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元代杂剧的突起和繁荣,促使我国文学从上古、中古阶段加速向近代过渡,从此我国文学史上出现了一个新的黄金时代。这个时代的代表作家便是伟大的戏剧家关汉卿。由于文献不足,关汉卿生平的探索。成了文学史、戏剧史工作者既感到困难而又充满兴趣的课题。探索关汉卿生平的途径有三条:一是旧有关氏传记资料的考证,二是关氏交游和同时代人的考证;三是关氏作品创作年代的考证。因为留传下来有关关氏生平的记载,不仅数量少,而且叙述简单,于是从外围资料去求旁证,从关氏作品本身去求内证,综合贯通,以求一当。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丁玲两封佚信的考证,介绍了丁玲四十年代文学活动和生活情形的不少资料,说明了有关作家、作品、期刊、文艺团体的一些情况,供现代文学史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学鋻赏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和文学创作、文学批评都有密切的关系。作家写作品,就是为了讓讀者鋻赏;文学创作是文学鉴赏的对象。而文学鉴赏又是文学创作发挥社会作用的必由途径。因为作家写出作品,还只是具备了产生社会作用的可能;要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就有赖于读者的鉴赏。一部作品不管写得多么好,如果写出来以后根本不和读者接触,没有人去鉴赏它,那就毫无意义;反之,鉴赏的人越多,它的影响就越广,社会作用也越大。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唐代文学研究历程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唐代文学研究的发展的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前半叶,唐代文学研究的现代学术规范形成、定型的时期,邵祖平的《唐诗通论》、苏雪林的《唐诗概论》、闻一多的《唐诗杂论》等综论性著作已经摆脱了宁明以来点评、鉴赏式的旧思路,开创了对唐代文学发展规律进行梳理和加深唐代诗歌“史”的研究的新局面,同时,闻一多、岑仲勉、陈寅恪等人的作家作品考证工作也为唐代文学研究的进一步拓展打下了坚实的资料基础;第二阶段是50年代初直到文革结束,这个时期的唐代文学研究受当时左倾思潮的影响比较大,前进中走了一些弯路,但是林庚、马茂元、陈贻Xin等学者仍能从文学、诗学的内在特质出发,对唐代文学进行纵深研究,其中林庚的“盛唐气象”和“少年精神”说传神地揭示了盛唐诗歌的神髓,影响深远;第三个阶段即20世纪最后20年,是唐代文学研究复兴和再次繁荣的阶段。人们在认识和反省前30年所走的一些学术弯路之后,开始重建学术规范,其中陈贻Xin、傅璇琮的作家研究,袁行霈、罗宗强的理论分析,葛晓音、赵昌平的诗学探讨,吴汝煜、陈尚君的资料考证尤具学术个性,富有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一代代巴山作家不断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已形成了“巴山作家群”文学派,并初步奠定了文坛地位。巴山作家群的文化意义发掘很有必要,其文化品牌化的过程是作家、评论家、文学受众、政府与研究机构等广泛长期推广与生产的过程。以巴山作家群整体为研究对象,从对已成名的巴山作家作品再升华,新的巴山作家作品不断创作,巴山作家作品文化品牌创造三方面进行研究,力求得出实现巴山作家群文化品牌化的高效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刘勰的《文心雕龙》体系完备、论述详实,是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一部鸿篇巨制。《知音》篇是刘勰在文学鉴赏方面的专著,他突破了历来重文本、重作家的传统批评方法,转而以读者研究为中心,集中探讨了文学鉴赏的态度、文学鉴赏的方法,对后世的文学批评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初,有利的学术环境促成了唐代文学研究局面的繁荣.在对唐代文学发展规律的重新认识、唐代文学思想史的研究、佛道与唐代文学的交叉研究、唐诗艺术的研究、唐代文学与政治文化军事制度的研究、唐诗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融合研究、史料的整理和作家名录及研究资料的编纂、热点作家作品的深入研究与讨论、多元化研究方法的形成和主流研究方法的确立等九个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而在繁荣局面中也有一些带倾向性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近几十年来,岭南地区涌现了一批优秀的作家,形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作家群。但是,除了对欧阳山、秦牧等人的作品外,我们对岭南其他有成就的作家作品的研究很不够。正是有感于此,我们开辟了“岭南作家作品研究”专栏,为展开研究和争鸣提供园地,以促进岭南文学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坛对“新小说派”及其作家作品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开始取得进展。流派研究的标志是80年代开始出现直接以“法国新小说派”为研究对象的论文。90年代后,学者们更为关注这一流派的艺术观念与表现手法。21世纪以来,学者们对新小说派的研究有了新的发展,如有些文章开始对“新小说派”的技巧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和理性总结,有些文章跨越国别、民族对新小说派展开比较研究。中国对新小说作家和作品的研究也开始于80年代,至今为止,对“新小说派”四大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可观的成就。  相似文献   

