学界所认同。尽管时下在“学术扩容”、“学科扩张”的旗号下,一些古典文学研究成果疏离了文学本体,文学文本、文学现象只是作为文化和历史阐释的材料和例证而存在,古典文学研究出现了令人焦虑的“文学迷失”现象。但一批固守文学本土,而又能在开阔的文化视野中缜密探寻文学本真的学术新著,还是让人们看到了文学领域中文化学研究的优势与前景。杨兴华先生的专著《先秦两汉文学与文化》(当代中国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就是这类论著中比较突出的一部…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国内史学、文学等研究领域出现人类学转向的趋势。不过相比较史学而言,文学领域的人类学转向目前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文章以文学人类学对中国古典文学的重释、文化诗学对人类学知识的借鉴、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对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的移植等个案为例,就当代中国文学研究的人类学转向进行了考察,以期引起学界对这一转向的关注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五四"运动兴起至建国后的数十年间,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发生了由注重传统实学到以运用新方法、观念和理论为主流的重大转向。但是经历文革与80年代经济大潮冲击之后,学风陡落千丈。此时,古典文学界学人首倡、沙龙性质的"学术史研究"笔谈,开始了对学风问题的思考,而随着学术腐败愈演愈烈,学术失范与规范制定执行的探讨成为世纪末学术话语的主流。这场世纪末讨论的后果与影响是,随着文学学术相对自律性的加强,工具性的操作日益取代灵性的自由思想,学术与公众及其公共领域形成相对疏离。  相似文献   

7.
《春香传》与中国古典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香传”不仅是李朝文学领域中最好的一部杰作,而且也是值得我们骄傲的最宝贵的民族文学遗产之一”,“并且也应当看成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世界性的不朽杰作之一”。具有这样的文学价值和地位的“一部古典文学名著”,巧妙地融入了丰富的中国古典文学知识,透发着来自鸭绿江、图门江彼岸文明古国的文化思想气息,诚然,这没有冲淡或委婉地否定了《春香传》所呈现出的“较浓厚的民族特色”,只是说,它深深地受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文学伦理学批评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就是从伦理的角度批评具体的文学作品;如果只重伦理问题的发现与探寻,则不符合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本义;文学伦理学批评不能离开批评家的审美过程、审美发现与审美判断;要注重对伦理与艺术表达之间的关系讨论。  相似文献   

9.
从上古至秦统一这一漫长历史时期的文学,一般称为先秦文学。先秦文学是我国古典文学的光辉开端。全面、准确、科学地把握和认识先秦文学的范畴,对于评价这一时期文学的成就,对于研究整个中国古典文学优良传统的形成,了解各种文学体裁的产生和发展,总结文学的民族精神形成的规律及作家的创作经验,都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两汉以后文学发展的历史事实已经证明,后世许多文学样式的形成和完善的演进过程,多发轫于先秦文学或能在先秦文学的范畴里寻到踪迹。对此,前人已有认识。刘勰  相似文献   

10.
伊兜 《新少年》2024,(5):4-7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灿若星辰,古典文学便是其中一颗闪亮的星星。在我国,古典文学如果按年代可以分为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元文学、明清文学等。本期,就请各位小读者随我们一道走进汉代。在汉代,有两种文体出现并日趋成熟,那便是赋与乐府诗。  相似文献   