10.
文艺鉴赏是世界、作家、作品、鉴赏者四要素的有机统一,是鉴赏者和作品、作家条件充分下的双向交流。上品文艺鉴赏,既需要鉴赏者一定期待视野下的再创造,也需要文艺作品具有审美、认识和文化功能,还需要营造鉴赏者"被创造"所必须的"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氛围和良好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1.
“重写文学史”是在陈思和、王晓明等人推动下产生,他们对以往的文学史著作提出了个种不同问题。“重写文学史”主要针对以往重要作家作品定论分析质疑与重评。尤其是针对从解放区文学到“十七年文学”重要作家作品的既定结论的重评。从开设的专栏对赵树理、柳青、茅盾等作家作品的重评就能体会到重评“十七年文学”的“拨乱反正”意味,对我们当下的文学史认识以及新的文学史书写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诗词鉴赏的再创造与多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诗词鉴赏中,主体对本文的审美鉴赏,是主体积极的二度创作,因此本文的意义并不生成于作家完稿之时,而是在读者鉴赏之后。主体之所以能在鉴赏中进行积极的再创造,是因为主体鉴赏时的想象、情感、理解与思维具有能动性的特点,使主体可以能动地把握作品。不同的鉴赏主体能动地把握作品的程度是各不相同的,它体现了鉴赏主体的个性。主体鉴赏中的再创造是他能动性的体现,又打上了个体性的印记。主体鉴赏的能动性和个体性又导致了鉴赏的差异性、多元化和形象大于思想,从而产生“诗无达信”的问题。研究分析主体再创造活动中以上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20世纪80年代文学的终结和被"理想化",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90年代成为需要重新被定义的新的文学时代。90年代的文学期刊积极参与了对这一新文学时代的建构:首先,通过策划"六十年代出生作家作品联展""联网四重奏"等栏目,集结了新的作家队伍;其次,通过对"新生代"作家的命名和阐释,发现了90年代文学的"质的内涵";再次,通过策划"文体实验室""凸凹文本"等栏目,试图在90年代生产出一种新的文体。无论是新生代作家的创作倾向还是文学期刊直接针对文体的策划,都是对80年代形成的"纯文学"观念的再生产。就此而言,90年代文学期刊在建构一个新文学时代的同时,也完成了对80年代的"纯文学"观的确认。  相似文献   

14.
黄伟林 《东方论坛》2010,(2):126-127
对作家作品的文本分析是当代文学界的一种重要批评理路,它一般以在文坛产生一定影响的作家作品为中心,从"知人论事"开始,综合传记批评、印象批评、文本批评、形式主义批评的各种研究方法,对作家作品的主题话语、审美内涵、创作技巧、艺术价值及不足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考证论述。  相似文献   

15.
施蛰存可算是中国现代作家中的一位天才。早期,他创作小说,他在小说中应用“心理分析”的方法,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是最为成功的。又编辑几种杂志,由他主编的《现代》杂志是三十年代初期最有影响的两大文学期刊之一;他还精通英语、德语,译了施尼茨勒的《妇心三部曲》等外国文学作品。中年,他先后在几所大学教授文学,培养研究生,又译出了苏联、东欧作家的大量作品。晚年,作家移情于古典诗词的创作和研究,和金石文字、古器物铭、鼎彝碑拓的研究考证与辑录工作,均卓有成效。象这样一位文学家,还不是一位天才吗?他的天才的呈现,有如歌德说的,就在于能够“去看去听”,并善于“去区分去选  相似文献   

16.
从1968年凭借《花季》步入文坛以来,李昂以其不间断的创作和丰硕的成果逐渐被大陆的读者和评论家所接受。李昂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90年代的发展,在21世纪之后进入了相对繁荣的时期,关注女性、性、启蒙的文章大量出现。但是大多的作品还是囿于传统的视角,对新作的关注程度不够,缺乏全面而深入的作家评论。对李昂作品的研究,只有冷静审视现有的研究成果,采用具体研究与综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才能促进相关研究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现代文学研究的对象、历史相当窄,相当短,至今还没有新的空间、新的领域,研究的基本方法还沿用社会意识的批评模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这种批评模式曾显示过自身的优势,对许多文学现象、作家、作品进行了比较深刻、中肯的批评,对推进文学创作繁荣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这种唯一的社会意识批评模式面对众多作家作品、文学现象又无可奈何、束手无策,难以给予合理的解释、恰切的评析,造成了现代文学史上许多众说纷纭、悬而未决的“疑案”。譬如鲁迅《离婚》中艾姑的形象;柔石《为奴隶的母亲》中的春宝娘;巴金《家》中觉慧的形象;老舍《骆驼祥子》中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构成故事的主线好象不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唐宋词研究进入了全面繁荣时期,其研究盛况足以比肩20世纪三四十年代,表现出量多质优的特点。从基础工程建设、词人词作研究、词史编撰和鉴赏品评类著作四方面成果的全面检视中可见其大体面貌。  相似文献   

19.
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忧外患加速了清王朝的败落与灭亡的进程,此间云南作家虽处在内外交替的多事之秋,但伴随民主主义新思潮的嵌入与渗透,文学创作也出现了新的繁荣:文学社团纷纷建立;作家关心时政;重视和整理前人的作品;创作理论力主创新。这时期,文学由自发进入到自觉的阶段,并取得相当的成绩。  相似文献   

20.
文学编辑批评虽然早已有之,但是真正形成一种比较独立的批评现象却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事情。文学编辑批评可以沟通作家、作品、读者、社会之间的关系,反映社会和读者的各方面要求,引导新的文学潮流和趋势,更新文学理论和批评模式,促进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发展,繁荣我们的文学事业。文学编辑批评还有待进一步引起文坛的关注,以真正提高它的水平,发挥它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