11.
高尔基的艺术创作与俄罗斯古典文学传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包括对传统的遵循,对传统的重新思考,与传统的辩论关系及至对传统的否定。从总的文学进程来说,俄罗斯古典文学的典型特征就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来探索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意义,把社会使命看成是作家的最崇高使命,认为艺术应该为社会目的服务。高尔基同样不例外。本文就是通过阐述俄罗斯文学一直关注的、具有典型俄罗斯文化特色的诸多问题来研究高尔基在社会思想领域与传统意识的关系。分析从以下方面展开:人民与知识分子的关系;俄罗斯社会发展道路;“小人物”与国家及社会的关系;俄国农民与农村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文学的人民性问题,是一个重要的而且是复杂(特别在古典文学方面)的问题。正确理解文学人民性的概念和掌握衡量它的标准,是批判继承古典文学以为今用,和如何使社会主义文学更好地与人民群众结合,从而获得发展繁荣的重要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3.
许多文论著述中提到,中国古代文学的传统更重表现,而西方古典文学传统更重再现。因其更重表现,故抒情的作品更广泛,在理论上则以探讨意境问题最普遍;又因其更重再现,则记叙类作品更发达,在理论上又以论述典型问题为核心。这些说法显然符合实际,只要看看东、西方文学的源头就会明白。我们知道,要探讨西方文学的源头,不能不从荷马史诗开始。由《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叙事长诗构成的荷马史诗,  相似文献   

14.
文学经典机制的失落与后文学经典机制的崛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文学经典机制的失落与后文学经典机制的崛起张荣翼什么是文学或不是文学,什么是优秀的文学或拙劣的文学,这涉及一个文学机制的问题。现在谁也不会把《中国现代史》一类书籍当成文学,但在历史上,《左传》、《史记》就曾作为文学中的典范;陶渊明生不逢时,在生前谁也不...  相似文献   

15.
2008年11月,第四届"中国文学古今演变"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师范大学召开.与会学者就中国文学古今演变与文学史理论及方法研究、文学主题或母题演变研究、区域文学与文化研究、社会历史演进与人文话语之流变研究,各体文学演变研究、古典文学的现代阐释研究等议题,多方面发掘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的学术价值,取得了可喜成绩.  相似文献   

16.
<正> 一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有不少梦境的描写,这种描写,随着作者对梦本质、特性及其精神价值的认识而逐步深化。本世纪初,巴甫洛夫关于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成果,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领域中突破性的进展,在世界范围内激起人们对梦探索的巨大兴趣,精神分析的手段也被运用到文学研究之中。综观古典文学中的梦境描写,可以窃见作家从蒙昧状态向唯物反映推进的大略轨迹。剖析一些著名的作品,就能看出存在着几种梦的类型。  相似文献   

17.
文学的发生,它的内涵应包括两点:一是人类最初的文学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它又是怎样产生的?即文学的起源问题;二是文学创作的起因或素材来源是什么?即文学的创作源泉问题。这两个问题是从不同角度着眼的,前者就“史”而言,后者就创作而论。对于这两个问题,我国古代文论家也有特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2009年4月26日上午,南京大学文学院莫砺锋教授应邀来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为古典文学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作古典文学研究方法的学术报告。作为我国建立博士学位制度后第一位博士生,莫先生深情地回忆了25年前从国学大师程千帆先生问学和后来随同一起工作的经历,追溯了南京大学古典文学学科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程千帆等先生带领逐步复兴壮大成为第一批国家重点学科的历程。报告着重就研究生治学方法作了三个方面的论述:首先是要在古典文献学上打好基础,其次研究选题要注重学术的价值和大小难易适度,最后写论文要选取与所研究问题性质密相契合的方法。报告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如话家常,尤多现身说法,亲切感人。听者满堂,或坐或立,如沐春风。  相似文献   

19.
台湾古典文学中的女性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性文学研究在近年来台湾的文学研究中异军突起,显得极为活跃.本文主要以古典文学领域内的女性文学研究为考察对象,分析其研究思想的演进,并对其研究范围、特征、手段、队伍、影响进行分析、归纳和比较.  相似文献   

20.
一陈子昂的评价问题,认真说不只是陈子昂一个人的问题,它牵涉到我们古典文学研究中一系列重大问题。如对南北朝诗歌的评价问题、唐诗的继承和发展问题、文学史上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问题、文学发展的规律问题等等。总之,它关系到我们古典文学研究中的根本观念问题,如何评价他,实在非同小可。也许这正是当前古典文学研究摆脱旧观念,开拓新局面的突破点。古典文学研究,在粉碎四人帮之后、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